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美蛙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内容: 【www. 68yangzhi. com - 生态稻田小龙虾养殖技术】稻田生态养殖美国青蛙技术,可使每亩稻田降低农药等成本近百元。 增加美蛙收人千元以上。 美国育蛙性情温顺、食性广、产卵多、生长快、不冬眠,特别适合稻田生态养殖,降低治虫成本,增加水稻品质、产量和养蛙收入。 关蛙稻田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稻田选择 养殖美国青蛙的稻田要求地势平缓,水源有保津,水质较好,排灌方便。 一般适合养鱼的稻田均可用来养殖美国青蛙。 二、设施建设一是加宽加固田埂。 铺上石板的田埂边需挖深、宽各60厘米的保护沟,其他埂边需挖深、宽各40厘米的保护沟,做到四周相通。 二是设立防逃围栏,防逃围栏一般可用聚乙烯网布,因其不仅透水通风性好,而且刮风下雨时不易被毁坏。 三、苗种放养一般在插秧后10天,每亩放养个体重40-50克的幼蛙1500-2000只。 为避免大蛙吃小蛙,放养的个体差别不宜悬残过大。 切忌放养美国青蛙蝌蚪,因为稻田敌害多,如黄缮等会吞食拼鲜。 Yz023. CoM四、饲养管理投放美国青蛙后,需人工投喂鲜鱼虾或切碎的猪肺,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要做到定时、定量、定位投喂饵料。 饵料可撒在保护沟水面上;也可用竹制器,上铺一块网片作投饵台,将投饵台放在水面上,然后将饵料撤在网片上。 保护沟内还可适当放养些浮萍,作为美国青蛙的饵料。 要做到经常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施肥治虫 养蛙稻田施肥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输,少施化肥。 稻田养蛙后,水稻病虫害较少,一般不需施药。 如需施药应选用叶蝉散、沙虫咪等高效低毒农药,施药前水深保持10厘米以上。 粉剂农药应在早晨撤施。 水剂农药在睛天露水干后喷洒。 下雨天不要施药,喷药时要尽量减少农药落入水中。 相关推荐美蛙的生态习性美国青蛙属两栖动物,受精和胚胎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蛙和成蛙营水陆两栖生活。 美国青蛙喜游泳,不善跳跃;常生活于阴凉、潮湿、安静的 环境;尤喜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江河、池沼、溪流、湖泊、浅水塘 等淡水水域及其周围环境。 习惯昼伏夜出,白天常将身体悬浮于 水中或栖息于岸上、水面物体下,可长时问安然不动。 只是到了 晚上,才频繁活动,沿岸觅食或嬉戏,显得异常活跃。 美国青蛙性温驯,见人不惊,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般不会外逃。 美国青蛙也具有定居和群居的习性,常常是数十只共栖一起。 其栖居环境大致固定,在适宜的环境里,一经定居,便不再迁徙或逃逸,除非在生殖季节,集体迁移到环境优良的水陆场所进行繁殖活动,而繁殖结束后又会返回到原栖息地生活美国青蛙虽然有群居习性,但其觅食活动往往单独进行,群体活动少。 美国青蛙较耐寒,这是它的优点之一其生活温度为1-37度,在8-35℃条件下,均能摄食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8-32度只有当温度降至1-3℃时,才会钻泥冬眠一般在江南各地,只要保持池塘水位1米以土,美国青蛙就能安全越冬。 美蛙养殖技术美蛙是一种大型食用蛙,是由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引入我国。 美蛙的体重是本地青蛙的5-7倍,具有性情温顺、投资少、生长快(当年养殖,当年见效益)、繁殖多、食性广、易饲养、病害少等特点。 1 养殖场地 最好不占用农田。 应充分利用荒滩、沼泽地带或房前、屋后、院内等地方。 养殖场必须进水排水方便,四周应用尼龙网做墙,以防关蛙逃跑及其敌害,围墙高1米,下端埋入土中20厘米。 