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龙虾养殖水体变坏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内容: 小龙虾养殖水体选择技术。 小龙虾养殖池水变坏多半发生在高温季节,由于腐殖质的发酵分解及水生植物繁殖过盛所致。 其征兆有:(1)水色呈黑褐色带混浊,是池中腐殖质过多,腐败分解过快所引起。 这种水往往偏酸性,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殖和小龙虾的成长。 (2)水面出现棕红色或油绿色的浮沫或粒状物,一般是蓝绿藻大量繁殖所致,而蓝绿藻类又大多不能被小龙虾作为饵料利用,反而消耗养料,拖瘦水质,抑制可消化藻类的繁殖,影响小龙虾的生长。 (3)水面有浮膜(俗称“油皮” ),是水体中生物死亡腐败后的脂肪体,粘附尘埃或污物后形成的。 多呈灰黑色,鱼虾吞食后,不利于消化;同时,浮膜覆盖水面也影响了氧气溶于水中。 (4)水面上常有气泡上泛,水色逐渐转变,池水发涩带腥臭,是腐殖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碳酸、硫化氢、氨氮、沼气造成,这些气体都具有毒性,对小龙虾有一定的危害。 (5)小龙虾的活动反常,有时趴在池边或者草上,久不下沉(小龙虾生病也有此种现象),吃食量逐渐减少。 发生这些现象,如检查不出疾病,则是池水转坏的征兆。 改善的办法,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一般采取加水或换水,再根据水质情况适当增施部分肥料。 可用光合细菌等加以改善水质,也可用石灰拌塘泥泼洒,中和池水酸性,使塘水转肥变活,为小龙虾种苗及其饵料生物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 精选阅读三种方法改善小龙虾塘口水体富营养化一、小龙虾塘口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小龙虾塘口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在养殖过程中水体产生了大量废弃物(如残饵、小龙虾的排泄物),以及其水体内部自身底泥等沉积物所释放的氮、磷营养盐,使养殖水体容纳了过量的营养物质,污染作用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从而恶化水质,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破坏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极易造成小龙虾大量死亡。 二、小龙虾塘口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方法1、物理防治法利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将养殖水体中的悬浮或浮游有机物尽可能的去除,如人工曝气、挖掘底泥、引水换水等。 2、化学防治法对养殖水体水源进行药物消毒,常用的有生石灰、漂白粉、优滤净等。 3、生物防治法①使用微生物向水体中投放某些微生物(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方式,将水体或底质沉淀物中的有机物、氨氮、亚硝酸氮分解吸收,转化为有益和无害物质,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 ②移栽水草在养殖水体中栽培高等水生植物,用来吸收水体中多余的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创造一个有利于龙虾生长的生态环境。 ③科学投喂为了降低残饵对养殖水体污染程度,在养殖过程中推广使用低氮高能饲料,坚持定点、定时、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同时根据不同季节、天气变化、水质(水色、透明度、溶解氧等)和龙虾的生长情况等适时调整日投饵量,提高饵料利用率,减少浪费,预防残饵对水质的污染。 小龙虾缺氧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小龙虾本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对环境有极强的适应力,能在各种环境下都能生存下来,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只是后来成为餐桌上的美食后,很多人开始了人工养殖它。 但在养殖时因为某些因素导致小龙虾造成缺氧,严重时可造成大面积小龙虾窒息死亡,对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那么造成小龙虾缺氧的原因是什么? 