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浅析稻田养殖田螺的要求 内容: 对于稻田养田螺这对于田螺养殖者来说并不会觉得陌生,这是目前采用的最多的养殖田螺的方法,因为这样一来可以提高稻田的产量,二来还可以养殖田螺,这样一举两得的方法被很多人采用。 浅析稻田养殖田螺的要求1、稻田要求:用于养螺的稻田,要求全年不干涸,电不能使用农药。 2、稻田整理:水稻移栽时留下空道,栽后l周内开挖沟道,沟宽2027厘米、深1317厘米。 稻田放螺后在进出水口设置栅栏或孔目较小的聚乙烯纱网,四周田埂严防鼠、蛇钻洞漏水,以免田螺逃走。 3、适时放养:在水稻分蘖至长穗期,即6月下旬(水稻栽插15天后)到8月上旬,及时放养,一般l亩稻田放24克重的幼螺20004000只。 天然饵料丰富的可适当多放,反之,则适当少放。 若稻田养萍,放养密度可增加到800010000只。 4、适当投饵:一般稻田养螺后25天左右自然饵料量下降,对饵料明显不足的田块,可在沟内投以陆地青草、菜叶、瓜皮等,投入量以满足螺食为度。 5、及时收获:放养后3050天即可收获。 捕捞前,排干田表水,引螺人沟或用饵料诱集,捕大留小,可1次投放,多次捕捞。 6、科学施肥,合理防病治虫:螺田水稻肥料,采取栽前1次基施,适当辅以追肥。 稻田防病治虫选择低毒、高效农药如杀虫脒、杀虫双、井冈霉素等,对水喷洒,不宜拌土撒施。 田螺养殖前景 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国外还有美容食品之称。 它含蛋白质达10. 3%、脂肪1. 2%,另外还有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田螺肉营养优于鸡、鸭、鹅、猪等,不亚于鲫鱼、海参等。 田螺肉可滋补肾阴,明目清脑,增强肌肉弹性、细腻皮肤等。 田螺可作家常肉食,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多种药膳佳肴、防病治病。 目前,天然生长的田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田螺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养殖田螺钱途广。 田螺的高产养殖技术 一、选择场地。 田螺生命力和抗病力强,有活水源的沟、水田、浅水池塘均可放养,一般采取建池养殖,螺池规格一般宽2-3米,长10-15米,池的四周作埂,埂高0. 7米,并在四周安栏网,防止田螺外逃。 池底铺上20厘米厚的肥泥,注入新水,水面放养水浮莲、小葫芦、红绿萍等。 供田螺摄食,并在池中插上小竹竿或木条,供螺栖息和产卵。 二、投放种苗。 挑选种螺或仔螺、投放入池。 池建好后,一般选择在4-11月份投苗养殖。 每年6-9月份是田螺大量产卵季节,可到稻田和河沟去拾,或到市场上购买,雌螺的特征是:色泽淡褐,壳较薄,体较圆,尾钝。 从中挑选出15-20克的雌螺投入池中,一般每平方米投放10只雌螺即可。 选择仔螺作种苗的。 则按雌雄2:1的比例投放。 雌螺个体较大,螺身偏圆,厣壳凹平;雄螺个体稍小,螺身较长,厣壳凸起。 仔螺约经一年的养殖便可捕捞上市。 三、饲养管理。 田螺的饵料丰富,水中的微生物、有机质、水生植物幼嫩茎叶等都是它的主要食料。 幼螺生长旺季,每年的4-11月份之间要添喂米糠、麦皮、豆腐渣、熟番薯、小昆虫、小鱼虾以及动物的内脏等。 也可以喂配合饲料。 投料时间为每天的8-9时喂一次,体积大的饵料应当切碎以后投喂。 日投喂量为螺体的1. 5%左右。 要定期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约为10天换水一次。 水温在30℃以上时,要经常注入新水,加深水位,平时水深保持在30厘米为好。 冬季则白天降低水位,增加光照。 夜晚加深水位。 从而保温,并结合施一些猪粪、厩肥,以提高温度,培肥水质。 田螺对农药和工业污水较敏感。 应注意避免,还应注意鸭的为害。 四、捕捞上市。 经过一年饲养,体重达到15克以上的即可捕捞上市。 捕捞的方法可选干池捕捞,也可浅水捕捞。 同时应注意留一些雌螺,为下年培育仔螺作准备。 五、越冬管理。 当水温降低至8-9℃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时,田螺钻入洞内,在土面上留有一个小孔,不时冒气泡。 此时不吃也不动。 应当保持水深10-15厘米,并且4-5天换水一次,增加含氧量,使田螺安全越冬。 田螺养殖成本 由于田螺养殖不需要投喂很多饵料,其饵料的成本也很低。 因此,基本不需要多少成本,只要你家里有田,那剩下的就是田螺苗了。 养殖田螺效益比较显着。 专养田螺,667m2可产400kg,目前市场价格为3~4元/kg,以3. 5元/kg计,667m2产值可达1400元。 另外田螺池还可混养少量草鱼,增加螺池单位面积效益。 由于田螺养殖不需要投喂很多饵料,其饵料的成本也很低。 因此,田螺养殖的纯利润大约有1000元/667m2左右,效益较为可观。 虽然说稻田养田螺的方法非常的不错,效果好的话,可以一田多用,一块田地可以创造双倍,甚至更多的利润。 但是稻田养田螺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同时也是双倍的损失。 发布时间:2024-03-17 07:16:25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6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