2、建池 一般建4个蛙池为宜,分为亲蛙池、孵化池、峪鲜池、成蛙池。 各蛙池的面积分别为:10-25平方米,30-60平方米,30-70平方米,130-180平方米。 水深分别为:30-50厘米,40-60厘米,50-70厘米,印厘米。 养蛙池的大小,根据养殖可用面积自行而定。 各他均应具备排灌条件,进出水口应用纱网封好,亲蛙雌、雄放养按1:1的比例,每平方米2-3对,孵化池每平方米放养2个卵团。 3、蝌蚪的管理 美蛙在长江以北3-4月份产卵,每年春秋两季均产卵。 产卯时间一般在清晨的4-6点,养殖户应在美蛙产卵时节注意巡场。 美蛙产卵后40分钟内,应将所产卵团用搪瓷盆或塑料盆等容器捕捞至孵化池,进行孵化,一般3-4天即可孵化成姗斜。 妞料不能放养,必须待卵黄囊消失后能主动摄食时,才可将州鲜从孵化池中捕起过数,放养在用料池,并投喂饵料。 饵料以黄豆粉、豆饼粉、米糠、豆渣、花生饼、鱼粉和蚕蛹粉为主,配合多种微量元素,以增加营养。 随着娜料的逐渐生长,应逐步降低饲养密度。 蟋抖生长成幼蛙,约需75天左右。 4、饲养与管理 变态后的幼蛙,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100只左右,投喂饵料,以小虹绷、黄粉虫、家蝇蛆、小杂鱼、动物内脏等为宜,每天早晚各投一次,做到定时、定量、定点,每百只幼蛙投放饵料100-120 克。 幼蛙长到50克以后,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60只,饵料可全部改为投放全价膨化颗粒饲料。 全价倒料可通过活化法进行驯喂,如用木板制成饲料台,台内水深加厘米,水内放入水量活动性强的泥鳅、活鱼等,当泥鳅、活鱼游动时,带动台内死饵,蛙误以为活饵跃为吞食,一般一个月左右即可驯化。 当美蛙体重达I见克以上时,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40只,饵料应含有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在全价饲料中加入饭姗鱼粉、动物内脏、田螺肉、鱼、虾、蚕蛹、豆饼、糠熬、青菜等〕投喂量减少至一次,以每天下午4-5点投喂为宜。 同时每天晚上6-11 点,采用黑光灯诱捕昆虫,以补充动物性蛋白伺料。 美国蛙长至义300-500克。 即可捕起出售。 5、越冬管理 美蛙大致在秋后水温降到10度时停止摄食,水温降到5-6℃时进入冬眠。 在美蛙进入冬眠前半个月,养殖池应降低水位,使原来栖息在水面附近堤岸斜坡洞穴中的美蛙跳出洞穴,潜入水底淤泥层冬眠,这样可以避免留在地堤岸洞穴中的美蛙因冰冻而死。 越冬水位北方省为2米,如果使用大棚越冬,效果更佳。 家庭养殖美蛙技术美国青蛙是一种大型的食用蛙,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饲养一年可长300- 400g,适子农村养殖. 其养殖技术要点如下:1蛙池建造 蛙池应选择在安静、阴湿、水源方便的村边废地或房前屋后,面积一般在5~200m2,池深1m以上. 池子可自选,呈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土他、水泥池,池底用兰合土碾压,池坡用塑料膜铺压或砖彻抹平,池边留少量空地种植果树、花草、瓜类等植物,以便诱引更多的昆虫和保持蛙池荫凉。 水池四周用砖或尼龙窗纱筑成1. 5m高的围墙,以免蛙逃. 美蛙放养前,每hm2用375kg生石灰消毒. 2蛙种放养 要求蛙体健壮、规格大小一致。 放养数量,以每m2投放体重120g的幼蛙30~50只。 150g以上的放养20~30只为宜,蛙种下池前,用 3%食盐水漫抱10-20min. 3饵料及投喂 变态后的幼蛙饵料以鲜活的动物性饵料为主,在人工简养条件下,可培育蚯蚓、虫类;养殖泥鳅,捕捞小鱼虾,捕捉豆虫、幼虫等投喂. 投饵时要设立饵台,用木框、纱窗制成0. 5-1m2的饵盘放在池水中,把饵料置于盘内,每天定时投喂两次,日投量为蛙重的8~15%,在饵料不足的情况下,夜间用灯光诱虫。 在蛙池附近安装2-3个高低不等的黑光诱虫灯,每晚21:00开灯,若家类较少. 可通夜歼灯。 引诱各种飞虫供蛙捕食,或者诱蝇育蛆,在蛛池距水面挽25~30cm处吊挂竹筛,衬垫塑料布,内放鱼肠及动物尸体内脏等腥臭物诱蝇育蛆。 