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泥鳅养殖技术之无土养殖 内容: 传统的饲养泥鳅方法离不开淤泥环境,池塘养殖饲养方法,也是由人工营造一个淤泥环境来供泥鳅栖息、生长。 但是,在淤泥单位面积上泥鳅的栖息量少,不仅对水体空间的利用率低,而且采捕时的效率也不高。 无泥土养泥鳅,可以不用淤泥。 这种方法的立足点,是用多孔塑料泡沫或木块、水草等非泥土物质,提供一个可给泥鳅钻入洞孔隐蔽的栖息空间。 既可多层次立体利用水体,又便于捕捞商品鳅。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泥鳅养殖技术之无土养殖。 无土泥鳅养殖准备工作1、养殖池与鱼巢修筑养殖池的大小可由养殖的数量而定,需要注意的是养殖池需要用硬化水泥结构,防止泥鳅钻入泥底。 进水口的设计赢高于水面高度,防止泥鳅逃跑,出水口则应以细密的网状格挡住。 鱼巢则可用废弃的自行车轮胎,柔软性好,避光性强,可以为泥鳅提供一个舒适的栖息场所。 2、水质由于泥鳅在整个养殖过程都生活在水中,对水质的要求需要新鲜,要无异味异色,而且应该经常加注新水,能够使水不断流动则效果更好。 3、水草在水池中投放水草不仅能为泥鳅提供嬉戏的地方,还能为泥鳅遮挡阳光,同时还能够整体改善池内的生态环境,为泥鳅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作用。 无土养殖泥鳅技术不仅易管理,而且出售泥鳅的时候也非常容易捕捉,不容易逃跑。 无土泥鳅养殖需要哪些条件? 1、养殖条件泥鳅池塘养殖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土质应选择中性或微碱性的壤土为好,交通便利,确保用电。 池塘是东西走向的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面积为5667㎡。 池深0. 8-1m,水深0. 4-0. 6m. 池壁泥土应夯实,并沿池唐四周用网片围住,下端埋入土中10cm,上端高出水面20cm,以防泥鳅逃逸和敌害生物进入。 2、放养模式(1)放养前准备在放养鳅苗前20d对池塘进行清整、改造、消毒。 在进水口和排水口用铁丝网防逃。 在排水口处开挖一个面积约占全池面积的1/3-1/5,深30-50cm 的鱼溜,在池底铺一层腐质较多粘土。 放养前7d用生石灰清塘,每667㎡池塘水深10cm用生石灰75㎏化成浆全池泼洒。 清塘5d 后注水25cm,每667㎡施有机肥150-250㎏,用于培肥水质。 (2)苗种放养泥鳅苗种选用人工培育苗或野生苗,但都要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动敏捷,一次放足。 放苗时间一般在每年4月份,平均水温15℃以上,每亩放养规格为80尾/㎏的苗种1100㎏,最好选择在晴天下午进行。 苗种放养前用8-10mg/L漂白粉溶液进行浸洗消毒,浸洗消毒时间为20-30min. 3、饲养管理(1)饲料投喂泥鳅为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还应投喂鱼粉、鱼浆、蚕蛹、动物下脚料以及麸皮、米糠、豆饼、瓜菜叶子等植物性饵料。 也可以将上述饲料作为原料,制成配合饲料投喂。 泥鳅的食性与水温有密切关系。 水温在16~20℃,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占60%-70%;水温在21-23℃动物性饵料各占50%;而水温超过24℃增投动物性饵料为60%-70%. 具体投饵量随水温、水质、天气情况灵活掌握。 3月分投饵量为泥鳅总重1%-2%;份投饵量为泥鳅总重3%-6%;7-8月份投饵量可增至泥鳅总重的6%-7%,9月份投饵量逐渐降至泥鳅总重的3%. 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要减少投饵或不投饵。 水温适宜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让泥鳅少量多餐,水温较低时每天投饵2次。 投饵应做到四定、四看. (2)水质调控水质要求肥、活、嫩、爽。 水色以黄绿色为佳,透明度以20-30cm为宜。 当透明度大于30cm,每次667㎡施有机肥20㎏,增加池塘中的桡租类、枝角类等泥鳅的天然饵料生物;透明度小于20cm,应停止或减少追肥。 高温季节经常注入新水,更换部分老水,定期开启增氧机。 (3)日常管理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随时掌握水位、水质和泥鳅的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平时勤除池边杂草,高温季节每隔15d用二氧化氯一次,每7d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在养殖的中后期每月施1-2次微生物制剂。 经常检查防逃设施,漏洞及时修补,发现鱼病及时治疗,做好养殖日记。 4、效益分析共养殖150天,每667㎡收获商品虾1820㎏,销售价18元/斤,销售收入32760元,扣除亩成本 22700元(其中 每667㎡饲料费11600元、苗种费10800元、电费100元、人工费200元),亩获纯利10060元。 5、注意事项(1)在苗种放养方面,尽量投放大规格的苗种,这种规格苗种成活率高,增重倍数大,更重要一点是这种大规格苗种一般很少患车轮虫病,即使感染,治疗容易,死亡率不高。 (2)池塘饲养泥鳅,鳅塘下塘后两天内不投饵,等泥鳅苗适应环境后再投饵。 开始先将粉状饲料沿池边四周泼洒,逐渐将投喂地点固定在食台上。 (3)泥鳅善逃。 要经常检查拦鱼设施是否破损,池埂是否坍塌,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另外还应注意杀灭和驱赶敌害生物。 无土养殖泥鳅效益好吗? 用这个小池子养泥鳅,扣棚方便,能提高它的温度,延长它的生长期。 要在过去,一般在10月下旬,郑州地区室外养殖的泥鳅生长就很慢了。 早上的水温也就9~10℃,中午最高的温度也不到15℃。 然而,在塑料大棚里,上面有薄膜罩着,池子下边铺着黑色薄膜有吸热的作用,和泥池子相比增温效果更加明显。 目前我们观察,扣棚的温度,最低温度到19℃,上午如果温度高的话,可以到23℃,这个温度是差别很大的。 泥鳅在大棚里采食依然很活跃,生长迅速。 这样,冬季养殖时间可以向后延长两个月,而早春又可以提前两个月,通过扣大棚一年当中总共增加了4个月的养殖时间。 养殖效益增加了30~40%。 不仅如此,由于增加了泥鳅的生长时间,对来年繁育泥鳅种苗也有好处。 因为泥鳅繁殖主要是4月份到5月份,如果我们冬天能够让它加快生长,繁殖可以提前,并且还可以比较整齐,这样的话,有利于养殖户搞人工育苗,这也是一大优势。 可话说回来,扣棚毕竟增加了一些成本,为了进一步增加效益,针对无土养殖池的特点,在泥鳅养殖技术上还需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有的是增加了养殖密度。 把两个池子的泥鳅倒入一个池子里边,泥鳅的养殖密度增加了一倍。 发布时间:2025-11-21 10:22:52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6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