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疣梭子蟹生产性人工育苗关键技术 内容: 三疣梭子蟹生长速度快,食用价值高,是人工增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 近几年随着自然资源锐减,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同时也带动了优质蟹苗需求的不断增加。 为了解决大规模养成用苗种,提高育苗技术水平,我们于2002年春季进行了梭子蟹生产性人工育苗试验,平均单产幼蟹3000只/m3,单产达5000只/m3,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现对这次育苗的过程和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 1亲蟹来源3月30日,从日照市开发公司越冬室内购进50只亲蟹,外卵呈桔黄色,放在50m3的水泥池中暂养,水温16℃。 亲蟹入池前,以 1×10-6高锰酸钾浸浴,以杀死聚缩虫等病原生物。 1. 2饵料亲蟹饵料为杂色蛤和沙蚕;蟹苗培育饵料为角毛藻、金藻、蛋黄、轮虫、卤虫等。 1. 3附着基10目密网片,待幼体变齐大眼幼体后立即将处理好(2×10-6高锰酸钾浸泡后)的网片投入幼体培育池中。 1. 4加温设施1台1t汽暖锅炉,育苗用水经预热池预热,加热方式为封闭式盘管加热。 1. 5充气设施5. 5kW鼓风机1台,每个育苗池布40目气石15个。 2主要技术措施2. 1亲蟹蓄养2. 1. 1优选亲蟹挑选活力强,附肢完整,卵块坚实,边缘清晰的抱卵雌蟹。 运输中应注意防止蟹体损伤和外卵离水干燥,以免影响孵化率。 2. 1. 2强化培养亲蟹培养池底铺沙10~15cm,铺沙面积约占池底面积的60%,靠近排水口处留有40%空地,用于投饵、换水和清除残饵。 池顶用黑色薄膜遮严光线。 日投饵量15%,每日换水1/3,每2d清除残饵一次。 亲蟹强化期间注意观察外卵颜色的变化或取卵在显微镜下观察胚胎发育的情况,若外卵颜色呈黑灰带紫,卵膜内原蚤状幼体心跳达到100次/min,说明一两天内孵化,此时需准备幼体池。 2. 1. 3升温方式亲蟹培育强化期间,从入室水温16℃开始逐渐提升温度,每日递升0. 5℃直至20℃稳定待产。 2. 1. 4严格防病通过严格消毒亲蟹池、清池,禁止投喂变质饵料,捡出死蟹等措施消除病根,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同时定期泼洒氟派酸1mg/L或甲醛20×10-6,以抑制细菌及寄生虫的繁生。 2. 2幼体培育2. 2. 1幼体收集将卵发育成熟的亲蟹用40×10-6制霉菌素浸浴20min后清洗干净,移入育苗池中排幼。 幼体密度控制在10万只/m3以内,密度过大,培育困难,终成活率较低,甚至导致培育失败。 2. 2. 2水温控制幼体培育期温度以21~26℃为宜,逐渐提温。 其中,Z1:20~21℃;Z2:21~22℃;Z3:22~23℃;Z4:23~24℃;M:24~26℃,到幼蟹后逐渐降至自然水温。 2. 2. 3充气气石密度为1个以上/m2,Z1~Z2充气量为微波状;Z3~Z4充气增强,至大眼幼体及仔蟹期为沸腾状。 换水时,随着水位的变化,及时调节气量,以防止冲破底膜,造成“泛池”。 2. 2. 4水质控制Z1期间日添水20cm;Z2开始换水,日换水量为:Z2 20%、Z3 50%、Z4 60%,大眼幼体及幼蟹期80%~150%,换水温差应小于1℃。 隔日对培育水质进行常规化验,主要水质指标为pH值7. 8~8. 6,DO 4. 5~5. 5mg/L,盐度28‰~30‰,光照500~2000 lx。 2. 2. 5饵料投喂育苗池中提前投放单胞藻作为幼体的开口饵料,密度5万~10万/ml。 幼体培育前期以单胞藻和轮虫为主,中期以卤虫无节幼体为主,结合投喂藻粉、虾片等。 后期以卤虫成体为主,投喂量大致为幼体体重的~150%,投喂间隔时间为3h,这样的投喂方式,能大大减少活体卤虫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2. 2. 6附着基当幼体全部变态为大眼幼体后,向培育池中投放聚乙烯网片,每立方米水体投1平方米网片。 投放时切勿让网片露出水面,以免幼体因干露而死亡。 2. 2. 7病害防治幼体培育期间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生产前对沉淀池、幼体培育池及工具严格消毒;培育用水以5×10-6 EDTA处理;定期使用抗生素(1~2)×10-6抑菌;挂笼前种蟹用40×10-6制霉菌素消毒20min;投喂鲜活轮虫及卤幼,加强幼体营养,提高抗病力。 3结果与讨论3. 1结果3. 1. 1亲蟹培养50只抱卵蟹在室内经20d培育,成活37只,成活率为74%;其中5只卵基本脱落,32只顺利孵化。 3. 1. 2育苗结果从4月15日开始布池到4月25日结束,32只亲蟹共培育出Ⅱ期幼蟹313万只,平均3000只/m3,幼体成活率达13. 8%,各期幼体数量。 3. 2讨论3. 2. 1逐渐平稳提温亲蟹培育提温不宜过快过高,以免造成卵发育不同步。 3. 2. 2饵料幼体培育除要有良好的水质条件外,适口的饵料也是成败的关键。 我们在育苗池中提前投放单胞藻,幼体一排出,就有充足的饵料,变态率和成活率都很高。 3. 2. 3管理及时投放网片附着基,减少相互残杀,提高成活率。 大眼幼体和幼蟹相互残杀严重,特别是对于发育不同步的幼体在一起培育时,就会大吃小,强吃弱。 3. 2. 4病害防治保持正常育苗,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是病害防治。 我们把排幼前亲蟹用40×10-6制霉菌素浸浴20min,基本上抑制住了细菌和寄生虫的繁殖。 发布时间:2025-10-08 11:10:49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4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