该怎么解决? 一起来看看吧。 1、养殖大小不一在发苗时由于虾苗的大小规格不一,导致在饲养时这种差别越来越大,或者养殖时间过长,有些小龙虾没有捕捉完,又放养了下一批虾苗,使上次的成虾和刚放养的虾苗同时共存,形成老少同糖情况。 而且很多养殖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常常会采用混养的方法,在池塘中投放其他鱼类,从而导致密度越来越大,造成小龙虾缺氧死亡。 解决方法: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一般每亩投放亲虾60-80公斤,而幼3虾是每亩2-3万尾,如果是混养模式,还有相应的降低密度,投放同批虾苗时,保证大小规格相差不大,尽量不要出现老小同糖情况。 2、水质过肥有些刚刚开始养殖小龙虾的养殖户,由于经验不足,在养殖时常常会担心小龙虾的营养不足、吃不饱、长的慢的情况,在投喂时投放大了的饵料,或者在施肥后在投放大量的菜子饼。 这样就会导致水质越来越肥,一旦遇天气急剧变化,机会导致养殖池塘缺氧,造成小龙虾大量死亡,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夏季,夏季高温多雨,上午还是晴空万里,下午就是磅礴大雨,这种气候加上水质过肥,就易出现缺氧。 解决方法:加强水质的管理,控制水体的肥度,一般水质在透明度25-35cm是最佳的,如果过清,则是肥力不足,要及时施肥,反之就是过肥,要及时注入或换水,降低水质肥度。 同时要投喂时要做到定质、定量、定时,不宜过量的投喂,促使龙虾造成生长。 3、营养过度营养过度也是造成龙虾缺氧的原因之一,有些养殖户在龙虾生长前期,为了使其快速生长,所以过分的投放大量高营养的饲料,导致龙虾吃的太多,对于溶氧较低的水体的抵抗力低,造成缺氧。 解决方法:合理的投放饵料,一般小龙虾是在晚上觅食,好具有挣食的习性,所以在投喂时要在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每日投喂量控制在龙虾总体重10%。 4、水草茂盛或腐烂在池塘中水草过于茂盛,导致整个塘面全部长满水草,就会导致水体的溶氧不断消耗,但是又得不到补充,极易出现缺氧的现象。 还有就是水草在死亡或者被龙虾剪断后,腐烂且漂浮在水面上,有没有及时打捞,污染水质造成缺氧。 解决方法:种植时水草时要控制面积,尽量不要超过塘面的50%,而且不能过于集中,要分散开,使其有充足的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减少缺氧现象。 以上是小龙虾缺氧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龙虾养殖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科学养龙虾:小龙虾缺氧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小龙虾本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对环境有极强的适应力,能在各种环境下都能生存下来,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只是后来成为餐桌上的美食后,很多人开始了人工养殖它。 但在养殖时因为某些因素导致小龙虾造成缺氧,严重时可造成大面积小龙虾窒息死亡,对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那么造成小龙虾缺氧的原因是什么? 该怎么解决? 一起来看看吧。 1、养殖大小不一在发苗时由于虾苗的大小规格不一,导致在饲养时这种差别越来越大,或者养殖时间过长,有些小龙虾没有捕捉完,又放养了下一批虾苗,使上次的成虾和刚放养的虾苗同时共存,形成老少同糖情况。 而且很多养殖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常常会采用混养的方法,在池塘中投放其他鱼类,从而导致密度越来越大,造成小龙虾缺氧死亡。 解决方法: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一般每亩投放亲虾60-80公斤,而幼3虾是每亩2-3万尾,如果是混养模式,还有相应的降低密度,投放同批虾苗时,保证大小规格相差不大,尽量不要出现老小同糖情况。 2、水质过肥有些刚刚开始养殖小龙虾的养殖户,由于经验不足,在养殖时常常会担心小龙虾的营养不足、吃不饱、长的慢的情况,在投喂时投放大了的饵料,或者在施肥后在投放大量的菜子饼。 这样就会导致水质越来越肥,一旦遇天气急剧变化,机会导致养殖池塘缺氧,造成小龙虾大量死亡,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夏季,夏季高温多雨,上午还是晴空万里,下午就是磅礴大雨,这种气候加上水质过肥,就易出现缺氧。 