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石斑鱼的营养价值 内容: 鱼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不仅寓意好,还很有营养。 年年有鱼,中国传统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语言之一。 代表生活富足,寓于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食粮。 每年过年都会少不了吃鱼。 除了鱼有祈福之外,鱼的营养价值也很高。 下面来看看石斑鱼的营养价值。 石斑鱼的营养价值1、鱼皮胶质的营养成分,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美容护肤之鱼。 尤其适合妇女产后食用。 2、石斑鱼蛋白质的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除含人体代谢所必须的氨基酸外,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铁、钙、磷以及各种维生素。 3、石斑鱼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钙、磷、钾等营养成分,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名鱼之一。 石斑鱼的食疗价值清蒸翡翠石斑鱼石斑鱼具有健脾、益气的药用价值。 因为石斑鱼经常捕食鱼、虾、蟹,就会同时摄取虾、蟹所富含的虾青素,对人类来说,石斑鱼就成为了含虾青素的食物。 石斑鱼形态特征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粗壮。 口大。 体被细小栉鳞。 石斑鱼为雄雌同体,具有性转换特征,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性明显少于雌性。 石斑鱼有1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且较为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 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 青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是福建产量较多的,一种是石斑鱼中的上品。 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 成鱼体长通常在20-30厘米。 红烧石斑鱼的做法材料:石斑鱼、食盐、酱油、醋、葱、姜、花椒、料酒、调和油做法步骤1、将石斑鱼洗净,加入盐、料酒、姜丝、花椒腌制一小时左右,葱姜蒜切丝待用2、锅内放适量油,烧至九成热滑入石斑鱼3、文火煎烧4、两面煎烧至微黄色5、放入干花椒、干红辣椒、葱姜蒜、糖、香醋、生抽酱油、胡椒粉6、烧煮一会入味,再加入清水中火焖烧待收汤时放少许盐7、装盘,撒上青红椒丝即可。 石斑鱼物种分类海红斑,东星斑,西星斑,泰星斑,豹星斑,老鼠斑,老虎斑,青斑,麻斑,金钱斑,杉斑,苏(1)点带石斑鱼。 吻短钝,背鳍8~11根棘,基底无黑斑,体侧有5条不明显横带,体侧及各鳍上分散着斑点。 为热带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底质海区,为南海名贵鱼类。 性凶猛,肉食为主,喜食鱼、虾、蟹,饥饿时自相残杀。 可生活在盐度11~41水域,最适水温22~28℃,18℃以下食欲减退,15℃以下鱼体失去平衡。 可进行网箱养殖。 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等海域。 (2)赤点石斑鱼。 背鳍Ⅺ,16条,背鳍基底具一黑斑,体棕褐色,头、体、奇鳍有许多橙黄色斑。 暖温性中、下层鱼类。 成鱼摄食鱼、虾、蟹。 雌雄同体,雌性先成熟,大部分3龄性成熟,体长231~295毫米时,从雌性转变为雄性。 大部分6龄鱼体长340~400毫米,绝对生殖力为10万~25万粒,产卵期为5~9月,盛期为5~6月。 肉鲜美,可供出口,是名贵鱼类,现已进行人工繁殖,是网箱及浅海养殖对象。 分布于我国台湾,东海、南海,以及印度和日本。 (3)青石斑鱼。 体下部具若干橙红色斑点,体侧具6条深褐色垂直条纹,第3与第4带间隔最宽;仅尾鳍具斑点。 暖水性中、下层鱼类。 仔稚鱼摄食浮游生物,成鱼摄食鱼、虾、蟹。 雌、雄同体,雌鱼先性成熟,体长250~400毫米时性逆转,雄鱼6龄全部性成熟。 绝对生殖力为8万~25万粒,产卵期为5月下旬至7月,20℃开始产卵,22~24℃盛期,产浮性卵。 水温22~25℃,需23~30小时孵出仔鱼。 肉味鲜美,为名贵鱼类,活鱼大量销往香港及澳门。 为中国及东南亚浅海养殖对象,可以用网箱养殖。 分布于我国台湾,东海、南海,以及日本。 (4)斜带石斑鱼身体延长,在头和身体的背部呈棕褐色,腹部底纹呈白色;无数橙褐色或是红褐色的小点分布于头、身体和鳍条的中部;身体上有5大不规则的、间断的、向腹部分叉的黑斑;第一个黑斑在前背鳍棘的下方,最后的黑斑在尾柄上;2个黑斑在中鳃盖,而另外的1~2个在次鳃盖和中鳃盖的边接处。 当暴露于空气中时橙色的点变为褐色,而在防腐剂中则变得模糊。 斜带石斑鱼常栖息于大陆沿岸和大岛屿,但在河口、离岸100米深的水域中也可发现。 主要的繁殖期在3~6月。 雌鱼全长25~30厘米时成熟(2或3年龄鱼),而性转化常发生于55~75厘米体长。 生殖力在1尾35厘米的鱼估计为85万粒,而62厘米的鱼约为2万粒。 石斑鱼由于其营养价值高,肉质鲜嫩,备受大家喜爱,是一款老少皆宜的餐桌美食。 而且对于养殖户来说也是一款效益极佳的水产品,石斑鱼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看好、销路不愁,石斑鱼养殖业的发展前景看好。 发布时间:2024-02-13 07:15:23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