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增强中华鳖抗病能力 内容: 华鳖生活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库等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也常出没于大山溪中,喜食鱼虾、昆虫等,也食水草、谷类等植物性食物,并特别嗜食臭鱼、烂虾等腐食,耐饥饿,但贪食且残忍,如食饵缺乏还会互相残食。 中华鳖4月~5月在水中交配,待20天后产卵,并多次性产卵,至8月结束。 通常首次产卵仅4枚~6枚,在繁殖季节一般可产卵3次~4次,5岁以上雌鳖一年可产50枚~100枚。 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鳖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养殖规模,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病害,给养殖的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增强中华鳖抗病能力。 一、培育优良品种培育抗病力强的品种,可采用人工杂交、选种等方法进行,也可用细胞工程或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育种,但这些工作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提高鳖种质的抗病力,现阶段养鳖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 配备适当的野生鳖作为亲本。 2. 亲鳖应体格健壮,外形完整,体色正常,皮肤光滑,裙边肥厚、坚挺,背甲后缘没有皱纹,抗病力强;若发现伤、病、残、畸形的鳖,应予清除,不能用作亲鳖。 3. 避免近亲交配,提高鳖的遗传品质。 4. 尽量不用高龄鳖进行繁殖。 二、加强饲养管理饲养管理的宗旨就是创造一个适合于鳖生长的良好环境和营养条件,培养体质健壮的鳖,获得的经济效益。 无疑,鳖抗病能力的强弱与饲养管理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 增强鳖的抗病能力的饲养管理技术主要有:1. 尽量就地培育稚、幼鳖和选育亲鳖。 此措施既可其种类、规格、数量和质量,也可避免从外地引种时将病原体带入,或引入受伤的鳖,而导致病原体的继发性感染。 2. 合理放养。 一是密度要合理。 合理的放养密度,不仅不会降低养殖效率,而且还会缓和个体之间争空间、争氧气、争饲料的矛盾,减缓水体污染的速度,增强鳖的体质,反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是按照不同规格分级分池养殖,避免弱肉强食的现象出现。 三是在稚幼鳖养殖阶段,养殖一段时间后,要调整养殖密度,要按大小重新分级。 3. “四定”投饲。 “四定”的内容是定时:1天2次,上午9时~10时,下午4时~5时各1次;投喂次数过少,饲料利用率低,一次吃不完,残饵易腐败;投喂次数过多,频繁出入鳖池,干扰鳖的正常生命活动。 定位:设置固定饵料台,这样有利于检查摄食情况,及时清除残饵,避免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 饵料常投喂在饲料台靠近水位线边,活鲜饲料还可以的量挂喂。 定质:投喂新鲜、无腐败变质、营养全面和适口的饲料。 定量:投喂量一般以投喂两小时吃完为适量,稚、幼鳖每天投喂量干物质一般为其体重的3%~5%,多不超过6%,成鳖、亲鳖投喂干物质的量约为体重的1%~1. 5%、投喂活鲜饲料的量约为体重的5%~10%或更多。 发布时间:2025-10-08 11:58:28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4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