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种蛋孵化的环境管理 内容: 1、通风胚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通风可以提供胚胎发育需要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使孵化器内温度均匀,驱散余热,按“前小后大”原则打开风门通风,我们的做法是1天~3天“关”,4天~12天“小”,13天~17天“中”,18天以后开到“”一直到结束,但前期通风量大,并不会提高孵化率,只会浪费电能。 2、温度温度是孵化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有恒温和变温两种施温方案。 恒温1天~19天37. 8℃,20天~21天36. 5℃~37. 2℃;变温孵化则是采用前高后低的用温方式,如1天~4天38. 2℃,5天~7天38. 0℃,8天~12天37. 8℃,13天~15天37. 6℃,16天~19天37. 4℃,20天~21天36. 5℃~37. 2℃。 两种方法区别在于降温法必须是整批孵化时间,符合胚蛋对温度前高后低的要求。 恒温法适合巷道式孵化器和箱体机分批孵化方式,能省电。 我认为降温法孵化比恒温法效果好。 对于鸡前期产的种蛋,孵化温度要高0. 15℃或提前6小时~8小时入孵。 20天~21天37℃,产蛋中期(35~50周)种蛋理化特性优良,孵化用37. 8℃,出雏用36. 5℃~37. 1℃,孵化期正好是21天;产蛋后期(50周以后)尽量减少储存时间,提前4小时~6小时入孵,孵化温度低0. 1℃,出雏用37. 2℃左右。 温度是否合适可通过“看胎施温”方式来检验。 3、湿度适宜的湿度,初期使胚胎受热均匀,在后期利用散热和啄壳出雏。 一般来说,入孵器湿度为50%~60%,出雏器湿度为65%~75%。 对产蛋前期种蛋1天~19天降低孵化湿度为3%~5%,20天~21天湿度为70%;产蛋中期用正常湿度;产蛋后期1天~19天湿度调高3%~5%,20天~21天出雏湿度为65%~70%为好。 检查湿度是否合适,测量种蛋孵化过程中的失重量为11%~13. 5%。 发布时间:2025-11-14 09:45:40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6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