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人工繁殖技术 内容: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厄瓜多尔一带,我国于1988年首次从美洲引进,是迄今所知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养殖虾之一。 与中国对虾相比,南美白对虾具有繁殖季节长、幼体培育期短、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对水环境变化的抗逆能力强、生长寿命长、对饵料要求低、离水存活时间长、虾体含肉量大等优点。 南美白对虾已成为我国目前发展对虾养殖较好的替代品种之一,下面介绍一下该虾的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虾的选择有条件的地方,要引进美国无特定病毒(SPF)的南美白对虾亲虾。 亲虾应肢体完整,体色正常,有光泽,无伤无病,雌体长要达13厘米~16厘米,12月龄~18月龄,卵巢发育到Ⅲ期。 雄体长12厘米~15厘米,精荚乳白色,无黑化。 雌雄比例为1∶1~2。 二、亲虾培育一般亲虾先在室外池塘中用低温常规方法培育一段时间,繁殖前移入室内诱导交配、产卵。 产卵池多为圆形,直径3米~5米,水深0. 6米~1. 2米,池底呈漏斗形,池底向中心倾斜,坡度为5%。 亲虾入池前先用8010-6~10010-6的漂白粉,浸泡3分钟~5分钟。 亲虾从水温16℃的越冬池进入促熟培育池后,以每天0. 5℃的升幅(20时至次日8时升0. 3℃,8时至20时升0. 2℃)连续8天升至20℃。 恒温2天后,再以每天0. 5℃的升幅升至26℃。 培育期间,水质指标为水温23℃~26℃,光照1000勒克斯,溶解氧5毫克/升,pH7. 7~8. 3,盐度27~32,氨氮0. 6毫克/升。 亲虾的放养密度为20尾/平方米~25尾/平方米。 投喂沙蚕、卤虫、贝肉、杂鱼等鲜活饵料与配合饲料制成的湿饲料(二者比例6~7∶4~3),每日9∶00、 15∶00、22∶00投喂,投喂量为体重的10%~15%,视水温、天气、水质和虾的摄食情况而增减。 日换水量在1/3~1/2。 三、促熟成熟雌虾的卵巢呈红色,宽带状。 雄虾在第5对步足基部外侧可见1对白色精荚,从腹面观第5对步足基部内侧的生殖乳突特别膨大,平时不易看到。 此时采用镊烫法手术摘除单侧眼柄(雄左,雌右)后,7天~15天性腺可成熟。 手术的亲虾最好在低光照(200勒克斯)下培育,每2天~3天检查一次性腺发育情况。 凡卵巢达到Ⅴ期,雄虾第五对步足基部外侧有一对白色精荚者,立即用抄网捕出,放入诱导池。 四、收卵和孵化雌虾交配后在夜间至凌晨产卵,次日清晨检查卵子的质量,收卵、洗卵、计数后放入孵化池或桶内孵化。 孵化水温为29℃~30℃。 孵出的无节幼体用光诱法收集。 饵料是幼体发育的物质基础。 1期~2期氵蚤状幼体以螺旋藻粉、豆浆、蛋黄为主,辅以酵母;3期氵蚤状幼体以蛋黄、轮虫为主,定期投喂酵母;1 期~2期糠虾幼体以蛋黄、轮虫、虾片为主;3期糠虾幼体以卤虫无节幼体为主,辅以轮虫等;仔虾以卤虫无节幼体为主,投喂少量碎卤虫成虫。 实验证明,2期氵蚤状幼体到仔虾前期投喂单胞藻、人工微型饵料和卤虫幼虫混合饲料,幼体成活率高。 育苗水体的盐度应为25~30,pH值7. 8~8. 2,溶氧量不低于 6. 0毫克/升。 育苗期间常发生病毒病和弧菌病,应适当投喂一些广谱抗菌素,如氯霉素(1毫克/升)、土霉素(0. 5毫克/升~1. 0毫克/升)和痢特灵(0. 3毫克/升~0. 5毫克/升)等。 发布时间:2024-04-25 07:00:02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8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