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秋季鳝池的科学管理 内容: 秋季气温适宜,是黄鳝的生长旺季。 强化秋季鳝池的饲养管理,是确保池养黄鳝高产的关键。 一、改善水质。 鳝池水深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及污物,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水色清爽,呈淡褐色或嫩蓝色,且经常有变化,使池水肥而不老。 每隔1~2天换水1次,定期施用生石灰调节酸碱度,控制池水pH值在7~7. 8之间。 二、控制水温。 黄鳝养殖适温度为24~28℃。 初秋气温较高,阳光直射水面水温会快速上升,影响黄鳝食欲而抑制其生长速度,甚至染病死亡。 此期应采取加水、遮阳、种草等方法,把水温控制在28℃以下。 三、加强饲喂。 秋季黄鳝摄食旺盛,应质优量足的饲料供应,促进黄鳝快速生长。 鳝饵以蚯蚓、蝇蛆、螺蚌肉及畜禽内脏等新鲜饵料为主,同时辅喂适量的麦麸、饼粕、瓜果等植物性饵料。 一般每天鲜饵投喂量为黄鳝体重的8%左右,干饵量为鲜饵的一半,严禁投喂被污染或腐败变质的饵料。 投饵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原则,特别应注意投饵量,若遇到恶劣天气鳝鱼摄食量减少时,应适当减少投食。 四、注意防逃。 若遇天气突变会使鳝鱼感到不适、焦躁不安而伺机逃走,特别是在雷阵雨或夜间暴雨时其外逃可能性。 因此,应经常检查池壁、池底有无裂缝,排水口网是否完好,水深是否接近溢流水位。 五、严防疾病。 秋季也是鳝病高发期,其常见病及防治方法如下:1. 感冒病。 主要原因是气温变化大,引起水温剧变而导致黄鳝感冒。 应严格控制温度,掌握换水量,防止鳝池注换水前后温差过大。 2. 发烧病。 因池水过浅、水温过高引发,病鳝焦躁不安,常浮出水面或躺在水草上频频摆头,饥而不食,死亡。 预防措施是遮阳降温、加注新水。 黄鳝患病后,每立方米水体用5毫升0. 07%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全池均匀泼洒。 也可每立方米水体用大葱100克、食盐50克、桑叶15克捣碎成汁全池泼洒,每天2次,连用2~3天。 3. 水霉病。 霉菌孢子吸取黄鳝皮肤营养,向外长出棉毛状的菌丝,继而在体表蔓延扩展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毛”。 可每立方米水体用甲基蓝3克对水全池泼洒;也可按池水量用0. 04%食盐和0. 04%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4. 腐皮病。 病鳝初期体表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腹部两侧有点状充血发炎,游动无力,病情严重时表皮点状溃烂,体表有形状不规则小洞,并感染内脏而死亡。 防治该病,可每立方米水体用5~10毫升鳝病灵,全池泼洒,连用3天;也可每立方米水体用2克五倍子煎水全池泼洒,连用2~3天。 5. 出血病。 病鳝在水中上下窜动或不停绕圈翻动,久之则无力游动,横卧于水草上呈假死状态,体表有血斑,斑块形状不定,大小不一,斑块周边出血较中间区域严重,整个体表以腹部为重,两侧不多,死亡率高。 可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红霉素对水全池泼洒,同时在饲料中加入1%~3%的大黄片投喂,有较好疗效。 发布时间:2025-11-03 12:51:12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5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