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饲料适口性影响因素有哪些? 内容: 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不仅要了解饲料原料本身固有的品质,同时也要考虑到对饲料适口性产生正负作用的因子。 从味觉上来看,影响饲料原料风味的主要因素有:饲料原料本身的营养与品质(营养的均衡性或是否含有抗营养因子及适口性影响因子)、饲料原料的新鲜度、饲料原料的物理性状(是否受损或被破坏)、原料变质(氧化、霉变、被污染)、添加剂(矿物质、药物)的加入等。 新鲜的饲料原料适口性较好,原料是否破损对其适口性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原料一旦变质(霉变、氧化、被污染),其适口性会大大下降。 由于动物具有选择性采食营养平衡的食物并对食物产生记忆的特性,因此,除去影响原料适口性的物理因子,真正影响饲料适口性的因子则为原料本身的营养与品质。 以下就从原料营养、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适口性影响因子等对饲料原料适口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大宗原料的适口性及影响因子(表一): 表一:大宗原料的抗营养因子与适口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原料分类原料名称抗营养因子影响适口性的主要因子建议使用上限备注谷实类原料饲用大麦NSP,主要是β-葡聚糖涩味物(酚类物质,由多种单宁组成,主要存在于壳内) 感染麦角毒素在配方中取代一半以下的玉米适口性不如玉米;粉碎太细,鸡猪均有拒食现象,宜制成颗粒玉米霉变,苦;或受损,甜度下降新鲜玉米适口性优于陈玉米稻谷粗纤维过高肉鸡料中小于15%为好,猪可用至30-50%稻谷适口性不如米;粉碎后可有效替代部分玉米,糙米可替代全部玉米高梁单宁酸粉碎后,低单宁者(0. 4%), 略带甜味;高单宁者(1-2%),苦涩感,适口性差高者10-20%,低者40-50%中国、南美产褐高梁含高单宁酸,苦味;美、澳产黄高梁单宁酸含量低,适口性好小麦NSP,主要是戊聚糖感染麦角毒素取代30-50%的玉米对猪适口性特别好,宜制成颗粒原料分类原料名称抗营养因子影响适口性的主要因子建议使用上限备注糠麸类原料粗制大麦麸β-葡聚糖涩味物(酚类物质,由多种单宁组成);适口性差在蛋鸡 、肉猪、肉牛等饲料中用量宜10%以下不具轻泻作用,用量高会引起便秘. 含大麦麸的日粮喂猪,猪具有白硬脂肪小麦麸良好根据日粮能量要求,可用5-30%适口性好;含有适量的粗纤维和硫酸盐类,有轻泻作用次粉戊聚糖易酸败;适口性不如小麦麸小于25%质量不稳定,用多了会粘嘴、粘消化道全脂米糠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脂肪分解酵素,氧化酵素,极易氧化,氧化后适口性不佳在猪与鸡料中取代25%以下的玉米 ,鸭料中可用50%. 用量高易引起幼畜拉稀、肥育猪背软脂(影响屠体品质)脱脂米糠无对猪嗜口性甚佳,对反刍动物嗜口性好20—30%可长期储存,对屠体品质无不良影响;易掺假块根类原料木薯略具甜味;含亚麻苦苷、百脉根苷等氰苷配糖体,经酵素作用后即游离出剧毒氢氰酸禽料中用量10%以下,肉猪30-50%,反刍动物30%(制粒)木薯用于仔猪,可见嗜口性明显不良; 氢氰酸在木薯黑褐色皮中居多,去皮木薯中含10-370克/公斤,连皮则高达560克/公斤甘薯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容易霉变,霉变后适口性下降猪料中取代25%玉米,或日采食15%以下加热可改善饲用效果;禽类少用为宜,对猪适口性良好,对马很差。 植物蛋白原料豆粕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甲状腺肿因子,NSP(棉三糖\水苏四糖),脲酶等乳猪料中用量宜占蛋白原料的30%以下适口性良好菜粕硫葡萄糖苷,芥子碱,单宁,等单宁,苦涩味芥子碱,苦味ITC(异硫氰酸盐)10%以下适口性差;种鸡慎用,用量过高,鸡肉风味变劣,褐壳鸡蛋有鱼臭味棉粕游离棉酚,环丙烯脂肪酸,单宁,植酸,等单宁;棉绒与棉壳用量宜5-10%,或替代50%豆粕适口性差;种畜慎用,影响生育能力花生粕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单宁霉变(极易感染黄曲霉),霉变后适口性下降小于15%,一般5%适口性极好,有香味,但用量高时猪体脂变软椰子粕易滋生霉菌而产生毒素;易酸败;变质影响适口性10%以下(猪鸡)20%(反刍精料中)幼雏适口性不好,反刍动物嗜口性好玉米蛋白粉氨基酸不平衡;鸡2—3%,猪不宜超过10%对猪适口性不如对鸡、鱼;易掺假酵母粉生产工艺2—5%以下具酵母香,或略具有苦味,产品质量差异大,易掺假;对适口性争议较多动物蛋白原 发布时间:2024-03-19 08:24:12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6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