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提高商品猪瘦肉率 增加养猪经济效益 内容: 猪体内瘦肉的多少,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通俗地说,就是由猪种和饲养管理条件决定的,良种是重要的,但良种要有良法,如果只有瘦肉型猪种,而无养瘦肉型猪种的饲养方法,也不能充分发挥瘦肉型猪多长瘦肉的特点。 因此,猪要多长瘦肉,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瘦肉型猪种猪群的标准化,是现代养猪业实现率生产的基础。 据报道饲料消耗的下降15%归功于品种的选择。 优良品种猪产仔率、成活率、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都高。 因此品种的好坏直接决定养猪生产的效益。 在选种时可抓住猪的体长和臀围进行选择。 背膘越薄,胴体越长,瘦肉率越高;背膘越厚,胴体瘦肉率越低,单位增重饲料消耗多,胴体脂肪含量越高,胴体长度越短。 目前推广的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皮特兰猪等都是优良的瘦肉型猪,是开展经济杂交的优良父本。 2、开展经济杂交开展经济杂交,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是发展瘦肉型猪生产的一种需时短快又经济的方法,据试验,用瘦肉型公猪,(如长白公猪和八眉猪杂交),加上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后代的瘦肉率较当地猪提高10%左右,这样,从配种到产肉,1年左右时间,便可收到增加瘦肉量的效果,且可以缩短肥育时间。 陕西省畜牧所用杜洛克公猪和八眉母猪杂交试验结果,杜八杂种生后196天体重达到90千克,瘦肉率52. 85%,比八眉猪缩短肥育期78天,瘦肉率提高12. 96%。 3、科学提供营养饲料是发展养猪生产的物质基础。 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可使猪的生产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国内外经验告诉我们瘦肉猪的配合饲料需含有中等能量和较多的蛋白质。 猪的生长发育过程,大体可分为"小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三个阶段。 这就是说,猪年龄越小,体重越轻骨骼生长越快,随年龄体重的增加,肌肉长势加强,一般15-60千克时,肌肉充分生长,60千克后则加快了脂肪沉积。 因此,瘦肉型猪的配合料每千克只要含3. 10兆卡左右的消化能。 蛋白质的含量需分前期、后期两个标准。 前期(体重15-60千克)饲料中含粗蛋白质17%左右,后期(体重60-90千克)含16%左右。 4、改善饲养管理技术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养猪生产已向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及规范化生产发展,为了使瘦肉猪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就必须为养猪生产创造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方能使良种猪充分发挥的生产潜力。 据资料报道,饲料消耗下降,其中49%归于改进饲料,26%归于改进管理,饲养管理的好坏是养猪生产成败的关键。 养好商品瘦肉型先要养好仔猪,养好仔猪应:抓"三食"过"三关",即抓乳食过好初生关;抓开食过好补料关;抓旺食过好断奶关。 在饲养方式上,应采用"前敞后限"或叫"前催后控"的肥育方法。 营养水平由高到低,有利于瘦肉的生长。 据试验,猪生长前期脂肪沉积平均每天增长速度为29-120克,而60千克以后高达120-378克。 因此,前期应让猪吃饱(不限量)充分发育骨、脂、肉;后期适当控制喂量(吃到八成)以减少脂肪沉积。 瘦肉型猪要喂干料或湿拌料。 试验证明:干料或湿拌料比汤料容易被猪消化吸收,符合生理要求,也便于饲喂,湿拌料,料与水的比例大约为1:1. 25-1. 50,以手握指缝不滴水为宜。 日喂次数,小猪阶段4次,50千克后3次。 饮水不限。 5、做好疫病防治猪病的蔓延发生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由于疾病或死亡,使养猪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特别是在采用传统养猪,受到疫病威胁更大。 所以必须建立规范完善的防疫和免疫程序,坚持做好春秋两季定期防疫和不定期的防疫、驱虫工作并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 6、适时出栏屠宰适时屠宰,可以提高胴体瘦肉率和肥育生产的效益。 商品瘦肉猪的适宜屠宰体重的确定,要从提高胴体品质和养猪经济效益出发,兼顾瘦肉率、屠宰率、增重速度和饲料效率。 为了增产瘦肉,应根据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确定一个适宜的屠宰时期,也就是一个适宜的屠宰体重。 试验证明,瘦肉型杂交猪以90-100千克体重为宜,八眉猪以70千克为宜。 据试验每增重1千克肉大约要耗掉27千卡以上的能量,而增长1千克脂肪(油)则要耗掉70千卡以上的能量。 即增长1千克油所耗饲料是增长1千克肉所消耗饲料的3倍。 所以说"肥猪越大越赚钱"的说法是错误的,不但浪费了饲料,增加了饲养成本,又降低了肉的品质,从而降低了养猪生产效益。 发布时间:2025-11-20 12:59:06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6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