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何判断鸡舍中的温度是否标准呢? 内容: 山上养土鸡如何建鸡舍。 大家都知道,养殖场的环境条件对鸡的生长发育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鸡舍中的温度,温度对鸡群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旦出现温度偏差就可能会导致疾病肆虐。 所以为鸡群提供一个最佳的环境条件尤为重要,那么关于鸡舍中的温度要如何判定是否标准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群体表现养殖鸡的过程中,合适的鸡温度是鸡群疏散圴匀、身体舒展,部分鸡群张嘴呼吸。 而如果在远离热源处的地方堆积,鸡群呼吸频率加大,特别是胸式呼吸加大,则说明鸡舍温度过高;如果在在近离热源处的地方扎堆,鸡群呼吸频率降低,则说明鸡舍温度过低。 当然前提条件是在湿度恰当、鸡群健康的情况下进行判断,如果确实这两个前提条件,则不能完全参考。 二、个体表现如果鸡舍中许多的鸡身体体舒展,而颈部毛逆立,头向下扎或伸脖低头,则说明是鸡舍湿度低而温度高而引起了肺炎;如果用手触摸鸡翅下,腹部烫手,则说明温度过高,需提供相对低的温度;用手触摸鸡体感到发凉,腿部发青,则说明温度过低,需提供较高的温度。 三、解剖观察将死鸡进行解剖后,除了要观察脏腑的病理变化之外,还要查找其发病的原因,其温度的合适与否。 如果气管扩张有弹性,甚至有鲜红色出血,支气管内有粘稠痰液,肺脏颜色鲜红或发白,体积不萎缩,胃内有恶臭样的水料排出,则说明饲养温度过高;反之气管紧张,内有水痰,肺内有黑色瘀血坏死,胃内水液清亮无臭味,胃壁发黑,则说明饲养温度偏低。 以上就是鸡舍中的温度判断标准,秋季的气温多变,养殖户更应该注意调节鸡舍内的温度,寒冷地区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同时也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病菌滋生。 想了解更多鸡舍建设,请关注。 相关知识鸡舍结构标准是什么? 鸡舍结构的标准你知道鸡舍结构标准是什么吗? 为了保障养鸡场鸡舍建设工作的科学进行,养殖户要事先综合多重因素考虑,依据鸡舍结构标准来进行鸡舍建设工作,那就要掌握好相应的鸡舍建设技术知识,遵循其内容找到鸡舍结构标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鸡舍结构标准是什么? 鸡舍结构的标准1. 鸡舍的面积和容童鸡舍的面积和容量:取决于机械化程度和饲养人员的管理水平,农户所建的鸡舍可依据场址具体情况而定。 开放式鸡舍其跨度不能太大,否则对鸡舍的通风和采光不利,鸡舍跨度一般以6-9m为宜;采用机械通风鸡舍跨度可达9-12m. 鸡舍长度可因地制宜,对规模场小型鸡舍可设计为宽7-8m,长33-53m,笼养蛋鸡2800-5000只;大中型鸡舍可设计宽10-12m,长40-65m,笼养蛋鸡5000-10000只。 2. 鸡舍高度:应根据饲养方式、清粪方式、跨度与气候条件而决定。 一般鸡笼顶层与屋顶间距以1. 5m为宜。 3. 鸡舍堵壁: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结构简单,便于清扫、清洗和消毒,坚固抗震。 气候寒冷地区,墙体适当加厚;气候温和的地区,墙壁可稍薄一些。 墙外面用水泥抹缝,内墙用水泥或白石灰盖面。 4. 鸡舍地面:应防水、坚实、平整光洁而不滑、耐腐蚀,有一定的保温性能,防潮、不积水,便于清扫和消毒。 一般应高出场区地面20-30cm以上,以便创造高燥的环境。 为便于排水,避免污水积存,舍内地面应向排水沟方向做2%--3%的坡度。 5. 门、窗和通气孔:门一般设在南向鸡舍的南面,门的大小应考虑所有设施及工作车辆都能顺利进出为宜。 