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河蟹的性腺发育有什么规律? 内容: 河蟹是一种淡水中生长发育,半咸水中繁殖后代的涸游性甲壳动物。 河蟹的一生中从受精卵胚胎发育开始,经蚤状幼体到大眼幼体前期是在河海交汇处的半成水中度过;大眼幼体后期开始溯河洄游进入淡水、幼蟹、成蟹在淡水中生长发育直到性成熟。 性成熟的个体进行生殖洄游,终到河海交汇处的半咸水中交配抱卵。 河蟹从幼体到性成熟随地区不同和饵料丰歉有一定的差异。 一般从大眼幼体到性成熟为15-18个月。 性成熟前的河蟹称黄蟹。 黄蟹的性腺为1-i期。 黄蟹再蜕一次壳变为绿蟹。 绿蟹背甲变为青绿色,也较为坚硬,第二性征出现,雌蟹的腹部变得圆钝,周围长满刚毛。 在江浙一带,黄蟹变为绿蟹时间为白露前后。 在白露到霜降两个月期间河蟹性腺迅速发育,从第1期发育到第ⅳ期。 性腺从i期发育到iv期的过程也是河蟹生殖洄游的过程。 河蟹洄游过程中,一面摄饵育肥,一面提供卵子发育所需营养,完成性腺发育。 渔民常说“西风影、蟹脚痒”就是指的这个过程。 到达河海交汇半咸水地区的雌蟹性腺发育到第ⅳ期,卵巢中卵充满头胸部及腹部空隙。 由于受到半咸水刺激河蟹进行交配抱卵。 卵受精后开始胚胎发育。 部分生殖洄游受阻的性成熟河蟹未找到适宜环境条件,其卵一直处于第ⅳ期,直到第二年3月底4月初,然后逐渐退化。 河蟹性腺发育分期目前尚无统一划分标准,按河蟹卵巢中卵子的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以下v期:第1期:性腺乳白色,细小。 重0. 1-0. 4克,肉眼难辨雄雌。 第ii期:卵巢呈淡粉红色或乳白色,较膨胀,重0. 5-l-0克,成熟系数为0. 35%-0. 67%,肉眼能分辨雄雌。 卵母细胞圆或椭圆形,细胞质着色浅,卵径8. 6士1. 2微米,核圆着色深,核膜明显,核径4. 6士0. 97微米,常见1-2个大的核仁处于核中央。 第iii期:卵巢呈淡紫色,体积增大,重1-2. 3克,成熟系数0. 67%-1. 34%,肉眼可见细小卵粒。 卵母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强嗜砼性,h. e染色深蓝,卵径40. 8±4. 3微米,核径18. 12微米,核内有5-14个核仁,分布于核膜周围,有时可见1-2个大的核仁处于核中央,核内可见到网状染色质,卵母细胞外有一层滤泡。 第ⅳ期:卵巢呈紫褐色或赤豆沙色,成熟系数前期1. 50/-4. 0%,中期4. 1%-6. 8%. 后期8%-15%左右。 卵粒明显可见,前期卵母细胞圆形,细胞质嗜砼性减弱,卵径83. 18±6. 25微米,核圆形,核径29. 66±0. 98微米,核内可见网状染色质,颜色深蓝,核仁10-28个,沿核膜分布,卵母细胞外有2层滤泡。 中期卵出细胞以111. 5微米-336. 3微米细胞增大很快,细胞质中出现h. e染成红色的圆形卵黄颗粒,开始出现在卵膜周围,后向中心扩展直到充满整个细胞。 细胞质弱嗜砼性,分布于卵膜周围,另有少量细胞质围绕着染成兰色的核物质。 核仁核膜消失形成原生质岛,位于细胞中央,此时相的卵遇合适条件即产出。 第v期;卵巢卵基本产完或卵过熟而退化,出现黄色退化卵粒。 发布时间:2024-05-10 08:46:02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8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