解决方法:加强水质的管理,控制水体的肥度,一般水质在透明度25-35cm是最佳的,如果过清,则是肥力不足,要及时施肥,反之就是过肥,要及时注入或换水,降低水质肥度。 同时要投喂时要做到定质、定量、定时,不宜过量的投喂,促使龙虾造成生长。 3、营养过度营养过度也是造成龙虾缺氧的原因之一,有些养殖户在龙虾生长前期,为了使其快速生长,所以过分的投放大量高营养的饲料,导致龙虾吃的太多,对于溶氧较低的水体的抵抗力低,造成缺氧。 解决方法:合理的投放饵料,一般小龙虾是在晚上觅食,好具有挣食的习性,所以在投喂时要在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每日投喂量控制在龙虾总体重10%。 4、水草茂盛或腐烂在池塘中水草过于茂盛,导致整个塘面全部长满水草,就会导致水体的溶氧不断消耗,但是又得不到补充,极易出现缺氧的现象。 还有就是水草在死亡或者被龙虾剪断后,腐烂且漂浮在水面上,有没有及时打捞,污染水质造成缺氧。 解决方法:种植时水草时要控制面积,尽量不要超过塘面的50%,而且不能过于集中,要分散开,使其有充足的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减少缺氧现象。 以上是小龙虾缺氧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龙虾养殖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好水出好虾,龙虾生存水体及水质的要求优劣的水质对小龙虾的危害有哪些? 与小龙虾养殖密切相关的水质指标有: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盐度、水体的异味和透明度等。 溶解氧不仅是保证小龙虾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的必需物质,也是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必需物质,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溶解氧最好能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一般不应低于3. 5毫克/升。 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是小龙虾养殖的有害有毒指标物质,其在水体中的浓度和含量分别应该控制在0. 5毫克/升、0. 05毫克/升和0. 1毫克/升以下。 pH值是反应水质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和水体中浮游生物含量、溶解氧含量等有密切的关系,又影响着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毒性,在小龙虾养殖中pH值应控制在7. 6~8. 8为宜。 透明度是反映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有机腐屑数量的一个间接的物理指标,小龙虾养殖中一般应前期透明度低一些,后期高一些,大约控制在30厘米~60厘米之内。 水的异味是说明池塘底层水,特别是底泥是否有腐败有机物质的指标,如果水体发黑,有腥臭味,说明水底腐败的有机物质太多,容易引发病害。 一般认为淡水小龙虾对坏境的适应力及耐低氧能力很强,但是长时间处于低氧和水质过肥或恶化的水质环境中会影响小龙虾的蜕壳速率,从而间接影响到它的生长速度和周期,从而影响到产量和品质。 不良的水质不仅其摄食量下降,甚至停止摄食行为,而且可助长几寄生虫、细菌等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致使养虾失败。 因此,按照季节变化及水温、水质状况及时调整,营造一个良好的水质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1. 淡水小龙虾的养殖水位根据水温的变化而定,一般掌握春秋浅、夏天深的原则,从春季到盛夏逐渐递升,最深不大于1. 5m。 春季浅水不仅有利于阳光照射,提高水温,水草的生长,而且有利于增进幼虾食欲和脱壳生长。 夏季温度较高时,较高是水深有利于小龙虾度过高温季节。 特别强调水位避免忽高忽低,因为小龙虾有打洞的习性,水位经常变化,小龙虾每次繁殖前就得重新打洞,浪费体力、消耗能量,影响繁殖和生长。 2. 适时换水。 坚持蜕壳高峰期不换水,雨后不换水,水质差时多换水的原则。 一般4-6月,没半月换一次水,7-9月没10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三分之一。 