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仿自然建池养鳝技术 内容: 仿自然建池养鳝,即在池塘栽植水生经济作物(茭白、莲藕、水芹、芡实等)或水草模拟黄鳝生态环境。 黄鳝生活在这样的生态环境里,投饲量大大减少,经济效益显著,每平方米可收获黄鳝5-10公斤以上。 一、池塘条件。 选择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进排水方便的场地。 池塘大小依据养殖水平和自然条件而定,以20-50平方米为宜,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均可。 池塘深度要求1-1. 2米。 养殖池塘分为土池和水泥池。 土池的池埂要用埂土建造,池埂底部宽0. 5米,池埂上面宽0. 3米,池底夯实,四壁和底部用塑料薄膜或塑料防雨布压贴。 连片的池塘要统一设计和建设进排水系统,进水口和排水口要配套建设防逃防漏设施。 池塘要有富含有机质的淤泥0. 2-0. 3米厚,每年早春可栽植水草或迟栽水生经济作物,使塘内水草或水生经济作物覆盖率达到30%。 堆放地垄时,注意不要使塘水形成死角,影响换水效果。 二、清整消毒。 当自然水温升至10℃以上时放干池中积水,曝晒20天。 然后对池塘四周及底部进行清整,在苗种购进前10天进行药物消毒,每平方米用生石灰200-250克,带水10厘米深,待生石灰溶解后,趁热全池泼洒,彻底杀灭池底有害细菌及寄生虫。 鳝种放养前还要清除塘内野杂鱼类,在池塘进出水口可用0. 3厘米网目的网布制作拦鱼设施。 三、苗种放养。 苗种选购,要做到种质优良、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坚决剔除电捕、药捕和钓捕的鳝苗。 手抓即获,挣扎无力,两端下垂,或者手感不光滑,身体有斑点的鳝苗都应剔除。 鳝苗在颜色和花纹上有一定的区别,以苗种体色略带金黄且有阴暗花纹者为上乘,其生长速度快,增重倍数高。 4-6月当自然水温稳定在10℃时,便可放养苗种。 若缺乏经验、管理水平低、水源条件差,每平方米放鳝苗2. 5-4千克;若饲养条件好、饲料充足,每平方米可增至5千克。 池内混养5-10%的泥鳅,以便清除池塘剩余残饵,搅和池泥,增产增收。 随着放养规格增大,密度相应减少。 鳝苗规格宜为20-40尾/千克,尤其以每尾50克为理想。 苗种入池前用3%食盐水浸泡5-10分钟,以杀死苗种皮肤上的病菌和寄生虫。 四、投喂饵料。 投种后1-2天不要投喂饵料,让其适应新的环境。 黄鳝以摄食动物性饵料为主,主要饵料有蚯蚓、小杂鱼、蝇蛆、螺蚬蚌肉、昆虫及其幼体、动物内脏等。 应多品种搭配投喂。 摄食适宜水温为15-30℃,适宜水温为24-28℃。 饵料投喂要做到"四定":⑴定时:黄鳝昼伏夜出,可在傍晚投喂。 为了便于观察,可逐步驯化至白天喂食。 ⑵定质:以鲜活饵料为主,可根据当地饵源选择,也可人工培育蚯蚓、黄粉虫、蝇蛆等。 腐败变质的饵料坚决不用。 在池塘上方挂几盏3-8瓦的黑光灯,灯距水面5-8厘米,引诱昆虫落水供鳝吞食。 ⑶定量:每天投喂1-2次,投喂量为黄鳝总体重的3-5%,根据水温及摄食状况灵活调整。 ⑷定位:在池塘中设置1-2个饵料台。 每天清除饵料台上的污物与残饵,每隔5天曝晒1次饵料台。 五、水质调控。 养殖黄鳝一定要勤观察水质、勤换水。 早春和晚秋每月换水1次,高温季节每3天换水1次。 每次换水量为全池水的1/3-1/2。 所换之水要求清新,水温与池水温差不超过3℃。 池水应保持"肥、活、嫩、爽"。 pH值控制在6-8,pH值小于6时,用生石灰调节。 六、越冬管理。 黄鳝是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下降而下降,生长减缓甚至停止生长。 人工保暖可延长黄鳝生长期,即在鳝池上用透明的塑料薄膜搭设保温棚,可延长1个月的生长期。 11月份气温降至10℃以下时,黄鳝进入休眠期,要做好越冬管理。 发布时间:2025-11-15 10:35:44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