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海参概况 内容: 海参是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动物的总称。 我国沿海分布有60多种,有食用价值的约21种,其中以刺参和梅花参最为名贵。 刺参(Stichopus iaponicus)俗称沙撰,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海参纲-遁手目-刺参属-刺参科,为温带海洋动物。 主要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国内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江苏等沿海地区。 刺参身体柔软呈圆柱状,两端略尖,体长20-40 厘米。 在身体前端偏腹面的口周围,生有20个触手,身体背面隆起并生有4-6行大小不同的锥形肉刺。 腹面较平坦,生有 3 行管足。 刺参的体色、肉刺的多少及长短因其产地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有区别,体色以黄褐色者居多。 刺参营附着生活,多栖息在水流平缓、海况稳定、海藻丰富的乱石、岩礁或细沙海底,适宜盐度在26‰-32‰ 偏,适宜水温在3-28 ℃ ,低于20 ℃ 时生长旺盛,高于20 ℃ 进人夏眠,不食不动。 刺参在海中的垂直分布范围从2米到40米都有,幼小的刺参多生活在较浅的潮间带,成参则生活在较深的水底。 刺参的运动主要依靠腹面的管足和身体的收缩来完成,行动缓慢。 刺参在遇到敌害或受到强烈的刺激时有排脏现象,即借助于体壁的强烈收缩将消化管、呼吸树及生殖腺等内脏一起从肛门排出体外,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再重新生出新内脏。 刺参的再生能力较强,一分为二的身体还可再生为完整的身体。 梅花参(Thelenota ananas)俗称凤梨参,与刺参同属一科。 分布于西南太平洋,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沙群岛海域。 是海参中个体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1米。 体形似凤梨,口稍偏于腹面,周围有20个触手。 背面肉刺很大,每3-11个肉刺基部相连呈花瓣状,故而得名。 腹面平坦,管足小而密布。 体背橙黄或橙红色,散布黄色和褐色斑点,腹面带赤色,触手黄色。 多栖息于3-10米而有少量海草的珊瑚沙底,泄殖腔中常有隐鱼( Carapus heemi)共栖。 除去内脏的海参干燥全体可人药,具有益气补阴、补肾壮阳、止血造血、通肠润燥、消炎消肿等功能。 主要治疗神经衰弱、肿瘤、肺结核、骨折、阳痰和创伤等病症;此外,对癌症患者放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也很显著。 是我国传笼的中药材,同时也是滋补佳品,经常食用可强身健体,延缓肌肉老化,预防肿瘤发生。 我国的海参人工养殖业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养殖品种是刺参,在北方沿海地区发展较快。 梅花参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亟待开发。 发布时间:2024-04-05 08:33:58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7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