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 3. 调节pH值。 每半个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用量为1m水深时,每亩10kg,使pH值保持在7. 5-8. 5之间,同时可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促进小龙虾的蜕壳生长。 4. 定期泼洒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之类的生物制剂调节水体:一般配合泼洒生石灰一周后,选择晴天中午,按每亩使用光合细菌冻干粉0. 5kg,加适量的红糖水,搅拌后置容器内暴晒1-2h活化,再兑水全池泼洒,建立澡,菌相的平衡体系、稳定水质,消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养小龙虾需要什么样的水质? 生存水体及水质要求小龙虾的适应能力很强,从调查情况看,无论湖泊、河流、池塘、水渠、水田均能生存,甚至在一些鱼类难以存活的水体也能存活。 龙虾对水体溶氧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水体缺氧的环境下它不但可以爬上岸来,而且可以借助水中的飘浮植物或水草将身体侧卧于水面,利用身体一侧的鳃呼吸以维持生存。 为了测定龙虾对水体溶氧的临界值,我们在实验室用水族箱作了实验,40cm×60cm的水族箱放水深25cm。 水中没有龙虾能够附着的飘浮物,放人龙虾后让其逐渐消耗水体溶氧,当水族箱中龙虾因缺氧死亡率达到73%时,测定水中溶氧为0. 67毫克/升。 食性龙虾的食性很杂,各种鲜嫩的水草、水体中的底栖动物、软体动物、大型浮游动物,及各种鱼、虾的尸体及同类尸体都是龙虾的喜食饵料,对人工投喂的饲料也很喜食。 在生长旺季,池塘下风处浮游植物很多的水表面,能够观察到龙虾将口器置于水平面处用两只大螯不停划动水将水面藻类送人口中的现象,表明螯虾甚至能够利用水中藻类。 掘洞习性1、掘洞深度与速度龙虾掘洞的深度是决定其危害程度的关键因素。 据我们对35例克氏龙虾洞穴的实地测量,大多数洞穴的深度在50~80厘米,约占测量洞穴的70%左右,部分洞穴的深度超过1米,我们测量到最长的一处洞穴达2. 1米。 通常,横向平面走向的龙虾洞穴才有超过1米以上深度的可能,而垂直纵深向下的洞穴一般都比较浅。 龙虾的掘洞速度很快,尤其在放人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中尤为明显。 我们在大丰龙虾试验地中,放人龙虾经一夜后观察,在砂质土壤条件下,大部分龙虾所掘的新洞深度超过30厘米。 2、龙虾洞穴的位置龙虾掘洞的洞口位置通常选择在水平面处较多,但这种选择常因水位的变化而使洞口高出或低于水平面,故而一般在水面上下20厘米处龙虾洞口最多。 但龙虾掘洞的位置选择并不很严格,在我们试验基地,在水上池埂,水中斜坡,及浅水区的池底部都有龙虾洞穴。 3、生存环境对龙虾掘洞的影响水体底质条件对龙虾掘洞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底质有机质缺乏的砂质土,龙虾打洞现象较多,而硬质土打洞较少。 在水质较肥,底层淤泥较多,有机质丰富的条件下,龙虾洞穴明显减少。 但是,无论在何种生存环境中,在繁殖季节龙虾打洞的数量都明显增多。 小龙虾养殖中,水体颜色、问题、对应方法大全【合集】一、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色:(一)无色:清澈透明。 表明水中无论是浮游生物还是杂质都非常少。 (二)白色:表现为乳白色或灰白色(白油),主要由杂质、轮虫、纤毛虫、细菌引起。 (三)黄色:常见的有浅黄色的硅藻、黄藻;土黄色的泥浆;黄绿色的硅藻;金黄色的金藻;黄褐、黄棕色的甲藻(角藻)、蓝藻藻(孟氏藻、色球藻)。 (四)绿色:常见的有浅绿色的绿藻、硅藻、隐藻、甲藻;灰绿色的裸藻、甲藻;深绿色的绿藻、蓝藻(螺旋藻鱼腥藻);墨绿色的绿藻藻、蓝藻、裸藻。 (五)蓝色:这是大部分蓝藻的特异颜色,但裸甲藻也会出现蓝绿色水华。 (六)褐色:常见的有浅褐色的杂质、纤毛虫、金藻;深褐色(茶色)的硅藻、隐藻、甲藻、金藻、裸藻;褐青或褐绿色的黄藻(膝口藻)、隐藻、甲藻(裸甲藻)。 (七)红色:常见的有浅红色的细菌(如红螺菌)、轮虫及夜光虫等;深红、红褐色的蓝藻(红海束毛藻、微红颜藻、泥褐席藻)、裸藻(裸甲藻、血红裸藻、囊裸藻)、纤毛虫(如红色中缢虫)。 (八)黑色:常见的有裸藻藻、甲藻、蓝藻、绿藻等。 二、影响水色的因素:水色是判断水质优劣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没有显微镜的条件下,一般可以通过观察水色来粗略的推断水质好坏。 但养殖条件下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水色:(一)天色:天空颜色与光照强度对肉眼观察水色的影响会非常大。 