一般单扇门高2m、宽1m;两扇门高2m、宽1. 6m左右. 鸡舍的窗户应考虑鸡舍的采光和通风,开放式鸡舍可设在前后墙上,前窗应宽大,离地面可较低,以便于采光。 后窗应小,约为前窗的2/3,离地面可稍高,以利于夏季通风。 寒冷地区的鸡舍在基本满足光照和夏季通风的前提下,窗户的数量应尽量少,尽量小。 密闭型鸡舍虽不需要窗户提供光照和通风,但也应设置一些应急窗,以防止发生停电等意外之时急需。 目前在我国比较流行的简易节能开放型鸡舍,在鸡舍的南北墙上设有大型多功能玻璃钢通风窗,形若一面可以开关的半透明墙体,这种窗具备了窗和墙的双重作用。 通气孔的设置依通气方式不同而异,自然通风的鸡舍,应在鸡舍纵向墙壁的顶部均匀设一排通气孔。 采用机械通风方式的鸡舍,对称地设进气口和排气口。 6. 鸡舍屋顶:屋顶应保温、隔热、防水、坚固、重量小。 鸡舍屋项的形式主要有平顶式、单坡式、双坡式、钟楼式、半钟楼式和拱顶式。 鸡舍应尽可能设天拥,使尾顶和天棚间形成顶室,以加强鸡舍的保温和隔热能力。 以上就是第一农经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鸡舍结构标准的相关内容,养殖户可以参考文中的内容进行鸡舍建设工作,做好鸡舍结构选择,从而保障养鸡场鸡舍建设的科学合理,以便最终给养鸡场鸡群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鸡舍温度多少合适? 养鸡场鸡舍温度要求鸡舍温度多少合适呢? 养鸡场鸡舍温度有什么要求呢? 温度对于养鸡的重要性养殖户不言而喻,如果养殖户未做好养鸡场鸡舍温度控制,将会导致养鸡效益受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鸡舍温度常识知识。 一、鸡舍温度多少合适? 最适宜的温度是1528℃,不过由于鸡品种的不同,鸡舍温度要求会有细微差异。 蛋鸡的最佳温度为24~27℃(种用蛋鸡为21℃),在此温度范围内可取得较佳的产蛋经济效益。 鸡是一种恒温动物,在可能的范围内自身进行调节,尽量保持相当稳定的体温,但是鸡舍的温湿度我们必须得控制好,稍不留意就会有伤亡的,所以这也是门技术活。 我们就来说说及宿舍温度的控制吧不同类型、用途和生长阶段的鸡,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10日龄以前的不能自行调节体温,处于变温状态下,难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 育雏期的人工保温:雏鸡的绒毛稀短,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保温能力差,在低温环境中,容易受凉而引起拉稀或产生其它疾病,甚至被冻死,所以,雏鸡要给以人工保温。 育雏期以后的温度控制:育雏期以后的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已基本健全,一般不必继续保温。 但是,适宜的舍内温度有利于健康和增重,提高转化率,故这时仍需注意调节舍内温度,最适宜的温度是1528℃。 二、养鸡场鸡舍温度要求温度是养鸡场的成败的关键因素。 如果温度过低,鸡容易受凉而引起拉稀或产生呼吸道疾病等;小鸡为了取暖容易造成扎堆,影响采食和活动,造成伤残,严重时会造成大量死亡。 因此,养鸡场一定要注意温度的控制。 1. 进雏前鸡舍内温度的控制笼养肉鸡采取全舍育雏,育雏前先调适鸡舍内的保温设备,检查暖气片及管道有无漏水及不热的现象,避免出现死角。 进雏前鸡舍内加温到26℃,做到提前保暖。 因为笼养肉鸡采取全舍育雏的方法,育雏空间较大,调整鸡舍内温度做到温度均匀避免出现温度相差太大的现象。 2. 雏期鸡舍内温度的控制笼养肉鸡采取高温育雏,育雏期温度为33℃,以后每周减低0. 5℃。 因为7日龄内雏鸡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较低,因此7日龄内应该保持育雏舍内温度的恒定。 