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羊妊娠毒血症是啥病? 内容: 妊娠毒血症是母羊怀孕末期发生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怀双羔、三羔或胎儿过大的母羊。 母山羊的肝脏呈严重脂肪变性变化,肝细胞浆被大小不等的脂肪滴所占据【病因】1. 营养不足。 在我国西北地区,绵羊妊娠毒血症常在冬季枯草季节发生于瘦弱的母羊。 怀孕末期的母羊营养不足、饲料单纯、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特别是饲喂低蛋白、低脂肪饲料,且碳水化合物不足的羊发病者居多。 怀孕早期过肥的羊,至怀孕末期突然降低营养水平,更易发生此病。 2. 垂体—肾上腺系统平衡紊乱。 肾上腺过度活动和循环中皮质醇水平升高,致使神经细胞丧失对糖的利用率,因此出现神经症状。 3. 运动不足。 长期舍饲,缺乏运动的羊易发本病。 4. 应激。 气候恶劣、天气突变、环境改变等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本病发生于妊娠一个月内,以分娩前l0~20天居多,也有在分娩前2~3天发病的。 症状一般随分娩期的迫近而加剧,但与营养供给情况有关。 如果母羊在疾病早期流产或早产,症状可随之缓解。 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但体温正常。 以后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磨牙;粪球干小,排尿频数。 结膜苍白,后期黄染。 脉搏快而弱。 呼吸浅表,呼出的气体带醋酮味。 神经症状明显,如反应迟钝,运动失调,步态蹒跚,或做转圈运动。 后期神经症状更为明显,唇部肌肉抽搐,颈部肌肉阵挛,头颈频频高举或后仰,呈观天姿势或弯向腹肋部。 严重时卧地不起,多在1~3天内死亡。 死前昏迷,全身痉挛。 不死者,常伴有难产,或产下弱羔、死胎。 血液检验:血中葡萄糖含量可降至1. 40mmol/L以下(正常为3. 33~4. 99mmol/L)。 血中总酮体含量可增至546. 96mmol/L(正常仅为5. 85mmol/L)。 血中β一羟丁酸升高为8. 50±1. 80mmol/L(正常仅为0. 47±0. 06mmol/L)。 此外,血清总蛋白减少,游离脂肪酸和皮质醇含量增高,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尿中丙酮试验呈强阳性反应。 【剖检结果】子宫中常有2~3个胎儿,羔胎死亡或不同程度的腐败分解。 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或红黄色相间,质脆易破,切面油腻。 镜检,肝细胞严重脂肪变性。 肾脏肿大呈土黄色。 肾上腺肿大3~4倍。 【诊断要点】根据临床症状、孕期饲养管理方式以及血液、尿液检验结果,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1. 李氏杆菌病2. 伪狂犬病3. 羊快疫【防治措施】预防在妊娠的后2个月增加精料量,即从产前2个月起,每日供给精料250g,至产前2周,每日精料量增至1kg。 加强管理,避免饲喂制度的突然改变,并增加运动,每日驱赶运动两次,每次0. 5~1小时。 治疗治疗原则是补糖、保肝、解毒。 1. 用25~50%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每次100~200mL,一日2次。 此外,可配合胰岛素20~30IU,肌肉注射。 还可口服丙酸钠5~7g、甘油20~30mL或丙二醇20mL,每天2次,连用3~5天。 2. 用氢化泼尼松75mg和地塞米松25mg,肌肉注射,另外静脉注射葡萄糖,并注射钙、磷、镁制剂,其存活率可达85%以上。 除上述激素外,也可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0~60IU。 3. 可试用尼克酸治疗,每只羊每天口服尼克酸1g,连服5天。 4. 为缓解酸中毒,可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液100~200mL。 为了促进脂肪代谢,可用肌醇,配合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 5. 上述方法无效时,尽早施行剖腹产或人工引产,一旦胎儿排出,症状随即减轻。 羊妊娠毒血症 发布时间:2024-02-29 09:28:38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5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