所以观察水色在晴天9-11点这个时间段比较准确。 (二)气候:天气的睛雨(影响盐度水温,从而影响藻群情况),风力的大小(影响藻类分布),季节温度变化等都会很大的影响水色变化。 (三)设施:池塘深浅(水深水色偏暗、水浅水色偏亮)、增氧机开关情况(打氧的水色偏清亮)及进排水情况(进水口水色偏浅清亮,排水口水色偏深暗)对水色都有很大影响;(四)藻相:藻相情况是影响水色的主要因素。 (五)菌相:水体细菌情况也会对水色有一些影响;(六)杂质:杂质不仅影响水质浑浊度有时还会直接影响水色;(七)底泥:水浅或透明度大时底泥颜色也对水色有一些影响。 三、各种水色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1、如何处理泥浆水(浑浊水)? 形成原因:水体硬度、碱度不足,自净力下降;水体营养不足或失衡导致藻类死亡;药物使用不当(如生石灰、消毒剂氧化剂等),导致菌藻死亡;大雨冲刷泥浆入池;小龙虾病后躁动不安或放养密度过大时搅动底泥引起池水浑浊水位过低;增氧机搅水浑浊;投饵量不足。 等等这些引起池水黄浊的,俗称泥浆水(黄泥水或黄浊水)。 处理建议:先用过硫酸氢钾片氧化失衡的营养,同时可用生石灰等补充微量元素提高硬度,接着用碧水解毒120泼洒,再添加有优良藻种的新水,次日用氨基酸肥水膏+藻早旺直接培藻因;2、如何处理白色水? 形成原因:细菌大量繁殖抢夺营养;大量原生动物(纤毛虫)、浮游动物(轮虫)摄食藻类或杂质过多影响光照和营养吸收,这些因素导致藻类消亡,水体自净力降低,呈现略带浑浊的白色,即为白色水。 处理建议:(一)细菌:过硫酸氢钾片直接杀菌,一天后再用虾大壮搭配氨基酸肥水膏调水。 (二)纤毛虫或轮虫:(1)小龙虾小于2厘米时:可放养3厘米大小的鱼苗(如白鲢、草鱼、花鲢、罗非鱼等,一亩10-30尾),让鱼苗摄食即可。 (2)小龙虾2-3厘米时:适当增加投料(加餐),促使虾苗生长,待虾苗长大吃光虫子后再肥水。 (3)小龙虾大于3厘米时:先停料(减餐或减料),待虾吃光虫子后,再添加有优良藻种的新水,用氨基酸肥水膏+藻早旺肥水。 (三)杂质:先用调水解毒安净水,三小时之内再用氨基酸肥水膏+藻早旺直接肥水即可。 3、如何处理黄色水? 形成原因:硅藻(黄绿或黄褐色)、黄藻(浅黄或黄绿色)、中甲藻(角藻,黄或黄棕色)、金藻(鞭毛藻,黄或金黄色)、蓝藻(孟氏颤藻、色球藻,黄褐或黄棕色)都能形成黄色水,大多是有机物过多或水体营养失衡时产生。 由于形成黄色水的类大都难形成优势种群,水质往往不够清爽,并且容易出现水质波动,对前期应激较大,持续时间一长容易发病;处理建议:先用碧水解毒120+乳酸菌少量多次慢慢调控藻相,待水色变化后再用氨基酸肥水膏+虾大壮发酵碳源直接培藻;4、如何处理茶色水? 形成原因:硅藻(深褐或茶色)、隐藻(褐色偏青)、甲藻(褐色偏红)、金藻(褐色偏黄)、裸藻(褐色偏青)都能形成茶色水。 但在放苗早期最易形成优势种群群的只有硅藻。 所以我们一般默认深褐色,浓而不腻的茶色水是硅藻水。 硅藻喜欢流水低温环境,个体小,游动力弱,易被提食,营养丰富,本身及们代谢产物均无毒,易于消化吸收,是虾苗最优质的开口料。 常见小龙虾养殖条件下,硅藻种群大量繁殖时会令pH大幅升高,一般处于8. 8-9. 4。 硅藻细胞壁富含硅质,较重易沉,所以如果池水稍静就会沉底,出现死亡。 加上易被大量根食,所以很难长时间形成优质种群,水色容易转变。 处理建议:一般茶色水出现超过五天就应用强力乳酸菌慢慢转化为绿藻藻相,待水色稍变后再用氨基酸肥水膏搭配虾大壮追肥稳定即可。 5、如何处理大青水? 形成原因:蓝藻门的粘球藻、粘杆源、隐杆等细微蓝源(又称蓝细菌)大量繁殖时都能形成大青水。 这些藻类个体非常小,用显微都很难察觉,所以检不仔细,往往着到的都是些常见的有益藻类,加上水色突,水化除pH高外基本可题,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视。 这些类种群持续时间长,能长时间大量消用水体钙、镁、磷等微量元素严重的抑制其他有益藻类繁殖;而长时间的pH偏高会魔蚀小下部与道枯组织,诱发多种疾病基至早期偷死同时一旦水体营养耗尽,这些蓝死亡后就会产生大量的蓝藻毒素,就会直接导致对下中发病死亡。 处理建议:由于这类蓝藻出现在虾苗阶段,用药有很多题忌。 建议先使用蓝藻净,之后使用强力乳酸菌控制藻相,然后重新培水。 68yangzhi. 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龙虾养殖水体变坏的原因及改善方法》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小龙虾养殖水体选择技术”专题。 发布时间:2025-11-08 10:49:16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5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