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冬季养蛋鸭应注意什么?冬天养蛋鸭技术 内容: 冬季气候寒冷,蛋鸭活动、觅食减少,再加上光照时间缩短不利于产蛋,所以,一旦饲养管理不当就会导致冬鸭减产甚至停产。 那么冬季养蛋鸭应注意什么? 冬天怎么养蛋鸭? 蛋鸭冬季管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控室温越冬蛋鸭防寒保暖至关重要,要使深夜棚内温度保持在5℃以上,才能确保高产蛋率。 这就要求每晚喂鸭后,必须将鸭棚围严、围实。 棚外四周可用稻草或麦秸编成的草毡围实,外围再围上一层塑料薄膜,特别是棚顶的盖草不能低于5厘米厚。 厚垫草在鸭舍内墙四周产蛋区内,垫30厘米厚的干净、柔软稻草或麦秸等草料,早晨捡蛋后,可将窝内旧草撒铺在鸭舍内;每天晚上鸭群入舍前,再添加新草作产蛋窝,使垫草逐渐积累。 补光照冬季自然光照少,鸭脑垂体内分泌腺活动减少而导致产蛋率大幅下降,这就要求必须进行人工补充光照。 一般要求每天的光照时间不能少于16小时。 可在鸭棚内按每30平方米安1盏60瓦灯泡的量进行补光。 灯泡离鸭背2米高,并装上灯罩。 早晚定时开灯。 试践证明,补光比不补光可提高产蛋20%。 适宜密度 按每平方米计算地面平养时饲养密度为6~8只,网上平养时饲养密度为8~10只,笼养时饲养密度为20只,既利于蛋鸭之间相互取暖,又不至于环境极度恶化。 保营养蛋鸭越冬期既要御寒又要产蛋,能量消耗很大,必须适当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饲喂量比夏秋季增加10%~15%,并供给充足的青绿饲料或定时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 如果能在蛋鸭饲料中添加3%~5%的油脂,每天中午供给一次切碎的白菜或萝卜樱等青绿饲料,效果会更好。 补喂精料 蛋鸭产蛋率在6成左右时每天补喂3次,产蛋率在8成以上时每天补喂4次。 每只蛋鸭每天喂100~200克饲料,但不要随意更换饲料品种,更不能过涉农信息服务大全多地饲喂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谷物颗粒,必须相应增加一些青绿饲料和粗饲料,以满足鸭产蛋的营养需要。 噪鸭 每天至少要进行4次噪鸭,就是在棚舍内轻轻吆喝鸭群使其全部起身并在舍内做圆圈运动,每次至少兜5圈,以增加运动量、增强体质,同时提高鸭的御寒能力,避免直接下水时着凉感冒。 待有80%以上的鸭发出强烈的叫声时再开棚放水。 灵活放水 早上迟放鸭,晚上早关鸭,减少下水次数,缩短下水时间。 晴天宜在上午10点和下午2点左右下水洗浴,时间10分钟左右。 多云无风日,上午下水1次,下午可不下水,雨雪天不下水。 加喂夜食 冬季昼短夜长,且夜间气温较低,可在夜间添喂1次温热饲料,不仅能增加鸭子的营养,而且有利于鸭子御寒,提高产蛋率。 热饲饮冬季气候寒冷,鸭子消耗热能多。 因此,不但要供给充足的饲料,而且更需注意的是做到热饲温饮,精料必须用温热水调制,饮水也必须喂给温热水,其温度以保持38℃左右最佳,切忌饮用冰雪水,这一点至为关键。 防止应激 日常应保持圈舍安静。 白天、晚上,特别是凌晨禁止受到狗、猫、鼠、鞭炮等袭击和干扰,以防蛋鸭受到应激而破坏排卵规律,甚至停产。 饲养人员最好等鸭子出舍后再打扫卫生。 重整群对鸭群进行整群,坚决淘汰老、弱、病、残和低产鸭,以减少死亡和饲料消耗。 防疫病越冬鸭群由于保温需要,通风换气受到影响。 这就要求特别注意舍内清洁卫生,经常清除舍内粪尿、垫草等垃圾。 白天鸭群出舍后,要敞开所有门窗通风换气,保持舍内干燥整洁。 一旦发现病鸭,要及时隔离诊断治疗,并对鸭舍进行紧急消毒处理。 冬天养蛋鸭技术近几年,随着鸭产品在市场上的走俏,我国的养鸭业不断升温,农村养鸭户显著增加。 