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罗非鱼养殖之冬春季防冻害办法 内容: 龙虾养殖冬春季管理。 饲养罗非鱼繁殖快,抗病力强,生长迅速,成本低,产量高,是农家奔小康致富的好门路。 但是,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抗寒力弱,在冬春季节里,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则会被冻死。 罗非鱼冬春季怎样防冻害呢? 采用室外池塘自然越冬池与水泥池覆盖塑料薄膜保温相结合,能使罗非鱼在冬春季防止冻害。 具体方法是:利用东西边长,南北边短的长方形池并与土池成“T”字形的水泥池作为越冬池。 土池与水泥池交接的地方,在离地面约1米深处有一正方形(长、宽各50厘米)小孔相通,罗非鱼可自由出入。 越冬池面积0. 5亩(其中土池0.3亩,水泥池0.2亩),水深1.2—1.5米。 水泥池的一端上盖一小房子,另一端池顶用竹和木沿池边搭“人”字顶棚架,从池底到棚顶距离约4米,上盖薄膜,与池边连接成一个密封的保温罩,薄膜上下各盖一层疏网,以防大风揭开,池边周围设上几个活动窗帘。 越冬池小房子内增设火炉,当水温下降到13℃时,用铁锅把水煮沸,使蒸汽直接通入室内,火炉的烟囱围绕越冬池壁四周,以提高室内温度,从而控制水温。 这样罗非鱼就能安全越冬了。 罗非鱼越冬的放养量,可根据鱼的规格而定。 规格为每公斤16—30尾,半亩越冬池可放养罗非鱼160公斤,约3500尾。 雌雄鱼比例以3∶1搭配为宜。 越冬前一个月,鱼种要加强培育,多喂豆饼、花生麸等精饲料,使鱼体质肥壮,增强抗寒力。 移养至越冬池后头10天,每天每千尾鱼要投放花生麸1公斤于土池内(水温20℃以下时因罗非鱼摄食能力较低,则应停止投喂);同时,水泥池不宜严盖薄膜,可将窗帘打开,以避免因环境突变而适应不了。 水泥池严密盖膜后,水温能保持15℃左右。 天气晴朗暖和时,可将窗帘打开,以调节、交换池中空气。 这样,天暖时,罗非鱼可以从水泥池进入土池;当气温下降,罗非鱼又可进入水泥池中,保证其能正常生长。 次年3月,气温逐渐回升。 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就可捞出鱼苗,分别放养繁殖了。 相关推荐水产养殖贴士之罗非鱼养殖防冻技术1. 在池塘北面搭建用尼龙薄膜或稻草覆盖的0. 3米-0. 5米的挡风棚,阻挡北风直接吹到池塘表面,减缓池水交替作用,从而减慢池水降温。 2. 面积较小的池塘或用于亲本、鱼种培育的池塘,可采用全池覆盖塑料大棚方法。 池中放置增氧机,大棚内温度过低时可在棚内烧木炭等增加温度。 有条件的可在池塘底部用热水管注入热水或温泉水,使池塘底部形成热岛,有利于鱼类聚集越冬。 3. 对于面积较大的成鱼养殖池塘,可采用集中越冬法,通过对池塘局部水域的分隔和保温,使鱼类聚集越冬。 4. 网箱保温,可将网箱尽量下沉,保持2米以下水深。 恢复生产时,应做到以下几点:气候好转时应尽早清塘、晒塘,并用生石灰等消毒,清除过多淤泥。 气温回升后,先注水,并放入适量鲢、鳙等混养鱼种;投放早苗时,应注意降低放养密度,投喂优质配合饲料,以保证上半年有一定数量的商品鱼投放市场;对死鱼现象较轻的池塘,由于受长期阴雨天气及为保温大量灌入地下水的影响,应严密注意水质变化,保持水质清新,发现水质偏酸,要用适量的生石灰调水进行全池泼撒,调节酸度,用量为每升10毫克;加强日常管理和巡塘,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以防止因长期低温冻伤导致的水霉病的发生和快速传播,并可用碘制剂治疗因低温导致的水霉病。 罗非鱼养殖防冻技术措施介绍(一)保温技术要点1、在池塘北面搭建用尼龙薄膜或稻草覆盖的0. 3-0. 5m的挡风棚,阻挡北风直接吹到池塘表面,减缓池水交替作用,从而减慢池水降温。 2、面积较小的池塘或用于亲本、鱼种培育的池塘,可采用全池覆盖塑料大棚方法。 