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蛳幼鱼病毒性腹水病(胰肝坏死病)如何防治 内容: 蛳幼鱼病毒性腹水病病原。 病原叫做腹水病毒(简称为YAV),在RTG2、CHSE214、FHV细胞株上容易增殖。 在这些细胞株E产生的CPE、病毒的形态大小、物理化学性状,几乎与IPN病毒是一致的,被抗IPNV家兔血清中和,所以被分类为IPNV。 增殖适温为20-30℃,5℃时增殖极缓慢,35℃时逐渐不活化。 蛳幼鱼病毒性腹水病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蛳体色变黑,腹部膨胀,眼球突出;鳃呈贫血状褪色。 解剖时可见腹腔积水,积水中混有血液。 肝脏有点状或斑状出血变红色。 幽门垂周围点状出血。 病理切片可见胰脏的腺房细胞坏死、崩解,肝细胞坏死和出血,肾尿细管上皮细胞坏死,胃粘膜下组织水肿,幽门垂和肠多数发生剥离性卡他炎。 蛳幼鱼病毒性腹水病流行情况。 自日本西部的养鲫场的幼鱼在5-7月水温20℃左右时发生腹水病,危害颇大。 一般养蛳场未发现水平传播,因此传染源不明。 用病毒溶液浸浴容易感染成功,可能是经鳃传入鱼体。 蛳幼鱼病毒性腹水病诊断方法。 初诊可根据上述的症状,再用解剖镜观察散布在幽门垂周围的胰脏有崩坏现象。 确诊则需用RTC-2或FHM细胞做病毒的培养试验,发生与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同样的细胞病变。 蛳幼鱼病毒性腹水病防治方法。 因为传染源不清楚,目前无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24-05-09 10:09:39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