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鳖卵孵化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内容: 竹鼠养殖温度和湿度。 鳖卵的孵化一般是将卵埋在含水量适当的沙中进行的,即可以维持温度和湿度的相对恒定,其孔隙又可进行必需的气体交换,保证胚胎发育的进行,因此,温度、湿度和沙质是影响鳖卵孵化的三个主要因素。 以下介绍温度和湿度条件。 1.温度:是指孵化环境中的空气和直接接触鳖卵的沙子(即孵化沙床)的温度。 根据不同温度孵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最高不超过36℃,最低不低于23℃,最适孵化温度为30~34℃。 在最适温度下,胚胎发育速度与温度成正比,受精卵只需37~42天即可孵出稚鳖。 在30℃左右时,孵化积温为36000℃左右,需40~50天可孵出稚鳖;当孵化温度低时,所需积温稍大于该值,低于22℃时,胚胎发育停止;温度高时,所需积温稍小于该值,孵化用沙子的温度如超过36℃,鳖卵几小时后即死亡;如果沙子的温度在25℃以下时,胚胎发育缓慢,孵化时间过长;室外孵化时,由于昼夜温差很大,需要60~70天才能孵出稚鳖,常导致较低的孵化率。 因此,人工孵化时,控制温度在32℃±2℃,孵化时间45~50天是比较合理可行的。 从受精卵到稚鳖破壳,需36000~38000℃孵化积温,温度高时低于此值而温度低时则高于此值。 因此,孵化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孵化温度,如孵化期间按每小时平均孵化温度为30℃,则孵化期为36000÷(30×24)=56天。 在自然条件下要达到36000℃孵化积温,需50~70天。 而在人工孵化条件下,可大大缩短孵化期,从而增加当年稚鳖的饲养时间。 2.湿度:湿度是指孵化用沙含水量和空气的相对湿度两个方面。 鳖卵抗低湿度的能力较强,抗高湿度的能力较弱。 所以,接触卵的沙子(即孵化沙床)的含水量以8%~1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81%~84%。 新产的鳖卵表面被覆一层薄膜,可防止卵内水分蒸发散失和细菌的侵入。 当胚胎开始发育后,卵表薄膜逐渐消失,显露出卵壳上密集的小通气孔。 通过这些小孔进行内外气体交换,以满足胚胎发育所需的氧气。 这时如洒水过多,孵化沙床含水量高于25%,卵壳上的小通气孔即被淹没,妨碍卵内外气体交换,易引起胚胎窒息死亡。 因此越接近孵化后期,越要注意严格控制洒水量,在允许的湿度范围内宁干勿湿。 但如果孵化沙床的含水量低于3%,则因卵内水分蒸发而影响卵的孵化率。 在孵化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沙子的湿度。 检查沙子的含水量以“捏之成团,落地散开”为适度,即把沙子握在手中能成团,松开手,沙团即散开;如沙子握在手中不能成团,说明湿度小,应洒水。 空气的湿度对鳖卵孵化影响不大,主要是为了容易保持孵化用沙的湿度的稳定。 在生产中也可用湿麻袋片覆盖孵化箱,每天向麻袋片上洒少量水,保持麻袋片湿润即可。 由上可见,鳖卵孵化最佳条件是:温度30~34℃,环境相对湿度81%~84%。 相关阅读鳖卵的室外孵化房和孵化场孵化1.孵化房孵化:在目前情况下,要保持恒温、恒湿条件下的孵化比较困难,不易普及。 故可因陋就简,根据孵化的三项条件在室外建造简易的孵化场所孵化房进行孵化。 建造孵化房,应选择地势较高、向阳背风、排水条件良好,且离产卵场近、便于管理的地方。 