池中放置增氧机,大棚内温度过低时可在棚内烧木炭等增加温度。 有条件的可在池塘底部用热水管注入热水或温泉水,使池塘底部形成热岛,有利于鱼类聚集越冬。 3、对于面积较大的成鱼养殖池塘,可采用集中越冬法,通过对池塘局部水域的分隔和保温,使鱼类聚集越冬。 4、网箱保温:可将网箱尽量下沉,保持2m以下水深。 (二)恢复生产技术要点1.气候好转时应尽早清塘、晒塘,并用生石灰等消毒,清除过多淤泥。 气温回升后,先注水,并放入适量鲢、鳙等混养鱼种。 2. 投放早苗时,应注意降低放养密度,投喂优质配合饲料,以保证上半年有一定数量的商品鱼投放市场。 3.对死鱼现象较轻的池塘,由于受长期阴雨天气及为保温大量灌入地下水的影响,应严密注意水质变化,保持水质清新,发现水质偏酸,要用适量的生石灰调水进行全池泼洒,调节酸度,用量为10mg/L。 4.加强日常管理和巡塘,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以防止因长期低温冻伤导致的水霉病的发生和快速传播,并可用碘制剂治疗因低温导致的水霉病。 冬春季肉鸡养殖技术关键1冬春季肉鸡养殖原则落实好“三防”工作,即防疫、防火、防煤气中毒。 处理好保温与通风工作,氨气味必须有效去除,落实标准化管理相关要求。 2预防煤气中毒煤气中的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的气体,比空气比重小既常说比空气略轻,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氨气。 一氧化碳对血红蛋白有巨大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一旦接触后立即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但解离时比氧合血红蛋白缓慢3600倍,故一氧化碳一经吸入即与氧争夺血红蛋白的结合,使血液的带氧能力发生障碍,造成机体急性缺氧血症,使组织缺氧。 同时一氧化碳浓度高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而抑制细胞的呼吸过程,阻碍对氧的利用。 由于中枢神经对氧最敏感,故首先受害发生神经细胞机能障碍,使机体各脏器失调而发生一系列症状。 初期,鸡只躁动不安、鸣叫,继而双翅和头部伏地、张口喘气;最后,鸡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头颈后仰、惊厥、昏迷死亡。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在进苗前对煤炉等设备要进行维修或更换;保温舍内薄膜始终留有“通风换气带”;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加通风换气工作;出现雏鸡大量死亡时,要及时打开顶层和四周薄膜,以通风换气为第一首要工作,抬出有问题的煤炉,在饮水内加入红糖、葡萄糖或维生素C等营养解毒药;鸡只死亡稳定后进行保温,后期增加肠道和营养药物;雏鸡运输要注意适当通风,确保不出现闷死鸡。 3疾病防治少接触外来人员,并做好外来人员或车辆、器具的消毒工作;病死鸡正确及时处理(消毒水浸泡后深埋等无害化处理);病鸡不得在鸡舍内外饲养;鸡粪是最大传染源,卖完鸡后,鸡粪要及时清扫并必须打包处理。 公鸡或母鸡先卖完时,可及时清扫鸡粪,减少病菌扩散。 做好鸡舍内及地面消毒和器具定期消毒,空栏期卫生消毒从卖完鸡就要开始贯穿整个饲养过程。 做好鸡舍外运动场、水沟、日常带鸡喷雾(3日龄温水2天1次,饮水、滴口鼻眼疫苗前后3天不消毒)、水箱水管、饮水器、料桶等消毒工作。 饮水器每日清洗消毒1次、水管7天清洗消毒1次,用药后及时冲洗;料桶脏污及时清扫干净。 疫苗免疫是预防疫病的关键和基础。 油苗不能存放在有阳光照射区域或寒冷季节不能放在室外,避免结冰失效。 