饲养员应该时刻检查鸡舍内的温度,避免温度忽高忽低,造成雏鸡的抵抗力降低。 3. 育成期鸡舍内温度的控制肉鸡育成期是指从7日龄到出栏,从育雏期开始,做到每周降低0. 5℃,21日龄到出栏,温度维持在26℃左右。 掌握小鸡特点,严格温度指标小鸡生长适宜温度随日龄的增长而下降,1日龄~2日龄孵化器温度35℃~34℃,养鸡场温度25℃~24℃;3日龄~7日龄孵化器温度34℃~31℃,养鸡场温度24℃~22℃;第2周孵化器温度31℃~29℃,养鸡场温度22℃~21℃;第3周孵化器温度29℃~27℃,养鸡场温度21℃~19℃;第4周孵化器温度27℃~25℃,养鸡场温度19℃~18℃。 养鸡场温度要比孵化器的低,使舍内有一定温差,孵化就可随意选择所需的适宜温度,有利于小鸡的生长;小鸡生长温度必须保持平稳,不能忽高忽低,否则饲料再好也不能养好小鸡。 以上就是第一农经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鸡场鸡舍温度常识知识的相关内容,适宜的温度不仅可以促进养鸡场鸡群的健康发育,还将降低养鸡场鸡病的发生,养殖户要掌握好养鸡场鸡舍温度常识知识,这也是鸡舍建设的关键。 养鸡舍温度要怎么设定? 可从鸡群三个表面进行判断在养鸡的过程中,养鸡舍的温度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可以影响到整个鸡群的健康。 不管是什么鸡种,对温度的需求都非常高,稍有不慎则会出现疾病的产生。 而在鸡群的不同养殖阶段所需的温度也都不相同,养鸡户们要根据这个标准去做好养殖,鸡群才能生长得更好,从而产出更高的效益。 而广大养鸡户们可以从鸡群的表现来进行温度的设定,那究竟是哪些方面呢? 接下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群体表现合适的温度是鸡群疏散圴匀,身体舒展,有部分鸡张嘴呼吸为指证,如果在远离热源处堆积,呼吸频率加大,特别是胸式呼吸加大,多为温度过高;如果在近离热源处扎堆,呼吸频率降低,则多为温度过低。 但是,这个指证的前提是湿度恰当,鸡群健康。 如果缺乏这两个前提,则不能完全参考。 2、个体表现如果我们进入鸡舍,发现有许多鸡身体舒展,而颈部毛逆立,头向下扎或伸脖低头,则多由于湿度低而温度高引起了肺炎。 如果手摸翅下,腹部烫手,此时则需要供应其相对低的温度,反之,如果手摸鸡体感到发凉,腿部发青,则需要提供较高的温度。 3、解剖观察我们通过对病死鸡的解剖,不仅要发现脏腑的病理变化,更要查找其发病的原因,其温度的合适与否,就有一个比较好的指证。 如果气管扩张,有弹性,甚至有鲜红色出血,支气管内有粘稠痰液,肺脏颜色鲜红或发白,体积不萎缩,胃内有恶臭样的水料排出,则多为温度过高。 反之,气管紧张,内有水痰,肺内有黑色瘀血坏死,胃内水液清亮无臭味,胃壁发黑。 多为温度偏低。 以上就是有关鸡的知识介绍。 养鸡舍中合适的温度可让鸡群身体更好的舒展,如果发现鸡群呼吸频率过快或者是过慢,则养鸡舍就是出现问题了。 再者鸡群如果头往下低或者是不断伸缩脖子,养鸡户们就要注意了,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会引起鸡群的不适,出现肺炎等病症。 此外还能进行病死鸡的解剥,从而找到发病的原因,广大的养鸡户们可以根据自身所养殖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现代标准化鸡舍如何建设? 现代标准化鸡舍土建的八大技术要点现代标准化鸡舍建设的科学合理,密切关系到养鸡场鸡群的生存环境的舒适度,同时也关系到养殖户饲养管理养鸡场的高效程度,因此掌握好现代标准化鸡舍建设技术知识十分关键,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现代标准化鸡舍土建的八大技术要点。 一、地基冻土层以下,基础深1. 