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 内容: 因为淡水石斑鱼的外形美观,并且肉质鲜美有营养,它既可以作为观赏鱼类,又可以养殖成为商品鱼获得利润价值。 如今,淡水石斑鱼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单数养殖品种。 那么养殖淡水石斑鱼有哪些养殖技术? 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淡水石斑鱼是一种热带鱼,一般在淡水中生长,为偏肉食性鱼类,淡水石斑鱼养成可采取混养,在混养中可采用两种方法:1. 在池塘中混养少量淡水石斑鱼,每亩水面混养淡水石斑鱼22-50尾左右,经半年时间养殖,体重平均可达300克以上,经一年时间养殖体重可达500克左右。 2. 主养鱼为淡水石斑鱼,混养种类有罗非鱼、草鱼、鲫鱼等,每亩水面放养淡水石斑鱼150-200尾,混养鱼300尾,饲养期间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还可投喂鲜嫩牧草,当池中浮游动物不足时,需要适量追肥,以培育浮游动物。 经过半年养殖,淡水石斑鱼平均体重可达200克左右,经一年时间养殖,体重可达250克以上。 石斑鱼苗种培育技术1. 鱼苗地要求:淡水石斑鱼苗种培育池以土池为好,亦可以用室外水泥池,一般单池面积为50-100m,水深l-1. 5米。 鱼苗放养前,将池水排干,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并施足基肥培肥水质,让鱼苗下池就能吃到天然饵料。 2. 鱼苗放养:鱼苗放养前,应先试水。 同一池内放养的规格要求整齐,大小一致。 放养密度视饵料、养殖技术水平和培育规格而定,一般放养密度为100尾/m3左右。 鱼苗入池前要用sop的食盐水浸泡鱼体15-20分钟。 3. 投喂:淡水石斑仔鱼下池时,以浮游动物为食,随着鱼苗生长,摄食量增大,而池中浮游动物逐渐减少。 这时,一可通过追肥培育浮游动物,二可增喂豆浆。 经15-20天培育,当鱼苗达3厘米以上时,其食性开始转化,这时可投喂鱼糜于食台上驯食,2-3天后加少量人工配合饲料拌鱼糜投喂,以后逐步增加人工配合饲料比例,减少鱼糜用量,直至全部用人工配合饲料。 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0%左右,日投饵3次。 4. 培育管理:(1)调节水质:在鱼苗培育过程中,由于施肥投饵,所剩粪渣残饵最易败坏水质,为此,应每3-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 还可在池中移植一些浮萍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和便于鱼苗隐蔽、吃食。 (2)及时分养:当鱼苗生长规格出现较大差异时,因其有大吃小的习性,因此,要及时过筛分养。 同一池的鱼苗,力求规格一致,以免影响鱼苗成活率。 (3)日常管理:主要是巡塘,观察鱼苗吃食、活动、水色变化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投饲量和做好预防鱼病工作。 淡水石斑鱼的饵料管理淡水石斑鱼刚孵化出的仔鱼全长为0. 58-0. 6cm,群集在池底不停地运动,在水温26-28℃间,孵化后第六天卵黄囊就完全消失,仔鱼游至中上水层,不再群集在池底,卵黄消失后的小鱼苗,可投喂轮虫、枝角类等小型浮游动物,稍大以后可改喂高蛋白团状人工饵料,进行驯化投喂,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体长达10cm左右即可下塘进行成鱼养殖。 在南方地区,夏季时间相对较长,放养体长约为10cm的鱼苗,经过100天的养殖,体重可达到500g以上。 淡水石斑鱼的最大体重可达到1200g以上。 淡水石斑鱼的生活习性淡水石斑鱼为热带鱼类,淡水中生长,也可在盐度为10%以下海水中生长。 其适温范围在25~30℃间,当水温下降至20℃时,摄食明显减少,水温下降至15℃时身体失去平衡,故冬季期间池水会降至15℃以下的地区不太适合养殖此种鱼类,除非有保温措施。 越冬期间水温保持在19℃以上为好。 淡水石斑鱼为底层鱼类,耐低氧,抗病力强,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生鱼病,可与罗非鱼、鲫鱼混养,以清除罗非鱼、鲫鱼池塘中的小鱼苗,达到优质高效。 淡水石斑鱼为偏肉食性鱼类,鱼苗阶段,肉食性的特性相当强烈,主要以浮游动物为主,个体相差悬殊的鱼苗会互相残杀,故养殖时要注意分级分塘管理。 繁殖后的小苗要及时拉出,以免被亲鱼吞食。 从鱼苗开始驯食,会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可用浮水性鳗科鱼类饲料投喂。 以上我们了解了淡水石斑鱼的养殖技术和生活习性,只有掌握了合理正确的养殖方法,才能饲养出非常健康的石斑鱼,这样才会获得经济价值。 希望此篇文章可以帮助到大家。 发布时间:2024-02-18 07:11:53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