面积根据孵化鳖卵的数量而定,一般4~10平方米为宜。 孵化房坐北朝南,墙高1. 5米左右,屋顶架设钢筋棚架或木质檀条,上盖塑料薄膜、帆布或苇席的活动天棚。 室内地面向南倾斜5~10度,以利采光、吸温和排水。 最底层铺10厘米厚的碎石或粗沙做滤水层,上铺30~50厘米厚的细沙。 在最低处设一个或数个水缸,缸口与细沙面相平,缸内装2/3的清水,以备后期采集稚鳖。 房内留出人行道,以便进行管理。 四壁要有窗口和通气孔,墙基要设有排水孔。 孵化房按要求准备好后,即可进行孵化。 将采集的受精卵动物极朝上,按2厘米左右的间隙在沙面上排放好,上面覆盖2厘米厚的细沙,按上法依次排列第2层、第3层,最多可排放3层,最上面覆盖2~5厘米厚的细沙。 2.室外孵化场孵化:根据孵化所需要的三项基本条件,在室外应选择比较安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方便管理的地方建立简易孵化场。 面积根据孵化卵的数量而定。 孵化场要建成半地上、半地下,池壁高35厘米、池底向滤水孔的一端倾斜(防积水),为南北长、东西宽的长方形水泥池,也可直接用砖砌成。 池壁上边要高出地平面5~10厘米。 池周围设5~10厘米宽的小水沟,以防蚂蚁进入孵化场。 滤水孔要建于孵化场底部最低的一端,并向外部倾斜。 在东西两端的池壁上用木板或用砖石水泥做成中间高、两边低的人字形山墙状,或北高南低的斜墙状,顶部用木料架一东西向的横梁,两边用木架框镶玻璃做成窗户状,向南北两侧倾斜或只向南倾斜,并以活页将玻璃窗和木梁连接起来,可上下打开关闭。 也可在木梁上方搭塑料薄膜。 这种小屋形孵化场结构,关闭时既可防雨,又可保温保湿,打开时又可通风降温。 其面积不宜过大,面积过大不便操作管理。 也可建成长方形孵化池。 孵化池建成后,底部铺3厘米厚、粒径为0. 5~1厘米不规则的圆形小卵石;其上铺1~2厘米厚、粒径为2~3毫米的粗沙;第三层再铺1~2厘米厚、粒径为0. 5~0. 6毫米的细沙,含水量10%左右。 以上所铺的沙子,铺前都要用20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消毒或煮沸消毒,以防细菌感染而影响孵化率。 把采来经检查过的受精卵,动物极朝上依次排列在细沙上,在卵上盖一层厚1~2厘米、粒径2~3毫米的粗沙,粗沙上再盖一层5~7厘米厚、粒径为0. 6毫米的细沙,沙子含水量为10%~15%(即手捏成团、松手散开)。 排卵时每天的卵排在一起,插上标签,写上日期和卵的个数。 鳖卵的常温简易池孵化和海绵孵化1.常温简易池孵化孵化池面积可大可小,一般为4~10平方米,长宽比为(2~3):1,周围砌50~60厘米的砖墙,砖墙不必抹面,孔隙作为排水孔和透气孔,围墙四周设一水沟以防蚂蚁,孵化池地面先铺10厘米厚的沙砾和粗沙,再铺10~20厘米厚的细沙,将卵放入后,再盖10~15厘米的细沙,平沙面埋一盛水的容器,以利收集孵出的稚鳖。 孵化池顶部一般加盖一层铁丝网和塑料薄膜,白日晴天时卷起薄膜,夜晚盖薄膜以保温。 夏季晴天时水分蒸发较快,须每天洒水以保持沙质湿润。 实践表明,这种孵化方式简便有效,孵化率可达80%左右。 2.海绵孵化海绵孵化即以海绵作为鳖卵的孵化介质。 其方法是:孵化盘采用搪瓷或塑料盘,深度5厘米即可(如为了使小鳖出壳后集中从一洞口爬出,盘高就要加深,像沙盘样两端留出洞口),内放与孵化盘大小相等的海绵(厚度1厘米)3块,中间1块打上直径1. 2~1. 4厘米的孔洞,底层海绵全泡在水中,中层海绵打湿,存放鳖卵,上层海绵作为覆盖保湿用。 