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肥育原理
肥育的原理,主要从两方面人手,一方面设法让肥育兔体内营养积蓄,另一方面尽可能减少体内的营养消耗。在肥育期间,除实行科学饲养,注意营养的供给外,还要限制肥育兔的运动(雕断奶的幼兔可适当运动),减少光照并保持舍内安静,这样有利于育肥和改善兔肉品质。
2.影响肥育的因素
(1)品种。肉用品种优于兼用品种,杂种一代兔优于纯种兔,采用专门化品系培育的商品兔优于纯种兔。因此,选用肥育兔时,根据饲养管理条件和技术水平,选用不同的品种进行肥育,是提高肉兔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2)饲喂方式。采用自由采食方式饲养肥育兔,其肥育效果往往好于限制饲喂方式。
(3)饲料。全价饲料肥育肉兔,其效果要好于单一饲料。在进行饲料配合时,饲料品种至少在3种以上,而且要求营养符合饲养标准。
(4)温度与光照。适于肥育的环境温度为8-25℃,低于8℃或高于25℃不利于肥育。减少光照,可改善肥育效果。
(5)去势。用幼兔作为肥育兔饲养,可不用去势。如果用成兔肥育,去势可改善兔肉品质和提高肥育效果。
3.肥育技术
(1)肥育饲料。肥育可分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采用传统的饲喂方法,即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的方法,前期以青粗饲料为主,精科为辅,使消化机能得到锻炼,进入肥育后期(上市前20-30天)逐渐增加精料的喂量,但粗纤维不低于io%,以免引起消化紊乱。肥育期饲料品种要相对稳定,不要轻易改变饲料的组成。养兔发达国家,商品肉兔通常采用全价颗粒饲料饲喂,肥育效果更加明显。
(2)饲喂方法。肉兔饲喂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限制饲喂,另一种是自由采食。传统的饲喂方式大多采用限制饲喂方怯,青粗饲料和精料交替投嚷,定时定量,使家兔养成正常的采食规律。集约化或半集约化条件下,多采用全价颗粒饲料或粉料自由采食,肉兔增重快,饲料报酬高。采用颗粒饲料喂料要特别注意饮水的供给。
更新于: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