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水蛭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 内容: 1. 形态特点水蛭没有可伸缩的吻,咽头固定,口腔内具有3个颚板,体内没有真正的血管系统,由血体腔系统取代。 血体腔液红色,有葡萄状组织。 我国池塘、稻田中分布很普遍的宽体金线蛭身体扁平,体形宽大,略呈纺锤形,长6-20厘米,体宽1. 3-2. 0厘米。 体背部具有5条由细密的黄黑斑点组成的纵线,中央一条颜色深而明显。 腹面淡黄色,杂有断续的纵行不规则的茶褐色斑纹或斑点,中间两条略明显。 体前端较尖,前吸盘相对较小,颚不发达。 2. 生活习性水蛭生活于淡水性水田及沼泽中,喜欢在石块较多、池底及池岸较坚硬的水域生活。 在石块底面较多、水草或藻类较丰富的水域,水蛭相对较多。 一般情况下,水蛭高度聚集在沿岸一带浅水生的植物上或岸上的潮湿土里或草丛中。 自然界中,水蛭多见于石块下、叶腋或枯枝的下面。 晚秋气温低于lO℃时,水蛭进入水边7-15厘米深的松软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天气温升至10℃-13℃时开始出土活动。 水域低于一定的溶氧量时,水蛭就钻出水面,爬到岸边土壤或草丛中。 在较低气压的天气,水中的溶氧量降低,水蛭会向水面或岸上移动。 卵茧通常产在含水量为30%-40%的土壤中,土壤透气性要求良好。 水蛭主要吸食田螺、河蚌、水生昆虫、水蚤等无脊椎动物的体腔液,有时也吸食水面或岸边的腐殖质。 水蛭耐饥力极强,吸一次血能生存3个月以上。 白天躲在石块、土壤或草丛下潜伏,遇有食物时迅速出来取食。 水蛭体表的触觉感受器非常灵敏,可感知微小的水压、水流和气压的变化。 在有水蛭的水沟中,伸一下手指或用小棍轻划一下就会引来水蛭。 风雨来临之前,水蛭可感知气压微弱的变化,迅速爬到岸上的草丛或土壤中躲避。 雨水较大时,它们甚至逃得更远,养殖时尤需注意预防水蛭逃离。 3. 繁殖习性水蛭雌雄同体,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异体交配,体内受精。 交配后1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其中包被卵带,形如蚕茧,排到体外,在湿泥中孵化,温度适宜,经16-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即可开始独立的生活。 水蛭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月中旬,5月中旬为繁殖高峰期。 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或其他较大的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水蛭会受惊逃走,造成空茧。 如环境条件合适、食物丰富、水质良好,幼蛭经4个月左右的生长可达到性成熟。 发布时间:2025-09-27 10:43:07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