2米(北方),打钎拍底,混凝土垫层,砼C15,基础砌筑砂浆M7. 5,基础砌砖由50厘米宽经两步放脚到37墙,鸡舍内外高差0. 3米。 二、墙体(包括墙面厚度和墙体高度)1. 墙体厚度:南方地区厚度24墙体;北方地区37墙或24墙加10厘米厚保温层,砖混结构,砌筑砂浆M5。 2. 墙体高度:2. 6米,高出最上层鸡笼1-1. 5米。 墙体沿墙每高50cm设置一道拉结筋26。 构造柱400360,砼为C25,配筋6126@200,构造柱在混凝土底板处生根。 墙体在2. 35米处设砼圈梁一道,配筋5126@250。 门窗口设过梁。 圈梁过梁砼柱为C25。 三、屋面结构屋顶采用双层彩钢板,中间夹10厘米厚聚苯(容重14Kg以上)保温层。 柁的跨度为11. 96米,脊高1米,每架柁的间距为4. 49米,柁的上弦为20号工字钢,中间用20厘米20厘米、厚1厘米的钢板将工字钢两面对帮焊。 下弦为直径1. 8厘米的钢筋,中间用花篮螺栓链接,檩条为100C型钢。 四、舍内土建粪沟宽度1. 57米;走道宽度:中间3条走道1. 1米,两边走道0. 95米。 粪沟垫层C15砼,粪沟前面深-0. 25米,粪沟3向后放坡,粪沟与地面水泥沙浆面层。 鸡舍内部墙面、走道平面、粪沟表面要力求平整,不留各种死角,以减少细菌的残留为原则。 舍内因为要经常消毒冲刷,所以地面与墙面的面层要坚固、耐用。 墙面批白水泥。 五、鸡舍门鸡舍所有门的高度为2米;鸡舍操作间、后侧便门(方便转群)为100mm厚彩钢复合板保温门;操作间门宽1. 5米、后便门宽0. 9米;休息间为塑钢门窗,门宽0. 9米,窗高1. 1米、窗宽1. 4米。 六、密闭式通风系统1. 通风口:在侧墙上安装AC2000通风小窗(小窗大小0. 67米0. 23米),小窗间距3米,位于墙体圈梁以下。 2. 风机:在后山墙安装风机6个(风机尺寸1. 4米1. 4米),距离舍内地面高10厘米,侧墙每侧安装风机1个,距离后山墙6米,风机角度与后墙成120度角度。 七、密闭式光照系统灯泡应高出顶层鸡笼50厘米,位于过道中间和两侧墙上。 灯泡间距2. 5-3. 0米,灯泡交错安装,两侧灯泡安装墙上。 八、水帘降温系统在鸡舍前端增修耳房(用于安装水帘),耳房长12. 22米,高2. 6米,宽1. 62米,10厘米厚彩钢复合板顶,中央砌1个1立方米的水池,耳房地面比鸡舍内地平面低20厘米。 以上就是第一农经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标准化鸡舍土建八大技术要点的相关内容,这八大技术要点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可忽视,这是成功进行标准化鸡舍建设的关键,是养殖户获取养殖效益的必然前提。 肉仔鸡鸡舍如何把控温度和湿度可以说鸡舍里养鸡人最需要做好的是温度和湿度这两个对肉仔鸡生长发育的因素,让温度和湿度满足鸡的生长生产,如果做不好温度和湿度会导致鸡的生长发育受阻,做好的才能给肉仔鸡一个舒适的环境。 那么肉仔鸡鸡舍如何把控温度和湿度。 鸡舍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肉仔鸡生长发育的两个重要环境因素,温、湿度的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肉仔鸡的生长。 (一)鸡舍温度控制肉鸡饲养前期个体小,绒毛稀,体温调节能力差,对环境温度变化十分敏感,因而要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 温度是育雏阶段最主要的要素,肉仔鸡舍内的适宜温度见表1。 表1肉仔鸡舍内的适宜温度周龄1--223456育雏器温度(℃)33-3529-3226-2924-2621-2418--21室温(℃)242422201818肉仔鸡在上述的适宜温度环境中,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 究竟每次育雏的具体温度适宜与否,还要通过雏鸡的动态表现来判定:(1)温度适宜时,雏鸡在室内散布均匀、活泼好动、羽毛光顺、紧贴体表,睡眠时较为安静,吃食时争先恐后。 (2)温度太低时,雏鸡就会出现低温表现,雏鸡拥挤于热源附近或某角落,羽毛蓬松,精神萎顿,发出连续不断的叫声。 这样时间长了,容易引起雏鸡感冒或被压死。 必须立即加温,并驱散挤堆雏鸡。 (3)温度过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展翅爬卧,张口喘气,争相喝水,饮水器内常常无水,绒毛却湿了。 时间长了,会使雏鸡体质衰弱,生长受阻,甚至热死。 温度过高时要逐渐降温,但要注意,骤然降温会引起感冒。 因此在肉仔鸡的整个饲养期内都要注意对鸡舍温度的控制。 可在舍内适当位置放置温度计进行观测,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降温或升温调节。 如在炎热季节,鸡舍内气温较高时,可打开门、窗及通气孔,开启风扇或排风扇,加大舍内通风量,使舍内温度降下来。 必要时还可用冷水喷洒地面或采取在屋顶喷雾的措施进行降温。 在寒冷季节,应加强鸡舍保温取暖工作,关闭门窗,在舍内用火炉、烟道、暖气或红外线灯取暖,但同时要考虑适当的通风换气,避免诱发呼吸道疾病、腹水综合征等,或发生窒息、中毒。 另外在建造鸡舍时,屋顶、墙壁要用隔热保温性能好的材料,这对鸡舍的防寒和防暑都非常重要。 (二)鸡舍湿度控制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对鸡群的影响并不太大,以保持干燥为宜,可以防止细菌繁殖和感染,但相对湿度不宜低于40%。 育雏前2周应保持在60%--70%,以后在50%--60%。 在育雏初期过于干燥时,可适当用水喷洒地面或四周墙壁,也可在热源上放水盆蒸发水汽,以增加舍内湿度。 随着肉仔鸡日龄增加,采食量、饮水量、呼吸量及排泄量与日俱增,舍内湿度逐渐增大,特别是在多雨季节,很容易发生湿度过大的情况,常用的防潮措施主要有:及时清除舍内潮湿的粪便和垫料,增加舍内的通风换气量,在鸡舍地面铺设防潮层,避免饮水系统漏水等。 如何建造鸡舍? 养鸡场标准化鸡舍建设的方法和技巧养鸡场鸡舍建设是养殖户永远谈不完的话题,养鸡场鸡群的健康发育离不开标准化的鸡舍建设,标准化鸡舍建设可以给养鸡场鸡群营造一个健康适宜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降低养鸡场鸡病发生率,那么养殖户应该如何建造鸡舍呢?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养鸡场标准化鸡舍建设的方法和技巧。 养鸡场标准化鸡舍建造的方法和技巧:鸡舍建造要因地制宜,建永久式、简易式均可。 一般以建造塑膜暖棚简易鸡舍更为经济实用。 可按山势走向,以坐北朝南为宜,利于采光和保温。 鸡舍面积可根据养鸡数量多少而定,以每m2养鸡8~10只较为适宜。 单斜式鸡舍简单易建,鸡舍宽5m,长度依鸡舍面积而定。 前高2m,后高1.2~1.4m,上面铺以檩木、竹杆等,然后用秸秆铺平,抹黄泥掺锯末,最外层铺以油毡纸或塑料膜等。 四周墙壁可钉木板或用枝条挟好,外面抹泥保温,最外层扣上塑料布防风防雨。 两侧留换气口,鸡舍内设置栖架。 密度大时,可搭设梯形架。 同时,要架设围网,以利控制鸡群。 架设围网时,要以鸡舍为轴心,向山顶方向扇形辅射,在每侧架设尼龙网60~90m,山岗部分可不设网,使鸡在围网范围内觅食。 以上就是第一农经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标准化鸡舍建设方法和技巧的相关内容,大家可以参考文中的方法及技巧进行养鸡场鸡舍的建造工作,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关系到养鸡场的养殖效益的实现,大家切记不可以掉以轻心。 