此法的优点是:轻便,清洁,便于消毒;便于观察鳖卵的发育,可随时剔除中途停止发育的鳖卵;便于管理,每天只在上层海绵上喷一次水即可;孵化率高(孵化率可达95%以上),出壳整齐。 应注意事项:一定要保持上层海绵既潮湿又透气,既要保持潮湿又不要含水分太多;最下面的一层海绵一定要浸泡在水里,水分不足时要加水;放鳖卵的海绵,卵孔不要太大,以卵粒下面2/5在孔内为宜,即不要让鳖卵接触到下层海绵,只要掌握得法,孵化率很高。 鳖卵的自然孵化在亲鳖产卵后,不进行人工采卵,利用亲鳖池的产卵场或休息场及产卵沙盘,作鳖卵孵化沙床,自然孵化;或在养鳖池靠近防逃墙向阳、地势高处,挖几条10厘米深的沟,把卵采集起来排放于沟内,并将卵的动物极向上,然后覆盖10厘米厚的沙土,沙土的含水量以手捏成团、松手则散为度。 沟边插上温度计,并记录产卵日期,以便稚鳖破壳后及时移入室内暂养。 在孵化沟的两端砌几行砖,砖上横搁几根竹竿。 日光曝晒温度较高时,加草帘或竹帘遮荫降温,雨天或晚上加塑料薄膜防雨保温。 孵沟干燥时洒水,积水时则及时排除。 在孵化后期,稚鳖卵黄团临近消失,卵壳颜色逐渐变白、变脆,在卵壳全部变白、稚鳖即将出壳之前,在孵化场地或产卵场周围加竹箔,以防刚出壳的稚鳖下水池被亲鳖残食。 为便于收集稚鳖,可在竹箔内选择地势低处,埋设几个水盆,使水盆盆口与地面相平,利用稚鳖出壳后要下水的本能,诱使其自行爬入水盆中,然后移往暂养池。 在自然条件下,外界环境温度如在30℃以下时,要达到36000℃孵化积温,从产下受精卵到稚鳖破壳而出,需50~70天。 在自然条件下的孵化,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如白天、晚上温差大,因此孵化率很低,常在50%以下。 所以,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般不采取自然孵化,而多用人工孵化法,以提高孵化率。 鳖卵的室内孵化器孵化室内孵化器孵化无特殊设备,木箱、盆、桶等均可利用。 一般室内孵化多用孵化木箱,木箱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40厘米,或用现成的肥皂箱,或用大小规格相仿的其它木箱。 孵化器为增加采光面积可使顶面呈前低后高的倾斜面。 为了保温和便于观察,在箱的前侧和上顶装镶玻璃,或透明度好的塑料薄膜。 在箱的底部打好若干滤水孔。 箱底部铺上5~19厘米厚的细沙,然后将受精卵的动物极朝上依次排列于沙中,卵与卵之间保持1~2厘米的间隔,排好后覆盖2~5厘米厚的细沙,使所有的卵都埋在沙中。 排好的卵尽量不要翻动,以免影响鳖卵胚胎发育。 接近孵化末期将孵化箱置于水池上方,以便稚鳖的采集。 为使稚鳖出壳相对集中,便于收集、饲养管理,所以同批孵化的鳖卵,产出日期不要相隔时间太长,一般以3~5天内产出的卵,同批孵化为宜。 人工孵化温度和湿度要保持恒定,孵化器内的温度最好是保持30~34℃,含水量保持在7%~8%,室内湿度保持在81%~84%,孵化期间每隔1~2天要洒水1次;使沙内既不积水又保持一定湿度。 室内人工孵化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能控制调节孵化温度和湿度,所以孵化效果较好,孵化率一般都在70%~80%。 特别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如采用电热恒温箱或孵化器,保持33℃的孵化恒温,效果更好。 其孵化量大,孵化率高,平均孵化率在30%以上,最高可达95%,而且孵化速度快,经42~44天即可孵出稚鳖,能缩短孵化时间近1/3,这对稚鳖的早出、早育、健壮越冬有重要意义。 