由于气候原因,冬季鸭的产蛋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此时鸭蛋的价格又相对较高,所以掌握冬季蛋鸭高产技术,保持高产稳产,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一)调整鸭群。 冬季到来之前,要对鸭群进行调整,将老、弱、病、残鸭,低产鸭和停产鸭及时予以淘汰,留下生产性能好、体质健壮、产蛋正常的蛋鸭。 具体方法:一看:主翼羽脱落或体羽显著脱落,喙基部变黄,体弱,或羽毛好但个体特肥。 二摸:泄殖腔小而干燥,腹部容积小、较硬、耻骨间距小,产道内无蛋。 具有上述特征的鸭就是休产鸭或低产鸭。 二)防寒保暖。 鸭产蛋适宜的温度1320℃,温度过低、过高均会引起产蛋下降。 因此,保持环境温度的相对稳定是冬季蛋鸭高产稳产的关键。 其防寒保暖的主要措施有:(1)关好门窗,外挂草帘,严防贼风。 (2)舍内铺设厚约30厘米的麦秸或稻草。 (3)适当增加饲养密度,每平方米89只,利用鸭群的体温来增加舍温。 (4)严寒到来时夜里还应适当加温。 (5)通风换气。 如果过分强调保温,导致舍内通风不良,氨气浓度增大,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因此在鸭放出时应打开门窗,加强通风换气,待其回舍时再及时关闭门窗。 三)改变日粮。 冬季蛋鸭需要较多的热量来御寒,饲料配方中应适当增加玉米、小麦等能量饲料的比例,添加1%一2%的动(植)物油脂,使饲料中的代谢能达到每千克1212.5兆焦,以满足蛋鸭对能量的需要。 蛋白质比例仍保持15%,多喂青饲料,定期补充鱼肝油(810天补充1次),同时增加鸭子的采食量(约10%);由于冬季夜间长,夜里应适当补饲,以维持高产稳产。 四)补充光照。 光照能刺激鸭脑下垂体和内分泌腺的分泌,促进鸭子多产蛋。 冬季自然光照的时间短,要保持高产稳产,必须补充光照。 一般鸭舍每30平方米挂1只40瓦的灯泡,其离地2米,并加灯罩。 开灯补光的时间,一般在每天晚上的58时和次日凌晨的47时,确保光照时间不少于16小时。 五)诱导发情。 一般在鸭群中要保留2%一5%的公鸭;公鸭对母鸭有性引诱和性刺激的作用,可促进蛋鸭性激素的分泌和性反射,提高产蛋量。 六)强制换羽。 秋末冬初鸭子产蛋量逐渐下降,蛋壳变薄,此时,可采取人工强制换羽的方法,使鸭子迅速恢复产蛋。 具体做法:把要换羽的鸭分开饲养,停止放牧,不补光,拔掉鸭子翅膀及尾部的大毛,控制饲喂量前两天减少一半饲料,后两天只喂水,不喂料,待鸭背部与胸部的羽毛相继脱落后再逐渐加料,并供给富含硫氨基酸的动物性蛋白饲料,以利于鸭子长毛。 78天,鸭子双翅及尾部便会长出新羽毛,2040天羽毛长齐,便恢复产蛋。 七)精心管理。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管理出效益,只有精心管理,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1)适时放水。 放水前,一定要让鸭子在旱地上运动半小时后再让其下水,这样可防止鸭子下水后因水凉而抽筋。 一般每天放水12次,晴暖天1小时左右,阴雨天半小时。 放水时应做到早上迟放,下午早关,地点一定要选择背风的地方。 (2)坚持喂温食、饮温水。 饲料和饮水的温度可在3040℃,以减少寒冷对鸭子的刺激和体热的散失。 (3)减少应激。 蛋鸭十分敏感,容易产生应激,应保持环境安静,杜绝异常响声,严防他人及其他动物的骚扰。 八)预防疾病。 虽然鸭子的抗逆性、抗病性强,但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鸭子也容易发病,因此应积极预防。 (1)搞好卫生:平时要重视环境卫生,保持鸭舍干燥清洁,垫草无霉变,及时清除粪便。 (2)定期消毒:鸭舍要经常消毒,一般715天 消毒1次。 (3)防病抗病:在重视饲料和饮水卫生的同时,应根据鸭群状况,在饲料和饮水中适时适量添加抗生素,预防疾病发生。 发布时间:2023-08-20 07:15:41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