鸡舍的建设标准以及环境管理养殖户们都知道,养鸡的环境对鸡群的存活率、生长发育以及生产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密度以及通风情况都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要做好对鸡舍内环境因素的控制。 那么鸡舍要怎么建设,又该如何控制舍内环境?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鸡舍的建设标准以及环境管理。 一、鸡舍场址的选择与鸡舍建设标准鸡舍场址要求距离交通干道、村庄、厂矿、其他养殖场等1000m以上,若距离交通干道不到1000m,须建围墙、绿化带加以隔离;地势要高燥,较平坦;不能选择窑厂、河滩、山涧等险地;当地水源充足,水质合格,新井要进行水质化验;架设三相四线低压电路,根据动力负荷配备1台发电机组;场区大小要与饲养规模适应,商品育成鸡场、蛋鸡场15只/m2,采用密闭式人工环境控制系统,负压纵向、横向通风结合,保证舍内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符合鸡只生长需要。 二、温度控制鸡舍内温度控制重点在育雏期的供温、夏季炎热气候下的降温和冬季保温与排风之间的平衡。 鸡是恒温动物,所需要的适宜温度随鸡龄的不同而变化,在雏鸡阶段,育雏温度要达到35℃,随后出现一个递减的趋势;对于产蛋鸡,最适宜的稳定在20℃左右。 在夏季高温时,调整鸡只的日粮结构,加强鸡舍温度的调节,如改进鸡舍的遮阳、通风和隔热设计,可安装电风扇、水帘等降温设备,鸡舍周围种植绿色蔬菜,增加饮水量等。 而在冬季低温时,可用水、汽和电等集中供暖,如热风炉、水暖炉或电暖器,保温伞等供暖设备。 三、湿度控制动物最适宜的湿度是50%~70%,低湿降低鸡只抵抗力,高湿往往造成热应激或中暑,甚至死亡。 夏季湿度主要受外界空气湿度和水帘使用管理的影响,通过水帘的间断启动和湿度过大后水帘的停用,可调节舍内湿度。 冬季主要因为鸡舍通风较少使舍内水分不能排出,应注意鸡舍通风,当湿度超过80%时,需加强通风,并向鸡舍地面撒生石灰。 四、有害气体的控制鸡舍中的有害气体,有的是由于鸡本身存在而产生的,有的是因为外界气温等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有害气体是造成鸡发生疾病的重要原因。 对有害气体的控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①清除有害气体源。 鸡粪是有害气体的重要来源,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加强鸡舍卫生环境的处理,合理设计清粪排水系统,及时清理粪尿,最大限度地缩短粪尿在鸡舍内的积蓄时间,这是降低舍内有害气体浓度的基本方法。 ②生物化学及中草药除臭。 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EM制剂(有益微生物制剂)等,拌料饲喂、溶于水饮用或喷洒鸡舍,除臭效果显著。 ③吸附及排除有害气体。 利用沸石、丝兰提取物、木炭、活性炭和生石灰等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用网袋装入木炭悬挂在鸡舍内或在地面撒一些活性炭、生石灰等对消除有害气体有一定好处。 五、对场区进行生态化建设和管理生态养殖、绿色生产是确保鸡群养殖成效的关键,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消毒,可采用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生物消毒法等。 以保持鸡舍及其场地周围环境清洁。 每周用消毒液对鸡舍消毒1次。 做到周周消毒,天天清扫,以减少舍内空气尘埃的浓度,彻底杀灭病原微生物,以防疫病传播。 加强场区周围绿化,以净化空气。