分类:
返回
哦嘿养殖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 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热门搜索
哦嘿养殖网 > 对虾养殖 > 对虾桃拉病防重于治

对虾桃拉病防重于治

发布时间:

病原对虾桃拉病病原是直径31纳米~32纳米的桃拉病毒,病毒粒子30纳米~32纳米,单链RNA。主要宿主为南美白对虾,靶器官为甲壳上皮(附肢、鳃、胃、食道、后肠)、结缔组织等。症状病虾不摄食,消化道内无食物;游泳..

病原

对虾桃拉病病原是直径31纳米~32纳米的桃拉病毒,病毒粒子30纳米~32纳米,单链RNA。主要宿主为南美白对虾,靶器官为甲壳上皮(附肢、鳃、胃、食道、后肠)、结缔组织等。

症状

病虾不摄食,消化道内无食物;游泳无力,反应迟钝,甲壳变软,虾体发红,尤其是尾扇变红,幼虾(0.05克~5克)发病严重,死亡率高达80%。幸存者甲壳有黑斑,即虾壳角质有黑化病灶。

带毒的亲虾和虾苗、水和甲壳动物、水鸟粪便、冰冻虾(病毒可在体内存活一年以上)都可能是传播途径。

桃拉病毒有急性期和恢复期(慢性期)两种病程。其症状有些不同。急性期感染常发生在幼虾期,虾苗放养至疾病防治池后(14天~40天),会发生疾病,虾群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90%。病虾不摄食,昏睡,体表色素扩散,肢体及尾部发红。残存的虾会转为慢性感染,在下次蜕皮时会再次转为急性感染。成虾多为慢性感染,死亡率通常小于50%,其外壳有多处坏死区域。那些感染急性期残存并处于蜕皮阶段的个体表皮上会有多个随机分布形状不规则凹下的黑色素沉着损伤,这种症状是慢性期和恢复初期的特征。慢性期的虾大多行为正常,经过蜕皮,病虾会蜕掉带有黑色斑点的外表皮。这样的病虾表皮没有黑色斑点,不过有的虾外表已有褪色的损伤。这些损伤可能是原先坏死区域的痕迹。目前可用DNA探针来诊断该病。

流行

主要流行范围:在美国、巴拿马、厄瓜多尔,大陆、台湾均有发现。

防治

对进口的亲虾要严格进行检测,严禁购置走私苗和来历不明的亲虾。桃拉病毒及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病毒流行于美洲地区。有力的预防措施是防止该病毒进入我国境内。

病害期间同白斑症病毒病一样进行防治。

更新于:1个月前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4 哦嘿养殖网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