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2022如何放泥鳅寸苗 内容: 台湾泥鳅养殖作为一项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可观的特种养殖项目,当下逐渐在全国开花结果。 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台鳅的价格逐年下滑,如今基本在6-8元/斤的行情波动,低迷时甚至突破这个底线。 如何在低价格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学会这些,轻松提高水花成活率,压缩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很多养殖户意识到,苗种版块的成本空间压缩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途径。 三年前,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主要依靠购买寸苗,一直以来寸苗的价格从曾经的2毛/尾到达今天的2. 5分/尾。 按道理说这个算是很便宜了,然而这个价格并不能压缩苗的成本。 如今养殖模式的升级,很多地区每亩苗种投放达到30-40万尾/亩。 泥鳅行情一直以小规格价格为优,养小规格60-80尾,保证产量的话,就必须增加苗种的投放量,所以购买寸苗显然已经不切实际。 -决定水花成活率的核心问题1. 苗种选择。 事实上,目前很多泥鳅水花都是孵化桶繁育,一般静水孵化较少。 静水孵化繁殖更接近自然繁殖,下塘后,水花对自然环境适应力更强。 建议优先选用静水苗。 2. 放花时机。 一般泥鳅水花未开口,卵黄还有小部分,身体未完全发黑前就要下塘。 下塘时,塘口不能太肥,不能有肉眼可见的浮游动物。 3. 塘口水深。 很多养殖户放泥鳅水花水位一般控制在,80公分左右,实际上平均水位在1. 3-1. 5米更利于水花存活。 水体太深不利于水体温度上升,太浅水温上升过快。 另外水体越大,自净功能越强大,承载能力越大。 所以考虑综合原因,和多年实践发现1. 3-1. 5米水位成活率更高。 气泡病爆发率更低。 4. 寄生虫防控。 一般4-5月,我们见得最多的就是车轮虫,也有少量的斜管虫、纤毛虫。 杀虫不是有了虫就杀,一般建议水花下塘第3-7天选择合适的天气杀虫。 杀虫后必须杀菌,解毒,重新培菌,培藻。 5. 增氧机使用。 水花下塘后,增氧机保持开启7天。 7天后成活率如果特别高,后期至少保证增氧机每个塘有一个开启。 正中午和晚上全部开启。 下午也要开增氧机。 最好是选用叶轮增氧机,增氧机最大的功能绝不是增氧,而是打破水体分层,起到活水的作用。 6. 池塘硬件条件。 沙石底质一般存活率不太理想。 新塘口必须提前预肥,老塘口淤泥不要太深。 老塘口肥水,施肥不要太多,用量减半,主要以培菌为主。 7. 浮游动物。 在水花整个养殖过程中,不要出现肉眼可见的浮游动物,一旦出现,第一时间灭杀。 很多人觉得这个应该留给泥鳅苗吃,这其实是个误区,肉眼可见的一般都是老化的枝角类,容易堵塞泥鳅的肠道。 8. 疾病病防控。 关于疾病防控,在这里不赘述。 实际上水位达到1. 3-1. 5米,气泡病基本发生概率很低。 寄生虫提前灭杀,其他细菌性疾病也会减少。 唯一需要在此强调的是产气单孢菌引起的一种疾病。 该病性状表现为腹部积水,有明显气泡,下颌有明显血块。 一般我们采用磺胺间二甲基嘧啶内服解决。 -决定水花成活率的常识问题1. 清塘彻底。 由于黄粉、五氯酚钠被禁,市面上普遍采用甲氰菊酯单独清塘,效果不太理想,个人建议每亩一米水深可添加敌百虫98%晶体800克,清塘水位以放花水位为准1. 3-1. 5米。 清塘后的水不必排出,三天后全塘泼洒漂白粉。 此次清塘主要是清除野杂鱼尤其泥鳅鳝鱼。 2. 天敌灭杀,放苗前一天全塘泼洒吡虫啉0. 5PPM,提前灭杀幼小天敌,大型水蜈蚣,蜻蜓幼虫等,对药物敏感下降,灭杀效果不理想。 3. 塘口一定要保证无杂草。 4. 下塘时水温温差不得超过2摄氏度。 发布时间:2024-03-19 08:31:13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6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