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工养殖大黄鱼技术,大黄鱼怎么养殖? 内容: 大黄鱼俗称黄花鱼。 大鲜。 头钝尖形,口裂大,端位,倾斜,吻不突出,上颌外列齿扩大为犬齿,前端齿较大,但较疏,前端中央无齿。 体侧上半部为紫褐色,下半部为金黄色,发光颗粒为橙黄色。 背鳍浅黄褐色,尾鳍浅黄褐色,未缘黑褐色,臀、腹及胸鳍为鲜黄色,口腔内白色,口缘浅红色。 大黄鱼与小黄鱼外形较相似,区别依据是:大黄鱼背鳍起点至侧线间有鳞8——9列,而小黄鱼为5——6列,大黄鱼第二臀鳍棘长大于或等于眼径,而小黄鱼的则小于眼径。 大黄鱼尾柄长与尾柄高之比(3. 4——3. 7)大于小黄鱼(2. 7——3. 4)。 大黄鱼曾是我国重要经济鱼之一,为我国特有的地方性种类,广泛分布于北起黄海南部,经东海、台湾海峡,南至南海雷洲半岛以东。 该鱼属暖温性集群泅游鱼类,常栖息于水深60米以内的近海中下层。 大黄鱼生殖季节有春、秋两季,生殖期时,鱼群分批从外海越冬区向近海作生殖洄游。 产卵后幼鱼在近海长大,分散索饵。 随着水温下降,部分鱼群游向60米等深线暖水处越冬。 作为名贵经济鱼类,大黄鱼长期来深受消费者青睐。 但因过度捕捞,资源破坏严重。 经过多年研究,1990年开始批量育苗,商品鱼养殖从1992年开始不断扩大规模,产量逐年增加。 养殖省份从福建开始,并向浙江、广东,海南等省辐射。 养殖方式从网箱养殖向池塘养殖拓展。 放养的鱼种规格要求整齐一致。 计划当年达到400克以上商品规格的,放养的鱼种规格要在100克左右。 养成阶段的饵料一般以冰冻上层鱼为主,并辅以粉状配合饵料。 上层鱼用刀切成适口的鱼肉块,加工方便,不易散失,或把鱼绞成肉糜,拌成枯性强的团状饵料,用手挤压成大小不同的块状物来投喂。 鱼肉糜较鱼块具较多优点:可混入部分粉状配合饵料或其他饵料,也可添加必要的维生素及药物,营养全面。 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 同真鲷、妒鱼等相比,大黄鱼具有摄食缓慢且量少等待点。 因此投饵要慢。 高温期间生长快。 为保持商品鱼金黄色的天然体色。 养殖后期需在网箱上加盖遮阴物控制光线。 生长水温22——26℃。 盐度1. 8%——2. 5%,溶氧5毫升/升以上,pH8. 0。 提高大黄鱼饲料利用率选择有利的养殖海区。 大黄鱼为暖温性近岸鱼类,适宜盐度范围17‰——28‰之间,对水的溶氧量要求在5. 0毫克/升以上,pH值以8. 0为宜;达不到这些要求,大黄鱼食欲大大降低,所投饲料就会浪费。 因此,新养殖户应尽可能选择在流向平直而稳定的海区养殖大黄鱼,流速从1米/秒左右,水深5米以上,网箱底距离海底以潮位计仍有1. 5米以上,表层水温在8℃——29℃之间,盐度在13‰——32‰之间,透明度1米左右,另外大黄鱼对声响反应十分敏感,震动声,撞击声,走动声都可使其受惊而停止摄食,因此养殖区应离航道较远。 选择质优价平的饲料。 海区上不仅冰鲜鱼饵料种类多,配合饲料更是品牌繁多,质量、档次各异,促销手段五花八门,一些养殖户被低价所迷感,选购一些变质小杂鱼饵料或未考虑不同饲养阶段对饲料营养、粒径大小的不同要求而盲目购买,甚至有用禽畜饲料或草食性鱼类饲料喂大黄鱼,如用地瓜米饲喂大黄鱼,造成大黄鱼营养不良,生长缓慢,发病率、死亡率高,高成本低效益。 配合饲料购买应以一个月内吃完为限。 选购冰鲜鱼饵料应为新鲜不变质的冰鲜鱼,用鳀鱼等饲喂大黄鱼的效果不错,在价格合理的条件下,尽量购买新鲜的鳀鱼饲喂大黄鱼。 投喂方法要得当。 为提高饲料效率,须掌握以下几点:①投饵前用手在网箱中划动水面,形成条件反射,使鱼群上浮摄食;②鱼群集中后快速投饲,至鱼群吃饱,散开或下沉为止;③为照顾体弱的大黄鱼也能吃到食料,撒料面积要尽量广大,在网箱四周补投少量饲料;④根据天气、潮水、水色、鱼群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量投喂。 发布时间:2025-10-09 10:40:26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