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刺参养殖技术,刺参怎么养? 内容: 亲体培育1. 苗种培育场址选择:选择场址应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水质清净、无大量淡水注入、盐度适宜、无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的海区。 2)场区建于风浪较小的内湾,无浮泥,浑浊度较小,透明度大。 3)场区交通便利,尽可能靠近养成场。 4)还应考虑电源,尽量不用或少用自备电设备,以便降低造价及生产费用。 5)地下水应该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及幼体发育要求后才能使用。 2. 苗种培育设施条件:1)育苗室,多采用天然光和自然通风,在布局上应尽可能向阳。 一般长20-50m,宽3-8m左右。 要注意是内设遮光帘,空气要流通,防止水温和室温变化太大。 2)饵料室,要有保种间和单细胞藻大量培养室,饵料培养池和育苗池的比例应在1:3-1:4为宜。 饵料室必须光线充足、均匀、可调,通风条件好,供水和投饵自动化。 3)供水系统,一般采用水泵提水至高位沉淀池,水经过砂滤池过滤、净水池处理,再经过进水管道进入育苗池和饵料池。 4)供热系统,需要采用电热或锅炉加热。 5)供电系统,电能一定要安全、可靠、优质、经济。 3. 亲体选择:刺参的个体越大怀卵量越多,卵的成熟度越好,尽量挑选大的个体作亲参。 应该选择体长在20cm以上、体重大于200g的为好。 自然海区水温15-17℃时,对亲参进行采捕。 4. 亲体培育管理直接采捕的性腺成熟的亲参在采捕后进行短暂蓄养后即可产卵排精,蓄养密度应控制在20头/m3左右,溶氧不能低于5-6mg/mL。 蓄养期间一般不投饵,每日早、晚各换水一次,换水量一般为池水容积的1/2-1/3,换水时清理污物。 不易获得成熟亲参时,可采用升温促熟,提前采捕,入池后,日升温0. 5-1℃,待达到16-17℃恒温促熟,累计积温800-1000℃。 全天充气,冲气量30L/h。 每天全量换水一次。 亲体饵料可用天然饵料也可以用人工配合饵料,如海藻粉或海带粉混合含有泥沙的饵料,日投饵量为海参体重的5-10﹪。 5. 成熟性腺特点:性腺变粗,很多性腺可以达10g,很多的个体性腺指数达10%。 雄性生殖腺总分枝肥大,整个精巢被大量精子充满,生殖上皮多数仍有精母细胞。 雌性卵母细胞直径达110-130微米,大小几乎相同的卵母细胞充满整个卵巢。 孵化1. 采卵:刺参采卵可以通过自然产卵和人工刺激产卵两种方法:亲参采捕的时间适宜或人工促熟好,性腺发育充分成熟,可以采用自然产卵法。 刺参往往在傍晚或夜间产卵、排精,排卵过程中要及时收集,同时将过多的正在排精的雄参移走,以免精液过多。 人工诱导产卵可采用温差法、紫外线海水浸泡、阴干流水刺激、KCl注射、解剖法等。 成熟的卵子呈圆球状,直径130-170微米,外被的胶质膜厚约15-16微米。 2. 孵化密度:刺参受精卵的孵化密度较大,一般在100——200个/ml,孵化过程中定时搅动或充气,使卵处于悬浮状态,待发育至囊胚期时,按0. 5个/ml继续培育。 3. 孵化管理:通常在此期间可以静水孵化。 孵化的温度应该在18-22℃,换水相差不能超过1℃。 要不断的定时搅拌。 4. 幼体发育特点:受精后约10min,在卵子的动物极出现极体,隔20min左后出现第二极体。 受精后约1h开始次卵裂。 细胞500个左右时,胚胎进入囊胚期。 受精后16h左右形成原肠期。 而后进入幼体阶段。 