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养蚕赚钱吗 内容: 哪个说养蚕不赚钱? 只要管护到位,包赚不亏! 近日,黔江区白石乡凤池村一个养蚕大棚里,村民李红梅一边给蚕宝宝饲喂桑叶,一边对着前来参观的村民感叹。 养蚕大棚在桑园里。 桑园总面积120亩,是李红梅从村民手里租来的。 与众不同的是,她种桑养蚕,很大程度上是在做一个试验。 赚不赚钱 亲自试验 李红梅的丈夫张海是白石乡蚕茧站的技术员。 前几年,白石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多方设法引导村民发展了4000多亩蚕桑,建起了蚕桑基地。 然而,这两年来不少村民都说养蚕不赚钱。 为此,一些养蚕大户放弃养蚕外出打工,任由桑园荒废;有的村民,则干脆将桑园的桑树砍了改种玉米、红苕。 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会不挣钱呢? 身为技术员的张海疑惑不解,时常为蚕桑产业发展不起来而犯愁。 不如我们自己试养一回? 要是真能赚钱,大家自然愿意跟着干。 去冬桑园冬管时节,妻子李红梅向张海建议。 张海一琢磨,觉得这主意不错,当即同意李红梅去将村民荒废的桑园租来养蚕,权当做一回试验。 背着孩子 上山安家 桑园总面积120亩,在凤池山上。 说干就干,李红梅背上只有半岁大的孩子,来到海拔1000多米的凤池山上安家,吃住都在养蚕大棚里。 李红梅虽是当地村民,但从小在外读书、打工,压根儿没干过农活。 但下了决心的她愣是背着孩子,和十多名帮工一起,每天从早到晚在桑园里翻耕起土地来。 帮工们收工了,她才独自回到养蚕大棚里烧火做晚饭。 这些桑园已荒芜两年时间,土地板结不说,还处处杂草、灌木。 直到春节前三四天,李红梅才算是将120亩桑园的土地翻耕完了。 春节一过,她又忙着上山松土、施肥。 因为管护到位,桑园的桑树今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试验成功 很是开心 春、夏、秋都不缺桑叶,李红梅心里有底气,今年前前后后累计养了142张蚕。 在丈夫张海指点下,她在各个环节中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操作,这样一来自然养蚕成活率高、蚕茧质量好,产量也高。 之前的春、夏、秋三季蚕茧收入,达8万多元;加上眼下的晚秋蚕茧,今年养蚕收入总额可达10万余元。 除去4万元人工费、农资等开支,纯收入有6万多元。 李红梅很是开心,一边按着计算器算账一边大声说道:试验成功了呢! 通过这个养蚕试验,我对全乡蚕桑产业的发展,心里有数了。 张海表示。 明年目标 净赚13万 养蚕的效益应该不会差,但千万要注意的是,养蚕过程中不能偷工减料。 李红梅总结:冬管时,桑园必须翻耕,桑树要刷白并进行剪枝;春管时,松土、施肥,都得认认真真;器具、桑叶的消毒,一样不能少。 李红梅特别解释,120亩桑园看似面积大,但管护工作总的说来不太费事。 明年桑叶产量更高,预计可以产茧100担,收入20万元,纯收入13万。 她介绍。 什么是蚕 蚕是变态类昆虫,最常见的是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便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 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 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 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幼虫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再吃桑叶8天成为熟蚕,开始吐丝结茧。 蚕龄又称龄期,表示蚕宝宝处于某一个发育阶段。 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 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cm,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蚕龄分为:一龄四至五天;二龄三至四天;三龄四天;四龄六天;五龄七至九天;蛹期十四至十八天;蛾期三至五天。 养蚕前的准备工作 1、种桑:家蚕以桑叶为食料,因此在养蚕之前必须种植好桑树,关于桑树的种植技术请大家阅读《桑树种植技术视频》一文,这里小编就不在赘述了。 2、蚕室:养一张蚕需大蚕房20平方米,小蚕房10平方米,专用贮叶室等,以利于防病。 3、蚕具:包括温度计、蚕匾、塑料薄膜、蚕网、方格簇、蚕筷、鹅毛、切桑刀、砧板、桑剪、黑布等。 养一张蚕需蚕匾16~20个,方格簇160~200个,小蚕网14张。 4、蚕房、蚕具消毒:养蚕前7天,将蚕房及蚕具清扫干净后,用消杀精或1%漂白粉或强氯精液进行喷洒消毒,以每平方米用药液半斤。 喷药后关闭门窗,密封24小时以上,同时应将蚕房周围环境喷洒消毒。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知,种桑养蚕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因此种桑养蚕的经验都是非常丰富的,但是要想提高养蚕的产量,还是需要讲究一定的技术和技巧。 发布时间:2025-11-03 09:09:30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5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