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林蛙是几级保护动物? 内容: 林蛙在我国称东北林蛙,又称雪蛤、哈什蚂。 具有补肾益精、养阴润肺、延缓衰老、增强免疫的作用,而长白山林蛙是所有林蛙中最具有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 那么,如此高价值的动物是不是保护动物? 属于几级保护动物呢? 有什么习性呢? 跟随小编的脚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林蛙是几级保护动物林蛙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 1无危(LC)。 中国林蛙作为野生动物只属于一般保护动物,不属于重点保护动物,而是\三有\动物。 也就是有重大经济效益、重大科研价值、重大生态意义的动物。 林蛙的栖息环境中国林蛙是典型的水陆两栖性动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蝌蚪期和冬眠期在水中生活,而变态后的幼、成蛙的活动期在陆地生活,两栖生活的时间分别为6个月左右。 林蛙每年春天完成冬眠和生殖休眠以后,沿着溪流沟谷附近的潮湿植物带上山,开始营完全的陆地生活。 林蛙对栖息的森林类型有一定选择,喜栖在林内郁敝度大、枯枝落叶多、空气湿润的植被环境,如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林内有高大的乔木,中层灌木和低层蒿草的三层植被遮阴。 林蛙不喜息在针叶林内,特别是落叶枯林下。 林蛙对山林的方向也有一定选择,春季气温低,林蛙喜欢在温度较高的南坡活动;盛夏时节林蛙喜欢在山林的北坡活动。 林蛙在林中活动有一定范围,一般以越冬和产卵地为中心,向外1-2公里距离,否则林蛙找不到适合的越冬场所而死亡。 林蛙一般不越过山顶,但对低矮山岗也能越过。 林蛙的生活习性全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水中生活和陆地生活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 1、冬眠水中生活阶段是在较深的水域中进入冬眠状态,以渡过寒冷的冬季,一般从9月下旬到翌年4月中旬,历时150-180天。 此时的蛤士模多群集于水下穴洞之中,不食少,新陈代谢降到极低水平。 从9月中旬开始,气温降到15℃以下时,蛤土蟆开始向山下迁移,陆续到达越冬水域周围,在气温本降到10℃以下时,即陆续进入水中,又从陆地生活转入水中生活。 2、活动陆地生活阶段是到春季冰雪溶化,水温变暖时,冬眠的蛤士蟆渐渐开始活动,随着水温和气温的升高陆续上岸。 此时的雌雄蛙体生殖腺均已成熟,在温暖的浅水池沼、田水中抱对和产卵,排精,在水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 蛤士蟆完成生殖活动后,即进入陆地山林的草丛或灌丛中,营陆地生活。 随着气温的升高,蛤士模逐渐由低地向高地,由阳坡向明坡迁移。 此时援食旺盛,蛙体渐肥,幼蛙也正处于迅速生长时期。 3、食性蛤士蟆蝌蚪在水中为鳃呼吸,以植物碎屑、藻类、植物嫩芽、嫩叶等为食,为植物性食性期,约30天左右。 变成蛙后即离水登陆,转变成动物性食性,以昆虫,蜘蛛,蜗牛等活饵为食,因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蛙舌,故有很强的放舌捕捉各种小型飞虫的能力。 林蛙的主要价值中国林蛙是集食、药、补为一体的珍贵蛙种。 林蛙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从雌性体内提取的林蛙油具有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美容养颜、抗衰老等独特功效。 林蛙油中含蛋白质56. 3%,脂肪3. 5%,矿物质元素4. 7%,无氮有机物27. 5%,含人体必需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促进人体增高的甲状腺素,提高人体性功能的睾酮、雌酮四种激素。 林蛙全身都是宝,利用林蛙胆、卵、皮、头等提取物可制成黑色生命源、催眠素和高级功能性保健品。 由此可见,林蛙是一般保护动物,不属于重点保护动物,但是因为人们滥意捕杀,属于濒危物种。 现阶段,通过人工养殖的方法,增强了林蛙的繁衍和生长,有利于医药方面的发展和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26 07:15:17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