28h左右小耳状幼体,5-6d中耳状幼体,8-9d大耳状幼体,10d左右樽形幼体,11d左右五触手幼体,12-13d稚参。 5. 选优:幼体孵后位于水的上、中层的多为发育健壮、体质良好的幼体。 幼体发育到小耳状幼体时,把浮于上、中层的健壮的幼体选入培育池。 方法有拖网法、虹吸法、浓缩法。 苗种培育1. 幼体培育密度:刺参的浮游幼体培养过程中,初期耳状幼体的密度应该控制在1个/mL以内,适合的密度是0. 5个/mL左右,而且幼体密度应随个体的增大逐渐减小。 2. 幼体培育水质条件:刺参幼虫培育盐度应该在26. 2-32. 7‰,pH值应该在6. 0-9. 0之间,溶解氧应该不小于3. 5mL/L。 氨氮对幼体的毒害作用很大,而且氨氮的含量随着溶解氧、温度等变化,要严格控制氨氮的含量,其指标为30-200mg/m3。 3. 饵料投喂:刺参幼体适合的单胞藻饵料是盐藻和角毛藻,可以单独投喂;湛江叉鞭金藻、单鞭金藻等可短期投喂,但是不能长期单独投喂;目前,大多育苗单位都是以单胞藻作为海参育苗的主要饵料,同时多途径开发了许多代用饵料,已开发的代用饵料主要有光合细菌、海洋酵母、面包酵母等。 单独投喂角毛藻初期耳状幼体2万个/(mL*d),中耳状幼体期2. 5-3万个/(mL*d),大耳状幼体3万个/(mL*d)以上。 投喂应该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每天分4-6次投喂。 4. 幼体培育管理幼虫培育过程中要进行充气,3-5m2放一个气石,微充气。 一天换水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1/2。 采用吸底和倒池的方法清除池底的污物,用吸管将池底的污物吸干净,1-2天一次。 要是彻底清除就用倒池的方法,即将幼体通过虹吸的方法转入加有新鲜海水的干净培育池进行培育。 5. 附着变态:目前使用的附着基主要有三种:透明聚乙烯薄膜、透明聚乙烯波纹板及聚乙烯网片。 聚乙烯薄膜需要有框架支撑,聚乙烯板目前大都使用与海胆采苗相同的采苗板及框架,采苗板的规格一般长为40cm、宽33cm、厚0. 5-0. 8mm,波纹的波高1-1. 5cm。 附着基投放前应该进行彻底的清洗与消毒处理。 波纹板平挂效果较好,附着量为1-2个/cm2;竖插效果次之,附着量为0. 5-0. 6个/cm2;塑料薄膜片效果较差,附着苗量为0. 3-0. 5个/cm2。 一般情况下,当出现少量的樽形幼虫的,应在池底铺放附着基,第二天就应该投放附着基。 适宜的附着密度应该控制在1头/cm2以内。 附着片平倾、斜放,以60度角为宜。 6. 稚参培育方法:幼体附着后投喂活性海泥、鼠尾藻磨粉液等沉性饵料。 海泥用300目筛绢过滤后,按每立方水体0. 5-1. 5L投喂,每日2次。 体长2mm后,采用含底硅藻的活性海泥和鼠尾藻磨碎液投喂。 鼠尾藻前期用200目,中期用80-40目筛绢网过滤,每日分2次投喂,日投喂量为30-100mg/L。 稚参完全附着后,一般每天换水两次,每次换水1/3-1/2。 也可以采取流水培育。 7. 病害防治:稚参期间主要的病害为桡足类,不但与稚参争夺饵料,还可以挠坏稚参体表,造成稚参骨片脱落而死亡。 此外,由于此阶段水温高,细菌滋生快,易引起稚参溃烂解体。 前者用2-8mg/L的敌百虫泼洒,2-24h后大量换水可以灭除。 后者预防可以用3-5mg/L氯霉素或青霉素、1-2mg/L呋喃西林3-5d全池泼洒一次,同时是水温控制在26度以下。 发布时间:2025-09-26 09:39:32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