蜈蚣养殖温度和湿度的调节l、温度少棘蜈蚣的生长、活动以2932℃为最适宜温度,如超过40℃,摄食活动能力降低,甚至寻找洞穴躲藏起来;如低于15℃,活动也趋缓慢,蜈蚣迟迟不产卵i刚出生的幼蜈蚣也因温度低而不能蜕皮,容易死亡;降至10℃左右时,会即停食,进入休眠状态;o℃以下就会死亡。 因此,蜈蚣饲养房内的温度要适宜。 (1)夏季温度较高,要注意防暑降温,在养殖场栽种草、木,最好架设凉棚,或洒水降温。 室内养殖的,要把门窗打开,每天早晚洒水一次,以保持泥土的一定湿度。 饮水器内要保持充足的水。 如遇高温,最好移至地下室暂养。 (2)冬天要有保温设施。 方法是在养殖蜈蚣的池、箱;巢内加厚泥土至40厘米,然后用稻草或杂草覆盖,池或箱外加罩塑料薄膜,这样可使蜈蚣安全越冬。 必要时要采取人工保温措施,以使蜈蚣不受冻害。 2.湿度蜈蚣喜湿,如少棘蜈蚣所需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泥土湿度为15%一20%。 如饲养环境过于干燥,饲料水分又不足时,不但影响蜈蚣的呼吸和体温的调节,也影响产卵和孵化率,可能发生互相残杀,甚至发生失水性死亡。 但过分潮湿也不好。 如栖息场所的泥土湿度超过40%,容易受微生物危害,给蜕皮造成一定的困难,甚至产生生理性病变。 因此,保持养殖场地适宜的湿度非常重要。 提高鳖卵孵化效果的要点1.选择适宜的孵化设施:农家庭院养鳖,在选择孵化场所时,如无条件购置恒温电孵箱,可因陋就简,搭设临时塑料棚温室(也可利用闲置的农家养蚕共育室充当)或在普通房屋内设置简易孵化箱。 载卵盘(或盛卵框)容积视孵化场所的空间大小、欲孵鳖卵的数量而定。 为了便于操作,载卵盘深度(长宽尺寸不限)以8~10厘米为宜,并要求载卵盘的底面及四壁有若干分布均匀的小孔(透气、滤水,孔径约5毫米)。 在受精鳖卵进盘入室(箱)前,用新鲜的生石灰水或福尔马林把载卵盘、温室(孵化箱)等设施消毒好备用。 2.适时采卵:在鳖产卵季节,注意观察产卵场内鳖产卵印痕,一般在卵产出12~24小时出现动、植物极(卵内羊膜形成,胚胎完全固定)后及时采卵。 采卵过早会破坏胚胎的固定,采卵过迟则会影响孵化进程。 产出12~24小时后的正常受精卵,整体圆滑光亮呈乳白色(或粉红色),一端有白色亮点(即动物极),否则一般(少数受精鳖卵产出48小时才出现动物极)视为未受精卵,予以剔除。 3.正确放卵:先在载卵盘底面垫一层0. 5厘米厚的薄海绵(减震、保湿),再在海绵上铺盖处理过的细沙(粒径0. 5~0. 6毫米)1~2厘米,做成卵床。 然后把采集的受精卵均匀地排列在载卵盘内,卵的横间距为1. 0厘米,卵的纵间距为1. 5~2. 0厘米,卵与卵之间的空隙用细黄沙嵌补。 4.控温保湿:鳖卵孵化期的平均积温为36000℃,鳖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6~36℃。 在孵化过程中可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方法(如白炽灯、电炉、煤炉、电热褥、取暖器、炕道等)加温,结合洒水、通风,将孵化室(箱)内温度控制在31~32℃。 由于鳖卵抗低湿度能力较强,而抗高湿度能力较弱,孵化室(箱)内的相对湿度应稳定在70%~80%,即保持载卵盘内细沙含水7%~8%。 在具体操作上,沙湿度以手捏成团、手松团散为宜。 定期扒开载卵盘内细沙,观察沙层湿度情况,需要时用喷雾器向沙面适量喷水。 5.通风换气:孵化室(箱)每日坚持通风1~2小时,保证鳖胚胎发育过程中正常呼吸所需氧气。 