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奶牛传染病怎么防治? 内容: 奶牛巴氏杆菌病又叫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以高烧、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黄疸、贫血和发热为特征。 奶牛巴氏杆菌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给诊断与治疗带来很多困难。 所以,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笔者在门诊时遇到一例,现将诊疗经过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铁力市某林业局李某饲养育成奶牛18头,于7月5日早晨发现2头不愿采食,精神沉郁,给病牛分别注射了青霉素380万国际单位、30%安乃近20毫升,结果到下午17时其中1头病牛死亡。 第二天前来就诊,所有牛都发病。 二、临床症状病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不食,反刍停止,体温升高为41~42℃,肌肉震颤,呼吸和心跳加快。 眼结膜潮红稍有黄染,鼻镜干燥,鼻孔流出浆液性、黏液性脓性鼻液。 多数病牛发生腹泻,初期为粥样稀粪,恶臭,有的出现尿血。 后肢无力,喜卧,有的咳嗽或喘,尿液呈橘黄色,后期为红黄色。 病牛行动迟缓,黏膜苍白,贫血。 有的出现瘤胃臌气或前胃迟缓,肝脏浊音区扩大,下颌、胸下水肿。 三、剖检变化剖检死亡奶牛,可见到皮下组织、黏膜、浆膜和肌肉均有出血,以心包膜、胸膜、腹膜为明显,胸、腹腔内有大量渗出液。 颈下部及乳房部皮下有淡黄色胶冻样浸润,腹股沟浅淋巴结水肿,切面多汁。 心肌松软,心包积液,血液稀薄如水,不凝固。 肺淤血,水肿。 肝脏肿大,黄染。 胆囊充盈,膨大,比正常大2~3倍,胆汁稀薄。 脾脏稍肿,有出血斑。 肾脏苍白。 真胃黏膜及十二指肠黏膜出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膀胱积尿。 四、实验室检查1. 巴氏杆菌检查。 ①涂片镜检。 取病死牛的肝脏、脾脏、淋巴结及血液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的卵圆形短杆菌? 蚯蚓"谙妇嘌敕掷搿R晕蘧僮鞑扇〔∷琅5母卧唷⑵⒃唷⒘馨徒峒胺置谖铮又钟诼罂悼碇脱呵碇桨迮嘌希糜? 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不生长,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可见淡灰白色、圆形、湿润、不溶血的露珠状菌落,用菌株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③生化试验。 将分离到的菌株纯培养物接种于生化试验的培养基上,结果该菌能发酵葡萄糖、果糖,产酸不产气。 不发酵乳糖、鼠李糖、山梨醇和水杨素。 甲基红和V-P试验(—),尿素酶试验(—),靛基质、接触酶、H2S试验(十),不液化明胶。 ④动物试验。 采取病死牛的肝脏、脾脏病变组织,剪碎研磨,在无菌的乳钵中加生理盐水,制成1∶10乳剂。 取上清液0. 2毫升,腹腔接种3只小白鼠,另取3只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 接种后20~30小时,试验组小白鼠死亡,采取心血涂片进行细菌检查,其形态与培养特性与自然感染病例中的相同,对照组存活。 2. 附红细胞体检查。 ①血液悬滴镜检。 采高烧期病牛静脉血1滴于载玻片上,立即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混合均匀后加盖玻片,在4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血浆中有许多活动的小体呈旋转、翻滚运动,小体附着于红细胞壁后则停止运动,并有折光性。 ②血片染色镜检。 采病牛耳尖血涂片,干后用瑞氏染色2~3分钟,1600倍油镜检查,可见红细胞壁周围附着许多具有很强折光性的蓝色小体(附红细胞体),有圆形、月牙形等多种形态,每个红细胞上附有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附红细胞体。 五、诊断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综合判定为奶牛巴氏杆菌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六、防治措施1. 用氟苯尼考注射,20毫克/千克体重,2次/天,连用3~5天。 长效土霉素10毫克/千克体重,1次/2天,连用2~3天。 采用血虫净(贝尼尔)肌肉注射,按0. 2毫升/千克体重,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1次/天,连用3天。 同时,配合肌肉注射红弓链康注射液,0. 05~0. 08毫升/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4天。 2. 如果体温高持续不下,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0毫升、25%葡萄糖注射液300毫升、5%碳酸氢钠500毫升、30%安乃近20毫升,10%安钠咖10毫升,混合后缓慢静脉注射,1次/天,连用3天。 3. 心脏衰弱的可肌肉或皮下注射10%安钠咖20毫升,腹泻较严重的可口服补液盐。 在饲料中添加3%红酒多糖酵母、0. 1%维生素C,维生素K3,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受损的肠道功能,对疾病的康复大有好处。 发布时间:2025-11-23 09:39:04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6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