当蛆虫爬到筛边时,便会落入水中被蚌食掉。 还叮以在蛙池边挖砌1-3m2水泥池,内放粪便、烂执. 笑肠及豆渣等物,使之发酵,引蝇下姐. 捕出后,供蛙食用。 4日常管理 由于美蛙的食量大、排泄包多,应勤换新水,并及时打捞残饵,在炎热的夏季,要加探水位. 在池埂上用砖互搭戍涅穴,供蛙栖息,还可在池水中种植如水花生、水葫芦、水草等水生植物,以便净化水质和证胡;越冬前,池底保持一定厚度的淤泥,池上用玉米秸秆或芦形极盖. 这样,即可保温,又可防止敌害生物进入. 定期用药物预防蛙病,每 30d可用生石灰泼洒池水或食场一次。 发现蛙体后肢或局部红肿以致溃烂. 可用20%磺胺脒溶液浸泡 24h。 或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蛙体。 美蛙集约化高效养殖技术美国青蛙集约化驯养的效益是普通养殖方法的5-6倍;但美蛙集约化高效养殖技术的关键是耍驯化其摄食死饵。 利用美蛙具有摄食活饵天性的条件反射原理,完全可以驯化其摄食死饵。 美蛙集约化高效驯养的技术要点是:一、适当的密度。 驯化美蛙摄食死饵,必须在适宜的高密度放养状态下才能显现效果。 初期投放体互20克幼蛙,为每平方米 180-200只;个体长到孙克时,每平方米100-120只;长到150 克时. 每平方米50-60只;长到 250克以上时,每平方米30-40 克。 二、适口的饵料。 集约化养殖美蛙,根据试验,采用定时、定位、定盘、定人的方法,使群集于高密度环境中的美蛙,别无选择地接受人工投饲。 不受个体大小影响,而只受饵料适口性的制约。 20克以上的美蛙适口饵料比较易得,故驯化美蛙应以20克以上的幼蛙为宜。 三、幼蛙的驯养。 刚变态的幼挂主要投喂蚯蚓、水蚤、黄粉虫。 当长到20克以上时,因对新的密集环境暂不适应,1-2天内可不投食,到第三天开始$ll化,选用小杂鱼、小泥鳅为饵料,饵料的大小以其长度不超过美蛙蹲伏状体长的一半. 其宽度小于蛙口裂为准。 饵料台保持2-3厚米的浅水,使投人的小杂鱼、小泥鳅稍显浮动二驯}食头两夭投喂量不宜多,可揍杂部分活鱼虾,加以. 弓l诱,然后逐渐减少活饵量,增加死饵量,直到形成激烈的集团争食效果,达到全部摄食死饵。 驯化时间一般 8-10天,驯化投饵量应视蛙体大小调整,一般日投饵里为蛙体重的5-15%,折合干料为1-3%。 四、多样化饲料诊多样化饲料可满足集约化养殖的美蛙对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的需求. ,品饵料除鱼类外. 还可投饲切成条状的动物内脏、蚌螺肉、黄缮头尾及黑光灯引诱的昆虫等;干品饵料除干鱼外还可投喂干虾、蚕蛹及人工配合颖料饲料等。 五、适宜的水沮。 驯化美蛙摄食死饵量适水温为20-30℃。 当水温低于15℃或高于33℃时,美蛙摄食减少甚至不食。 当水沮适立时,饵料摄入量大,排泄物相对较多。 加之部分残饵沉入水中易污染水质。 为此,养殖池水应经常更换,春、秋季一般3-4天换一次水,夏季每天需换一次清水。 六、及时地分级。 集约化养蛙,生长速度快甲分级管理是一项重要措施。 因为长时间大小混养个体差异过大,一旦饵料短缺,可能发生大蛙残食小蛙现象。 即使饵料充足,弱小蛙在强壮大蛙面前也会避畏、怯食。 因此. 每间隔 20-30天,就应按大、中、小蛙分级调整一次。 美蛙亲蛙培育种蛙选育优良的种蛙,是人工繁殖乃至整个养殖生产的基础。 实施美国青蛙无公害养殖首先必须要有纯正的、优良的种蛙。 种蛙的品质决定苗种质量,而种质与苗种质量又可以说是水产品质量管理的源头.、亲本质量、苗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生产的成败,并在一定程度L关系到水产品质量的好坏。 因此,必须根据美国青蛙的繁殖特性,切实做好美国青蛙种蛙的选育工作。 种蛙来源美国青蛙原产地在北美,我国自然水体中没有美国青蛙种源(可能有少量从养殖场逃跑的)。 因此,美国青蛙的来源只能从种蛙场购买。 由于美国青蛙存在祖代蛙(指直接从美国原产地引进的雌、雄亲蛙)、种蛙、商品蛙的分别,养殖者在引进或购买亲蛙时,应注意了解其种质的纯杂,选择纯正的种蛙。 纯正的种蛙,指由祖代蛙每年繁殖的后代,或两对非近亲的亲蛙,经过提纯复壮后繁殖出的子一代。 商品蛙则不能作为种蛙引进。 商品蛙即肉蛙,指同代或上、下两代近亲蛙繁殖的或非近亲繁殖但未经提纯复壮繁殖的后代。 