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怎样培育花蛤苗 内容: 我省花蛤育苗期为9月底至11月中旬,以寒露至霜降为高峰期。 花蛤育苗的适温为18-26℃,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幼体发育越快,附着也快,成活率高。 在育苗季节里,应争取早育苗。 (1)亲贝精养促熟:在育苗前一、三个月,将2-3龄的亲贝,按每亩育苗池1担,移殖疏养于水流畅通、饵料丰富的海区,以促进亲贝性腺饱满成熟。 亲贝性腺成熟时,用肉眼观察,性腺非常饱满,充满了整个内脏团的表面,打开两壳时,性腺会自动破裂,流出生殖液。 用显微镜观察,50-60%的卵细胞近圆形,放在海水中5~6分钟即变圆,卵径达74-78微米,精子非常活泼,会团团包围卵子。 这时可进行人工催产。 经验证明,用静水暂养性腺成熟的亲贝,能推迟20多天产卵,为了防止亲贝在自然海区自行排放精卵,有足够的亲贝和掌握催产时间,可将性成熟的亲贝移到池里暂养。 (2)清池与培育基础饵料:育苗前一个月要清除育苗池中的污泥,粗砂,翻松整乎埕面,铺上细砂(粒径1-1. 5毫米)15-20厘米,排干池水,曝晒10~15天。 积水处用氰化钠或石灰消毒。 然后进行浸泡8~4天,进水时,必须在闸门上安置孔径为90-100微米的过滤网。 排干再进水,如此反复几次,直至池中海水的ph值稳定在7. 8-8. 4。 新建的水泥育苗池,碱性较重,必须经过约两个月的反复浸泡后才能使用。 在催产前7—10天,育苗池中进过滤海水20-30厘米深,培养基础饵料。 以后每隔1-2天施尿素0. 5~1ppm、过磷酸钙0. 25-0. 5ppm,并每日引进新鲜海水,使池水深达50厘米。 池水经培育,呈黄绿色,用显微镜检查,每毫升含有1-2万个单细胞藻。 (3)人工诱导排精产卵:一般采用阴干流水法。 具体做法是:傍晚将亲贝阴干7-12小时,然后均匀地撒在催产架的网片上或装入竹篓中,放在闸门口,利用涨潮水位差,进行流水诱导。 经过几个小时至十几个小时,亲贝便自动排精产卵,排放率可达90%以上。 亲贝精卵排放完毕,要及时移出育苗池,以免败坏水质。 人工诱导排放精卵要求7温在16-27℃,流水速度0. 15~0. 40米/秒,海水比重1. 020-1. 025,ph7. 8—8. 4,溶解氧4. 2-8毫升/升。 (4)幼体培育:受精卵在水温18—26℃,经过18-23小时,就发育成d形幼虫。 d形幼虫的培养密度为0. 2_1个/毫升,所需的饵料主要靠池中培育的基础饵料,每天增加5~10厘米深的过滤海水(经90—100目的筛绢过滤),以保持水质新鲜和增加天然饵料;同时每隔2~8天,在上午9-10点施尿素0. 5-lppm。 此外,在阴雨天气,再接种人工培育的叉鞭金藻,角毛藻等饵料生物。 幼体在平均水温21—22℃,经11-12天的培育,便附着成为稚贝。 幼体期间的敌害主要是桡足类、虾类、双齿围口沙蚕及球栉水母等。 桡足类,虾类可用灯光诱捕;沙蚕、球栉水母可用手抄网捕捞。 发布时间:2024-04-08 09:35:11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7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