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返回
哦嘿养殖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 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热门搜索
哦嘿养殖网 > 其他 > 家蚕黑尾病的发生和防治技术

家蚕黑尾病的发生和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

家蚕黑尾病是由镰刀菌寄生蚕体而引起的。其病原镰刀菌孢子在空气中及桑叶上均有大量存在。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容易造成本病病原菌--镰刀霉菌孢子发芽和迅速繁殖,尤其在共育室忽视通风换气,蚕匾间距过小,蚕沙过厚时更..

家蚕黑尾病是由镰刀菌寄生蚕体而引起的。其病原镰刀菌孢子在空气中及桑叶上均有大量存在。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容易造成本病病原菌--镰刀霉菌孢子发芽和迅速繁殖,尤其在共育室忽视通风换气,蚕匾间距过小,蚕沙过厚时更易导致家蚕黑尾病的发生和继续蔓延。

一、发病特征。蚕儿发病后,食桑量逐渐减少,有的蚕滞伏于蚕座下面。大多数病蚕有脱肛和尾部发黑溃烂现象,后肠有硬结粪块,有的病蚕排出连珠状粪或粘于肛门处。眠中发病多为不脱皮蚕。该病大小蚕期均有发生,病程较长,蚕儿发病后5-7天死亡。小蚕初死时软瘪,大蚕临死时吐水,死后体皮不易破裂,死后2-3天,尸体明显缩短变尖,尾部仍有黑色硬块。5龄蚕发病轻时,尾部虽有黑斑,但仍能结薄皮茧,病重时多为蔟中死蚕。

二、防治方法

1、彻底消毒。养蚕前严格按标准进行蚕室、蚕具消毒。可用1%漂白粉澄清液喷洒蚕室、蚕具,并保持湿润30分钟。消毒后蚕室要开窗换气排湿,并将蚕具放在阳光下曝晒。同时加强桑园治虫工作,防止桑园害虫感染镰刀菌造成桑叶及周围环境污染。

2、合理使用防僵药剂。在各龄起蚕、龄中和眠前各撒一次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发现病蚕时每天使用一次。在发病严重时,使用熏烟消毒剂对蚕室、蚕座进行熏烟消毒,可制止黑尾病的蔓延。

3、调节好饲育温湿度。高温多湿有利于镰刀菌孢子生长繁殖。蚕期中应根据蚕儿发育程度选择合适的温湿度。一般小蚕期温度应控制在25-28℃,干湿差0.5-1.5℃;大蚕期温度控制在23-25℃,干湿差3-4℃。同时要注意蚕座卫生,蚕座上多撒干燥材料并勤除蚕沙,以防蚕沙过厚,引起发酵。

4、稀放畅养,精心管理。每间共育室饲养的蚕量不宜过多,一般一间28平方米左右的共育室共育小蚕45张左右,蚕匾间的层距应大于15厘米,蚕头不宜过密。蚕室要有对流窗,以利通风换气,防止高温闷热。给桑量要适宜,防止残桑叶堆积。同时加强眠起处理,适时止桑,发现病蚕及时淘汰,防止蚕混育感染。

更新于:2024-05-13 08:14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4 哦嘿养殖网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