采用商品蛙作为种蛙繁衍后代,会出现个体偏小、生长缓慢、抗逆性差、品种性能严重退化等情况。 因此,引进美国青蛙种蛙时,一定要到正规养殖场选购纯正的种蛙,避免把商品蛙当作种蛙引进。 稻田生态养殖黄颡鱼 黄颡鱼稻田生态养殖技术黄颡鱼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尽管其个体较小,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刺少无鳞,市场价格一直坚挺,不仅食用时美味鲜嫩,并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稻田养殖是一种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进行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稻田生态养殖黄颡鱼黄颡鱼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一、养殖区的选择养殖面积为65公顷,水、电等设施齐全,交通方便。 二、稻田工程建设1. 田间工程以10亩为一个黄颡鱼稻田生态养殖单元,在稻田坝埂内侧挖上口1. 5m、底宽0. 5m、深0. 7m的环沟,在稻田内每隔40m处挖上口0. 5m、深0. 2m(耕作层)的浅沟,使浅沟与环沟相通。 2. 暂养池以10亩为单元,靠近水源的稻田一端建1个池深1m、面积60平方米的暂养池,以供培育苗种之用。 三、苗种的选择与放养1. 苗种选择和运输选择种质优良、个体均匀、无公害的健康苗种,放养规格为10g/尾。 2004年5月12日从辽阳市购进黄颡鱼苗种,用带有增氧设备的活鱼运输车运输,到目的地后在车上水箱内用20g/立方米高锰酸钾对苗种进行消毒15分钟,然后将苗种放入暂养池。 2. 苗种放养采取两级放养法,即暂养池培育和稻田养殖。 购进黄颡鱼苗种规格为6g/尾,5月12日开始进行黄颡鱼苗种暂养培育,放养密度为60尾/立方米。 6月27日,在稻田施肥和农药药效消失后,将暂养池内的苗种放养到稻田中养殖,放养密度为350尾/亩。 四、养殖管理1. 驯化从暂养培育开始进行投喂驯化,采取定时、定点、不定量的驯化方法,每天定点投喂2次(黄昏前18时和夜间22时),投喂前先给信号(发出响声)然后再投喂,经过3天~5天的驯化,80%以上的苗种可以集中在饲料点摄食。 2. 投喂黄颡鱼发育生长的不同阶段对营养要求有所不同,我们选用蛋白质含量40%的专用饲料,每天投喂2次,并将黄颡鱼养殖投喂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饲料的合理搭配,以满足黄颡鱼苗种生长的营养需要。 第一阶段为5月~6月,饲料组成全部是蛋白质含量40%的专用饲料,每次添加饲料总量2%的光合细菌,规格为6g/尾的苗种经过45天暂养培育,出池时苗种平均体重达到50g/尾,最重达85g/尾。 第二阶段为7月~8月,饲料搭配以杂鱼40%、豆粕40%、糠麸20%配比制成为主,灯诱昆虫为辅,每次添加饲料总量3%的光合细菌。 第三阶段为9月~10月,正是黄颡鱼育肥增重的阶段,饲料搭配以蛋白质含量40%专用饲料为主,以杂鱼为辅,每次添加饲料总量4%的光合细菌。 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和适量投喂杂鱼可以提高黄颡鱼的品质。 养殖期间,饵料系数为1. 0。 3. 灯诱昆虫5月末,随着气温升高,大量昆虫繁殖生长,此时在暂养池内饲料台上方安装1只照明灯,在稻田饲料台上方安装2只照明灯,灯诱昆虫落水后可供黄颡鱼摄食,不但降低饲料成本,增加动物性营养,而且减少了水稻种植中虫害的发生。 五、鱼病预防1. 坚持换水,保持养殖黄颡鱼的稻田的有效水深。 7月份以前,田面保持10cm~15cm水深;7月份以后,田面保持15cm~20cm水深。 每隔5天~7天换水1次。 2. 调节水质,每隔15天用0. 2ppm二溴海因全田泼洒,每隔10天用8ppm~10ppm光合细菌全田泼洒,保持池水的鲜、爽、嫩。 3. 青苔没有形成丝状时,在出现青苔的局部水面用硫酸铜1ppm或漂白粉2ppm泼洒,予以彻底灭杀。 六、水稻的种植与管理黄颡鱼稻田生态养殖的基本原则是与单作稻相比,在水稻产量略有下降的情况下,提高稻、鱼的综合效益。