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养殖白羽肉鸡自然交配技术 内容: (一)公母比例公母比例指每只公鸡所负担配种的母鸡数。 以地面散养为例,快大白羽肉鸡的公母比例为l:8~10,优质白羽肉鸡为1:9~12,蛋用型鸡l:10~13。 如果是网上平养宜取下限;40周龄以前可以取上限,40周龄以后可以取下限。 公鸡对母鸡的交配次数每天可达20~30次.其中下午3~7点交配的频率占全天交配次数的73.7%,而又以5~7点最为集中,占全天的47.4%。 日落前2小时,公母鸡的性活动都很强,有些母鸡甚至主动招引公鸡交配。 公鸡自然交配的这种现象与人工授精的输精最佳时间在下午3点后是一致的。 (二)混群安排当鸡群接近性成熟时,需要将白羽肉鸡鸡由青年鸡舍转入成年鸡舍。 转群时,应考虑将公鸡比母鸡提早4~5天转人。 20周龄后,经过挑选的种公鸡按母鸡数的8%~10%放入母鸡群混合饲养,使公鸡熟悉鸡舍环境。 20~30周龄时,饲养人员注意观察公鸡有无性行为。 若公鸡体况不佳、性欲不强或精液质量差,应给种公鸡每天每只鸡增加1.5~2克的饲料或添加奶粉,以促使其性成熟。 种公鸡在28~30周龄达到性成熟,在30~36周龄性欲最旺盛,配种能力强.配种次数多,受精率高。 48周龄后,公鸡性欲开始衰退,为保证较高的受精率,必须适当减少公母比例,使每只公鸡的配种任务减轻。 另外,种公鸡的配种能力与季节、气候有关。 春秋季节气候适宜。 种公鸡精力旺盛,公母比例可适当大些;夏冬季节,气温过高或过低也会影响种公鸡的配种能力,此时应考虑增加种公鸡的数量,使公母比例略小一些。 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会有25%~30%的公鸡配种能力衰退,精液品质下降,包括超重、体重不足、腿有问题或有明显不交配的公鸡。 因此,要根据种公鸡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公母比例,淘汰体弱、病残、无种用价值的公鸡。 当公鸡数量低于需求无法获得最佳受精率时.就必须更换补充新的公鸡。 替换公鸡最好选用预留的备用公鸡,从另一个鸡群转来的公鸡会加大疾病传播的风险,并引起应激反应。 替换公鸡时,应尽量减少对鸡群啄斗次序的影响。 一般在傍晚将计划淘汰的公鸡拿出,并立刻将替换的公鸡放人鸡群。 为防止啄斗发生,同群公鸡要一起换或撤走,不能互掺。 替换公鸡后的鸡群孵化率不会高于原有鸡群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强调了开产时性成熟的公鸡一定要处于良好状态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07-27 07:00:01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3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