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怎样养殖褶牡蛎 内容: 养蛎的方式按场地位置可分滩涂养殖和浅海养殖。 滩涂养殖又可分投石养殖和插竹养殖。 浅海养殖采用垂下式,又可分固定架式、浮筏式和延绳式养殖。 (1)投石养殖:按石头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分为乱石养殖和条石养殖。 如用新石做采苗器,可直接投放;如用旧石做采苗器,投放前要清除石头上的附着物,以利蛎苗附着。 ①乱石养殖:乱石的排列大致有满天星式(即均匀分散排列)、梅花式(五、六块石为一组)和行列式(排列成行)。 每亩约投放3000-5000块石头。 采苗器投放后,要加以整理排列,以增加蛎石附着面,同时要保持水流畅通。 如果石块较小又不规则,可顺潮流密排成长条状。 随后,要经常检查采苗效果。 一般蛎苗附着3-5天,用肉眼就可看出,蛎苗大小和针眼差不多。 此时也可能有藤壶苗附着,应加以区别。 如果附着的个体呈圆形,扁平、色深,用手轻摸较光滑,就是蛎苗;如果附着的个体呈椭圆形,略突起、色淡,用手轻摸较粗糙,则是藤壹苗。 藤壹苗多、蛎苗少,就应清石重新采苗。 随着蛎苗的长大,要将蛎石移到养成地疏散养成,否则会因水流不畅通、饵料缺乏而影响牡蛎生长。 移殖养成工作应在采苗后4-6个月内进行。 ②条石养殖:条石一股高1. 2米,宽0. 2米,厚0. 05米。 采苗在中潮区进行,可将十几块条石紧密排成锥形、人字形或桥形,与潮流平行,这样既能互相遮荫,又能充分利用空间,提高采苗量。 蛎苗附着后约一个月,由于蛎苗长大,需要将条石重新疏排整理(又叫“分株”),以免影响生长。 疏排时,将六、七块条石组成一组,排成人字形或桥式。 株间距50~60厘米,行间距l-2米。 (2)插竹养殖:多用于底质较软的场地。 竹子高一般1. 1-1. 3米,直径1-3厘米。 采苗前,先将竹子埋浸在潮间带泥砂中,2-3个月后使用,以除去竹油、竹酸等。 也可将竹子插在潮间带,让藤壶附着,一、二个月后取回,刮去藤壶,同样能达到去油、酸的目的。 插竹采苗的形式较多,有的顺着潮流方向,以3~5根竹子为一束,插成圆锥形,sa-60柬相连成一长列,列与列距离为1米左右。 有的则采用密插、斜插,以扩大采苗面积,增加采苗晕。 竹子插入滩涂的深度约30厘米。 采苗时,应根据蛎苗附着情况,转换蛎竹的受光和背光两面,、使蛎苗附着均匀。 插竹养成的方式有三种:一是插排,以2~4支竹为一束,竹间距离约10厘米,并排直插,150支为一排,排长5~7米,排间距离2米,一般每亩插1万支竹子。 二是插节,即每排用竹子100-120支,断续擂成数段(节),这样可保持水流畅通,不易聚积浮泥。 三是插堆,约20支竹子为一堆,堆间距离1米左右,排间距离2米左右。 (3)垂下养殖:此法不受海床、地貌,水深的限制,可向浅海发展,能充分利用水体,牡蛎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 采苗器可用贝壳(蛎壳、扇贝壳),水泥瓦等,中央打眼,以铁线(8号)或聚乙烯绳前后相串? 中间用10-15厘米的小竹或塑料管隔开,然后搭架挂在水深2~4米的中潮区采苗。 采好苗移到养成区挂养。 垂下养殖有下面三种形式:①固定架式养殖:以毛竹、松木或水泥柱为桩,上面搭架,并互相连结起来。 将采苗器挂在架上,串距30—40厘米。 随着牡蛎的长大,串距可适当加宽。 采苗器的长短,应视水深而定。 目前我省采蛎器的串长大多在1-2米。 这种养殖方式适于风浪较小的内湾或垦区采用。 ②筏式养殖:筏的结构和规格根据材料而异。 以毛竹或术材为例,横粱和纵粱的长都在10米左右,横粱3-5根,纵梁平行地排列在横梁上,间距0. 5米,交叉处用铁线或绳索绑紧。 采苗器挂在纵梁上。 浮子通常用聚乙烯制成,数量依浮筏的重量而定。 在养殖过程中,几个筏绑在一起较牢固安全。 ③延绳式养殖:采用两条长约70-75米,直径2-3厘米的聚乙烯浮绠,平行夹着大浮子。 两浮绠间的距离,视浑子的宽度而定,一般为60厘米。 浮子的数量视牡蛎的生长情况增减。 养殖初期,采苗器可挂密些,串距在30厘米左右。 随着牡蛎的长大,串距可适当扩大些,以免互相碰撞。 这种养殖方法较能抗风浪。 发布时间:2024-04-08 08:34:22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7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