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槐山羊保种方案 内容: 槐山羊是我国山羊良种之一。 槐山羊俗称槐皮山羊、槐羊,它具有体质结实、毛细而匀、皮质细密而有弹力的特点。 产肉性能好,屠宰净肉率为38. 9%。 肉质鲜嫩,膻味小,是皮肉兼用型优良品种。 槐山羊板皮具有皮质厚、板面细、油性好、韧性好、弹性强等优点,是制作各级皮革制品的优良材料。 1选育1. 1选育方向体格中等,背腰平直,肋骨开张。 前躯较宽,后躯发达,尻部稍斜。 四肢端正垂直,颈、腿、体躯结构匀称,身躯呈筒形。 额宽嘴尖。 面部微凹。 眼大有神。 蹄质坚实呈蜡黄色,母羊乳房呈半球形。 有角的属于肉用体型特征。 应具有颈短、腿短、身腰短(体躯短)“三短”特点;无角的有“三长”特征,即颈长、腿长、身腰长。 传统的被毛颜色全为白色。 1. 2选育指标(包括群体和个体指标。 如体貌、外形特征、体质量、产仔率等)1. 2. 1被毛颜色、长短及肤色槐山羊被毛短。 肤色粉红,毛色全白者居多,占91. 78%。 黑色占1. 74%,青色占2. 03%,浅棕色占2. 05%,花色占2. 4%。 1. 2. 2外貌特征1. 2. 2. 1体型特征体格中等,身体匀称,公羊雄健,母羊清秀,分有角、无角两个类型。 有角羊体格小于无角羊,无角羊具有三长(即颈长、腿长、腰身长)的特征。 1. 2-2. 2头部特征头型大小适中,额宽,鼻直,嘴尖,面颊部微凹。 眼大有神,耳小灵活。 有角羊占43. 03%,无角羊占56. 97%羊角纤细多呈倒八字型。 1. 2. 2. 3颈部特征颈部细长。 无皱纹,部分羊颈下长有一对肉垂。 1. 2. 2. 4躯干特征躯干呈长方形。 背腰平直。 胸深而宽。 结构匀称,肌肉丰满,中躯呈圆桶形。 公羊前躯高于后躯。 母羊后躯高于前躯。 母羊乳房发育良好。 呈梨型。 乳头整齐。 公羊睾丸紧凑。 阴囊着生短毛。 1. 2. 2. 5四肢特征四肢正直细长。 后肢发达。 蹄质坚硬结实,呈蜡黄色。 1. 2. 2. 6尾部特征尾短粗而上翘。 呈三角形。 1. 2. 2. 7骨骼及肌肉发育情况骨骼细而结实。 肌肉发育适中。 1. 2. 3体尺和体质量体高:成羊公羊平均为79. 43Cm。 成年母羊平均为60. 27cm。 体斜长:成羊公羊平均为78. 02em,成年母羊平均为71. 91em。 胸围:成羊公羊平均为88. 63em。 成年母羊平均为81. 41cm。 体重:成羊公羊平均为49. 08kg,成年母羊平均为37. 75。 胸宽:成羊公羊平均为24. 3cm,成年母羊平均为17. 87cm。 胸深:成羊公羊平均为34. 23cm. 成年母羊平均为29. 23cm。 初生、断奶羔羊的体尺、体质量。 公母羊平均初生质量分别为2. 57kg和2. 47kg;羔羊一般哺乳45~60d,断奶公母羊平均质量4. 62kg和6. 69kg。 1. 2. 4生产性能1. 2. 4. 1板皮质量晚秋初冬的皮为“中毛白”,质量。 板皮肉面为浅黄色和棕黄色,油润光亮,有黑豆花纹,俗称“蜡黄板”或“豆茬板”。 板质致密。 毛孔细小而均匀,分层薄而不破碎,折叠无白痕,拉力强而柔软,韧性大而弹力高。 1. 2. 4. 2产肉性能在秋末冬初。 7一lO月龄宰杀时。 应肉质鲜嫩,膻味小,瘦肉多,脂肪少。 屠宰性能应高于下列指标:①成年羊空腹体质量:公羊25. 01kg,母羊28_31。 ②成年羊胴体质量:公羊12,66kg,母羊13. 39kg。 ③屠宰率:公羊53. 42%,母羊53. 1l%。 ④净肉率:公羊41. 65%。 母羊40. 12%。 ⑤肌肉厚度:大腿肌肉厚度平均公羊为2. 38cm. 母羊为2. 32cm。 腰部肌肉平均厚度公羊为1. 9cm. 母羊为1. 74cm。 ⑥肉骨比:平均肉骨比公羊为4. 87,母羊为5. 25。 ⑦眼肌面积:平均眼肌面积公羊为6. 91cm2. 母羊为6. 63cm21. 2. 5繁殖性能槐山羊母羊一年四季均可发情,但以春秋季为多。 发情周期1820d,发情持续时间13d。 母羊性成熟早。 适宜初配年龄为6—7月龄。 怀孕期145~150d。 母羊产后20-40d. 可再次发情配种;公羔9^. 12个月配种,使用年龄34岁:人工授精时公羊一次排精量1~3IIl1,鲜精活力95%以上。 正常情况下,母羊一年两胎或两年三胎。 每胎产羔3-4只。 母羊产羔率1岁较低。 24岁,5岁以后明显下降。 平均产羔率332%。 羔羊成活率达98%以上。 羔羊初生质量平均2. 68kg,其中公羊为2. 57kg,母羊为2. 61kg。 羔羊平均断奶质量:公羊8. 38kg,母羊7. 14kg,断奶日龄平均117d。 哺乳期日增质量公羊45. 27g,母羊41. 59g。 1. 3选育方法采取综合指数评定方法。 以个体性能测定和后裔测定为主,同胞测定和系谱选择为辅,综合利用多种资料,坚持本品种选育(见表1)。 表1综合指数评分依据1. 3. 1个体性能测定坚持每年春末(或羔羊断奶前)和秋初f或母羊配种前)进行2次个体性能测定。 根据个体性能表现和外貌特征鉴定淘汰。 羔羊和育成母羊的选淘率分别确定为10%和25%,在具体选淘时,应遵循如下建议。 ①选择符合品种特征、性能表现突出的公母羊留种。 ②选择裘皮型种公母羊留种。 ③选择体质量大、生长发育快的后备羔羊留种。 ④选择能四季发情、容易配种、胎产羔数多的母羊及其后代。 ⑤选择初情早、配种早而又产多羔的母羊及其后代。 ⑥选择断奶时体质量大的多胞胎公母羊及其后代。 ⑦选择睾丸大、发育好的公羊及其后代。 1. 3. 2后裔测定后裔测定方法选用母女对比法和同龄后代对比法以便既能尽早尽快,又能较为准确地确定种公羊的种用价值。 母女对比法根据父母双亲对后代遗传贡献各占一半的基本原理,对比说明种公羊的种用价值。 同龄后代对比法根据同龄同期女儿后代的表现。 用性能平均差值对比说明种公羊的种用价值。 但应尽量把测定公羊的全部女儿均匀分配到不同的羊群中。 环境条件力求一致。 2配种制度2. 1配种方法采用人工辅助交配法。 根据公母羊的个性性能表现确定配种计划,进行适时配种。 2. 2选配原则参与配种公羊和种母羊的品质必须好。 个体选配的种公羊必须符合特级标准。 不允许有相同或相反缺陷的种羊选配。 及时总结选配结果,不断修正和完善配种计划。 慎重使用近亲交配。 3繁育体系制定三级繁育体系。 即种羊场设立核心群和繁育群。 社会上选择建立生产群。 通过统一选育方案形成合作育种模式。 3. 1核心群集中羊品种内品质、符合选育目标的个体以选育提高为目标,逐步培育高繁殖力。 3. 2繁育群主要由特级、一级母羊组成,性能表现较为突出。 以扩繁推广为主要目标,推广面以生产群及其他产区羊群为主。 3. 3生产群主要由以群选群育和繁育推广为主。 接受种羊场技术指导,以商品生产为主。 发布时间:2024-03-28 09:11:03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6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