尤其在使用燃煤炉、炕道加温孵化中,通风换气更为重要,它可减轻泄漏的废气、废烟对鳖卵的毒害。 6.其它注意事项⑴一般每只载卵盘放卵不超过3层,过多会使控温、保湿操作难度增大,且不利于底层卵中稚鳖顺利出壳,影响孵化效果。 ⑵由于卵的大小不同和胚胎发育所处时期的不同对温度要求不一致;因此同一批孵化的卵,其产出时间差异不宜超过1周,卵的规格悬殊也不宜过大。 ⑶从采卵至稚鳖出壳整个孵化过程(特别是在卵进床后的1个月内,胚胎尚未发育完全),动作要轻,避免剧烈震动或摇晃受精卵而导致胚胎发育不良(甚至胎死壳中)。 ⑷孵化期间要严防蚂蚁、老鼠等敌害对鳖卵(稚鳖)的侵害,并注意经常疏通载卵盘底面的滤水孔,以防滤水孔堵塞而积水淹卵。 甲鱼的人工繁殖:鳖卵的孵化1.孵化方法孵化鳖卵有3种方法:(1)常温孵化法在室外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的地方建一简易孵化池。 孵化池的大小根据1平方米孵化2000~3000枚鳖卵而定。 孵化池最好建成长方形,东西走向。 北墙高1米左右,南墙高0. 7米左右,顶部做成可活动的玻璃或塑料薄膜盖子,池底略向南倾斜,底端设排水孔。 池四周还应挖一宽约10厘米的防蚁沟,注入水或石灰以防蚂蚁爬入孵化池危害鳖卵。 孵化鳖卵时,先在孵化池底部铺直径0. 5~1. 0厘米的碎石子15厘米厚,再在碎石子上面铺粒径1~2毫米的粗沙3~5厘米,然后再铺粒径0. 5毫米的细沙5厘米厚。 将收集来的受精卵按1~2厘米的间距排放在细沙上,再在卵上盖2~3厘米的细沙,如此排放2~3层。 装沙时,应注意在孵化池的一角安置一个盛水容器,容器口与沙平齐,待稚鳖开始出壳时在容器内加入少许清水,用来收集孵化出壳的稚鳖。 用此法,鳖卵孵化时间较长,约需60~70天。 (2)温室孵化法选择通风条件好,密封性强,有简易加温控温装置的南北房为孵化室。 孵化时,先将鳖受精卵按1~2厘米的间距放入用木材或塑料制成的,规格为0. 5米×0. 3米×0. 1米,底部有若干滤水小孔,底铺5厘米细沙(粒径0. 5毫米)的孵化盘中,并在受精卵上面盖上3厘米厚的细沙,然后标明产卵日期,分层放入温室中进行加温孵化。 此法孵化时间短,在30℃左右的孵化温度下,约40~50天就可孵化出稚鳖。 (3)简易加温孵化箱孵化用一大一小两个木箱。 先将小木箱放入大木箱中,并在两箱之间填充上棉花、海绵等保暖材料。 然后在小木箱中装1~2个40瓦灯泡加热,内放1支温度计,并将孵化盘分2~3层放入小木箱中,木箱加盖后,即可制成简易加温孵化箱。 此法孵化量小,适于小规模的个体生产者。 2.孵化管理(1)做好温度控制在晴天中午,应打开常温孵化池的顶盖,通风换气;晚上则要覆盖草帘等物保暖。 温室孵化温度最好控制在30~32℃。 (2)保持沙土的湿度孵化鳖卵的沙土必须保持一定湿度,才能使鳖卵正常发育。 每天早、晚,用手指轻轻划破沙面,检查孵化沙的湿度,若表层下的沙土开始变干,要喷水以保持沙的湿度。 喷水时,喷头应向上,以免水直接冲击沙面;应少量多次,不能1次过量。 (3)防止敌害鳖卵孵化过程中,蚂蚁、蛇、鼠等对卵的危害很大,应严加防范。 (4)做好记录孵化时对不同批次的卵要做好记录和标记,以便于管理和收集出壳稚鳖。 刚孵出的稚鳖身体娇嫩,适应环境的能力差,要在盆或其他容器中用蛋黄、水蚤或水蚯蚓暂养1~2周,等体色变成黑褐色时,才能移入稚鳖池中饲养。 发布时间:2025-11-05 10:35:03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5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