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一、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黄颡鱼喜欢清澈洁净的水质,所以池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35厘米左右,生长季节要适时添加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 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所以要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 高密度养殖池塘应具备增氧机。 黄颡鱼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米3水。 二、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科学合理确定混养比例和放养规格,一般水体以混养30尾~60尾为宜,放养规格为3厘米/尾~4厘米/尾。 在养殖过程中若密度过大,规格过小说明鱼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足,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黄颡鱼饵料。 否则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 三、黄桑鱼的混养投喂人工饵料时,应先喂主养品种(投入浅水区),后喂黄颡鱼(投入深水区)。 黄颡鱼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投饵应以夜间为主。 鱼池混养黄颡鱼后不再适宜混养其它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中不宜混养黄颡鱼。 蟹池中混养黄颡鱼,因河蟹、黄颡鱼在生态上处于相同的水层位置,容易引起两者生态位置竞争。 因此,蟹池中必须保持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否则影响黄颡鱼饲养效果。 可事先在蟹池中每亩投放螺蛳300公斤~400公斤以及部分怀卵的鲫鱼、抱卵的青虾,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黄颡鱼自由摄食。 四、疾病的防治防治病害时,尽量使用高效、低毒药物,并通过观察疗效确定使用的药物品种。 黄颡鱼的抗病能力强,养殖中一般无大病,但黄颡是无鳞鱼,对常用药物忍受力不及四大家鱼,在饲养中受季节、气温、水质、投料及鱼体表无鳞的特点和渔池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和寄生虫疾患,这就需要在平时养殖中注意观察,针对异常情况提前预防。 1. 杀虫剂。 按每立方水体用0. 03ppm浓度的敌杀死全池泼洒,或用硫酸酮比硫酸亚铁以0. 15∶0. 05ppm的浓度比例泼洒。 以上杀虫剂对(指环虫、车轮虫)等杀虫较好,但两种药只能单用,不能混用或交替使用,更不能超量用药。 现在出来很多新药:比如轮虫净、鱼虫净等,都可视各地情况进行使用。 2. 抗菌消炎剂。 口服药(压成粒料在饲料中混匀)用痢特灵10克加土霉素20克拌匀,加入50千克饵料中,连续喂3天,日喂2次,也可用口服青霉素胶囊,加入料中(5克)连续喂3天,日喂2次,对鱼体消毒用0. 25%漂白粉液或青霉素粉稀释集中浸泡10分钟。 以上口服药料,最好现配现喂,配一次喂三天,切忌久放。 主要针对细菌感染的病鱼。 三黄粉中草药可以内服治一点红。 3. 对出血病的治疗。 用生盐50千克/亩,全塘泼洒。 治黄颡鱼鱼病应拒绝施用敌百虫药剂杀虫,否则带来不良后果。 在投放、运输中尽量避免损伤鱼体,以防在初春、秋冬低温季节感染水霉。 在高温季节如果发生了出血性水肿病,要连续使用二氧化氮全池泼洒2次,可以有效治疗。 发布时间:2025-10-13 10:35:04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