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养殖河豚早春人工繁殖技术 内容: 近年来,暗纹东方鲀(河豚)人工繁殖技术已经趋向普及,其苗种生产水平也得到迅猛发展,逐步形成了一项新型的水产养殖高效产业。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江苏省常熟市白茆顺隆鱼虾育苗场于2003年2月进行暗纹东方鲀早春人工繁殖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此项技术提供给业内人士参考,以期共同实践,共同探讨。 一、试验过程与结果2月15日~3月5日,催产暗纹东方鲀亲鱼3批,共30组,获卵约180万粒,平均受精率70%,受精卵数量约为126万粒。 孵化获得暗纹东方鲀苗种约96万尾,平均孵化率75%。 到4月15日为止,培育成暗纹东方鲀夏花约50万尾,其中,体长3. 0cm以上规格的苗种约10万尾,体长2. 5cm左右规格的苗种约40万尾。 4月13日,将部分暗纹东方鲀夏花放养于塑料薄膜大棚内的土池继续培育。 土池面积180平方米(30m6m),水深0. 8m~1. 0m,共4口,每口土池放养规格为体长2. 5cm的暗纹东方鲀夏花1. 5万尾。 放养过程中,投喂暗纹东方鲀幼鱼配合饲料,坚持四定原则,并注意做好水质管理工作。 4月21日,取样检测苗种24尾,平均个体体重3. 4g,平均全长4. 3cm。 5月21日,取样检测苗种12尾,平均个体体重25g。 5月23日,共捕获暗纹东方鲀幼鱼5. 7万尾,移出大棚放养于露天鱼池继续培育。 露天鱼池2口,共16亩,平均放养密度为3600尾/亩,投喂暗纹东方鲀幼鱼配合饲料。 至7月中旬,起捕部分规格为100g/尾左右的暗纹东方鲀销售。 二、人工繁殖技术1. 亲鱼越冬2002年10月20日,选择暗纹东方鲀亲鱼,并由室外鱼池移入温室内鱼池越冬。 温室内鱼池面积100平方米(10m10m),水深0. 8m~1. 0m,亲鱼放养密度为1尾/立方米~2尾/立方米,且雌雄个体分池放养。 越冬期间,保持水温的相对稳定,最低不低于16℃,而最高不高于18℃。 饲料投喂以蚌肉为主,以人工配合饲料为辅,日投喂量占亲鱼体重的2%~3%。 水质管理中,每周吸排污水、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约为总水量的1/4。 2003年1月20日前后开始产前培育,水温最低不低于18℃,而最高不高于22℃,每天进行微流水刺激6小时~12小时,水流量约为15立方米/小时,水源以鱼池内的池水洄流为主,同时适当增加投喂量。 2. 催产2003年2月15日,选择性腺发育良好的暗纹东方鲀亲鱼实施催产。 催产剂分2次注射,第一次注射雌性亲鱼2gLRH-A2,而雄性亲鱼不注射;第二次注射时间距离第一次注射24小时~36小时,雌性亲鱼注射10g+PG2mg+DOMlmgLRH-A2,雄鱼剂量减半。 人工授精在第二次注射后12小时~36小时内进行,采用干法人工授精,受精卵用浓度为0. 6%的生理盐水脱粘10分钟~15分钟,漂清盐水后估测受精卵数量,再放入孵化器中。 催产期间,水温控制在20℃~22℃,而昼夜温差不超过2℃。 3. 孵化孵化工具为浅水静置孵化器,其为方形泡沫塑料容器,容积为50cm50cm10cm。 每只孵化器放入浅水4cm~6cm,水体容积为6L~8L时可放入暗纹东方鲀受精卵2万粒~3万粒。 孵化期间,须保持水温稳定在21℃~23℃,每天换水、漂洗受精卵2次,孵化用水必须经过预贮、曝气、药物消毒、温差调节等处理后方可使用。 暗纹东方鲀的受精卵经过96小时~120小时孵化出膜,出膜后的稚鱼应及时移至幼苗培育池。 三、暗纹东方鲀苗种的早期培育早春繁殖的暗纹东方鲀苗种必须在温室内的水池中培育,水温保持在22℃~25℃,培育池面积20平方米左右,池深0. 8m~1. 0m。 放苗初时,水深30cm~40cm即可,每池可放苗25万尾~30万尾。 幼鱼经过4天~5天的培育即开口摄食,应及时投喂轮虫,每天投喂4次~6次,轮虫投喂量应掌握其在水体中的密度以8个/ml~10个/ml为宜。 投喂轮虫4天~5天后,幼鱼生长到体长0. 5cm,可改为投喂丰年虫,投喂量应掌握其在水体中的密度以2个/ml~3个/ml为宜,并且在此期间每天吸污、排水、加注新水1次,逐步使水位增加到80cm~90cm。 投喂丰年虫4天~5天后,幼鱼生长到体长1. 0cm左右,可移入大池进入中期培育,投喂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 幼鱼体长2. 0cm以后,即可驯食人工配合饲料。 发布时间:2024-05-06 07:03:55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8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