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泥鳅养殖的五种常见病防治方法 内容: 泥鳅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从自然界中捕捉,很少进行人工养殖。 但由于它具有生命力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疾病少、成活率高、繁殖快、饵料杂且易得的优势,因此从养殖角度来说,它也是一种最易饲养又可获得产的鱼类,已成为池塘、网箱、庭院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以下是泥鳅养殖的五种常见病防治方法。 1. 泥鳅寄生虫病主要症状:鱼苗阶段常见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鱼体。 被侵袭的鳅苗常常浮于水面,急躁不安或在水面打转。 常流行于58月份。 防治方法:(1)每立方水体用0. 5克硫酸铜和0. 2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 (2)每立方水体用晶体敌百虫0. 7克全池泼洒。 2. 泥鳅气泡病主要症状:泥鳅吞吸气泡,浮于水面不能下潜,肚皮鼓起似气泡。 鱼苗阶段由于水中氧气或其他含量过多引发此病。 防治方法:(1)发病时,立即加入新水或泥浆水治疗并用食盐溶液全池泼洒,用量为每亩46公斤。 (2)发病后适当提高水体PH值和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 泥鳅赤鳍病主要症状:病鳅时常平游,浮于水面,动作呆滞、缓慢、反应迟钝。 鳍及腹部皮肤、肛门周围充血、溃烂。 尾鳍、胸鳍发白并烂掉。 常继发感染水霉病。 对泥鳅危害极大,死亡率高达80%以上。 此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每立方水体溶解20克磺胺嘧啶,药浴1520分钟,也可用0. 04%(药物占鱼体体重的比例)的磺胺嘧啶拌入饵料连喂3天,疗效比较显着。 4. 泥鳅打印病主要症状:患打印病的泥鳅身体浮肿,一般呈椭圆、圆形,浮肿有红斑。 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印章,故名打印病。 79月份为流行季节。 防治方法:(1)用浓度为1克每立方米的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 (2)每立方米用24克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连用3天。 5. 泥鳅的敌害生物主要有鱼类、水生昆虫、蛇、蛙等。 防治方法:(1)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严防蛙类浸入,发现蛙类应及时捕捉,蛙卵要及时捞除。 (2)注、排水口应设密网拦滤,严防有害的鱼类、水生昆虫、蛇等进池塘危害鳅苗或成鳅。 (3)若发现池中有水蜈蚣,应用90%的晶体敌百虫按每立方水体5克的浓度全池泼洒杀灭。 发布时间:2025-11-16 10:05:13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6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