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降低温度10%~20%,减轻热辐射80%;减少细菌含量22%~79%,除尘35%~67%,除臭50%,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含量25%;还有防风、防噪的作用。 应进行场界林带、场区隔离林带、场内外道路两旁林带、遮荫林和藤蔓植物花草等绿化。 降低噪声,在鸡舍内,尽量降低管理诸环节产生的噪声,采取噪声相对较小的生产工艺,让鸡在安静良好的环境中生长。 以上就是鸡舍的建设标准以及舍内的环境管理措施,除了要控制好环境因素,平时也要及时清扫鸡粪以及剩余饲料,避免病菌的滋生,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做好鸡只的防疫工作。 想了解更多鸡舍建设工作,请关注。 雏鸡舍怎样通风? 雏鸡舍科学通风标准你知道雏鸡舍怎样通风吗? 养殖户进行养鸡场雏鸡培育时,一定要重视雏鸡舍建设工作,尤其是鸡舍通风管理工作,良好的雏鸡舍通风环境,不仅可促进养鸡场雏鸡的正常发育,还将降低雏鸡患鸡病的可能性,从而提高雏鸡的成活率,而掌握好雏鸡舍建设技术知识是做好雏鸡舍通风环境管理的关键,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雏鸡科学通风标准。 雏鸡舍怎样通风? 雏鸡舍科学通风标准鸡舍内的气候取决干通风、加热和降温的结合。 对于通风系统的选择还要适应外部的条件。 无论通风系统简单或复杂,首先要能够被人操控。 即使是全自动的通风系统,管理人员的眼、耳、鼻、皮肤的感觉也是重要的参照。 自然通风不使用风机促进空气流动。 新鲜空气通过开放的进风口进入鸡舍,如可调的进风阀门、卷帘。 自然通风是简单、成本低的通风方式。 即使在自然通风效果不错的地区,养殖场主们也越来越多地选择机械通风。 虽然硬件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但机械通风可以更好地控制鸡舍内环境,并带来更好的饲养结果。 通过负压通风的方式,将空气从进风口拉入鸡舍,再强制抽出鸡舍。 机械通风的效果取决于进风口的控制。 如果鸡舍侧墙上有开放的漏洞,会影响通风系统的运行效果。 要及时对通风效果进行评价。 对于地面平养系统,鸡群在鸡舍中的分布情况就可以说明通风的效果和质量,也可通过其他方法对通风效果进行评估。 简单的方法是裸露并沾湿双臂,站到鸡聚集数量较少的区域,感觉是否该区域有贼风,感觉一下垫料是否太凉。 观察整个鸡舍中鸡群的分布情况,判断是否与风机、光照和进风口的设置有关系。 一旦改变了光照、进风口等设备的设置,数小时后再次观察鸡群分布情况是否有改变。 对于改变设置的效果,不要轻易地下否定的结论。 同时记录改变设置的内容。 通风量的设定不仅仅依靠温度,还需要考虑鸡舍湿度,以及鸡背高度的风速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良。 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鸡会变得嗜睡。 如果您在鸡背高度持续工作超过5分钟后有头痛的感觉,那么二氧化碳的浓度至少超过3500毫克/m3说明通风量不够。 还要注意,不能有贼风。 以上就是第一农经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雏鸡舍通风标准的相关内容,养殖户要重视雏鸡舍通风工作,遵循鸡舍建设技术知识,科学高效进行鸡舍通风环境管理,达到雏鸡舍通风标准,从而顺利完成雏鸡舍建设工作。 发布时间:2025-11-06 10:44:37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5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