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养殖林蛙蝌蚪期和变态期管理 内容: 1. 蝌蚪期的饲养管理蝌蚪期是林蛙个体生活史中极为重要的时期,一般历时40~50天。 人工大棚是饲养蝌蚪的一种良好设施。 ⑴蝌蚪期的饲养:蝌蚪为杂食性,主要采食对象有水藻类、杂草、野菜、蔬菜、各种动物肉及内脏等。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为培育高质量的幼蛙群,应投饲一定量的人工饲料,具体方法如下:1~7日龄:主要吃卵胶膜,不用人工饲料。 8~14日龄:吃植物性饲料,以豆浆和煮熟的羊蹄叶、山芝麻等嫩叶为主。 每日投喂1次,投量为250克/平方米。 15~29日龄:吃幼嫩的椴、榆树叶,羊蹄叶,蒿草等,结合喂精料(玉米粉:豆饼粉:鱼粉:骨肉粉为1:1:0. 5:0. 5)或用营养价值相当的鱼饲料。 日投1~2次,精料投量为500~1000克/平方米。 30日龄:变态期停食,停用人工饲料。 蝌蚪的饲料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精、粗饲料的比例约为1:2,可将饲料直接投放到饲养池水边或水中的采食板上。 ⑵蝌蚪期的管理:①密度调节。 人工饲养蝌蚪的密度在10日龄左右时,每平方米水面放养4000~5000只;至15~20日龄时,将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水面放养2500~3000只;25~30日龄时,每平方米水面应放养1500~2000只。 ②同池蝌蚪的日龄一致性原则。 人工养殖蝌蚪时,密度高,易造成蝌蚪间相互残食现象,一般为大吃小。 蝌蚪开食后对后期的卵团危害极大,它们可以很快地咬破未孵化的卵膜,造成卵大量死亡。 因此,必须同期的卵团放在同一孵化池内,以确保同池蝌蚪日龄的一致。 ③饲喂。 饲喂蝌蚪要定时、定点,同时饲料要保质、保量。 料量不足,则蝌蚪相互残杀,一般是大的咬住小的,或者是几只蝌蚪围攻1只蝌蚪,直至将其吃掉。 料量过剩,则严重污染水质,引起池水溶氧量降低,易造成蝌蚪大量死亡。 ④池水管理。 池水管理蝌蚪期管理的重点,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水质、水量和水温。 蝌蚪期要保证充足的水源,随时排灌。 池水面要求平稳,注水要平缓。 在蝌蚪生长初期,通过灌水调节水温,在每天下午的14~15时进行。 一般白天、晴天要浅灌水,夜间或阴雨天要深灌。 在蝌蚪生长后期,当水温达到24℃以上时,要加大灌水量,以降低水温。 另外,要经常检查池中的水位,及时清理沉积物,确保饲养池不断水、不臭水,严防污水及农药等的污染。 池水的pH值应为6. 5~7. 0。 每周要把池水彻底更换1次。 2. 变态期的管理当蝌蚪长至25~29日龄时,即蝌蚪全长为4. 3~5厘米,躯体部长1. 2~1. 5厘米,呈扁圆形,直径0. 9~1厘米,尾长3. 2~3. 5厘米,后腿发育基本完整,长1~1. 5厘米,前腿处生出两个小突起,开始向变态期过度。 蝌蚪进入变态期的特征是,体侧前肢处出现突起,腹部收缩变瘦,体形变小并停止进食。 蝌蚪发育至变态期时,如果幼蛙饲养圈内设有蓄水池(面积2~4平方米),可将变态期的蝌蚪直接捞取并转运到饲养圈的蓄水池中,令其自然完成变态,直接进圈饲养。 若饲养圈内没有蓄水池,则须等幼蛙变态完毕,及时将其捕捉送到饲养圈内饲养。 捕捉时最好用手操网,而不直接用手,以免损伤幼蛙。 在蝌蚪变态期到来之前,要预选用塑料布将变态池围起,并要求围栏严实无缝隙,以防幼蛙逃跑。 蝌蚪变态期要防止某些鸟类的侵害啄食。 发布时间:2024-05-28 07:19:03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9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