油苗使用前必须摇晃均匀,并在注射过程中可多次摇匀。 卫法囊、新支二联、I系苗等冻干苗:要使用保温桶加冰运输,需保存要放在冰箱冷藏室2~8℃,不能过冷结冰或过热融化。 疫苗确保现配现用,配好后在1h内必须要全部用完。 4保温与通风基本原则:看鸡施温,日低夜高缩小温差,不脱温。 看鸡施温:温度适宜,鸡只舒适,分散均匀,卧地休息;鸡只偏冷,堆挤在一起或炉子边;鸡只偏热,远离煤炉,张嘴喘气。 适宜的温度利于鸡只的生长,过冷或过热会导致鸡只不适或消耗过大,从而影响生长;要确保适宜的温度,必须要有较好的保温设施或设备才能完成。 地炉保温:通过对小煤炉、热风炉及地炉保温方式的使用对比,地炉保温存在四大优势。 即:能确保均衡的地温;操作方便、可节约劳力;可使用低价烟煤或废旧物,节省费用;安全,舍内空气质量较好。 控制好温度和温差:做好隔温缓冲间。 进入寒冷季节,白天和夜晚存在较大的温度差异;白天温度要控制低一些,晚上温度要控制高一些,这样可减少因夜晚降温幅度较大所产生的较大温差变化,从而减少鸡只产生冷应激和发病。 合理通风的基本原则:确保适宜的温度下,最大通风量。 通风顺序:“先上面后下面,先里面后外面”、“早晚适当通风,中午加强通风”;通风要逐步逐级进行,不能过急;在通风换气时要防止冷风直吹鸡体。 通风适宜标准:以人进鸡舍感觉不闷,感觉不到刺眼、鼻为宜。 保温和通风往往会发生矛盾,在鸡舍内环境较差情况下,确保保温的同时应加强通风,也就是说宁可多添加热源,也要进行通风换气。 夜晚,天气较冷时,也要适当进行一定的通风。 5有效去除氨气味去除氨气味经常使用三种方法。 物理性:安装排气风扇,合理的通风,安装抽风排气扇,利于去除鸡舍内氨气、杂质、病菌等,加装温控设备可确保温度适宜情况下自动抽风换气。 化学性:使用“除氨剂”。 更换垫料:在40d左右更换1次垫料。 低温寒潮期罗非鱼防冻技术措施一、保温措施1、在池塘北面搭建简易棚架式挡风棚,棚上用0. 3-0. 5mm白色塑料薄膜铺盖,或棚顶覆盖0. 2-0. 3米厚稻草,以阻挡寒冷北风直接吹到池塘水表面,减少冷空气直接吹刮池塘水、对流散热,从而减慢池水降温程度。 2、面积较小的池塘或用于培育亲鱼、越冬鱼种的池塘,可采用全池搭建覆盖有白色塑料薄膜简易大棚方法。 池中每2-3亩安置1台1. 5千瓦水车式增氧机增氧,大棚内温度过低时可在棚内烧稻草增加温度。 有条件的可在池塘底部用热水管注入热水或温泉水,使池塘底部、局部区域形成水温较高的“暖窝”,有利于鱼类聚集“暖窝”越冬。 3、对于面积较大的成鱼养殖池塘,可采用越冬鱼集中越冬法,通过对池塘局部水域采取分隔和建保温设施,使鱼类聚集越冬。 4、越冬期不要拉网捕捞鱼类,以免操作不当碰伤鱼体引发水霉病发生。 二、恢复生产技术要点1、气候好转时应尽早清塘、晒塘,并用生石灰等消毒,清除过多淤泥。 气温回升后,先注水,并放入适量鲢、鳙等混养鱼种。 2、投放早春鱼苗时,应注意降低放养密度,投喂优质配合饲料,以保证上半年有一定数量的商品鱼投放市场。 3、对死鱼现象较轻的池塘,由于受长期阴雨天气及为保温大量灌入地下水的影响,应严密注意水质变化,保持水质清新,发现水质偏酸,要用适量的生石灰调水进行全池泼洒,使池水PH值保持在6. 5—7. 0之间。 4、加强日常巡塘管理,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以防止因长期低温冻伤导致的水霉病的发生和快速传播,并可用主要成分中草药的“水霉净”治疗因低温导致的水霉病,使用量0. 3-0. 5ppm。 或者全池泼洒一次浓度为0. 4ppm甲基蓝。 冬春季罗非鱼车轮虫指环虫并发病的防治技术罗非鱼的抗病力较强。 但在华南地区的冬季和早春,因气候多变,水温较低,罗非鱼的抗病力也会下降。 一些病原体,如车轮虫和指环虫常会乘虚侵袭,引发鱼病,给越冬亲鱼或鱼种带来严重危害。 笔者在海南某公司就曾接诊到一起在塑料大棚覆盖的池塘产卵箱内,亲鱼大面积暴发车轮虫和指环虫并发病的病例。 后经综合治疗,终将该病治愈。 一、发病症状初起亲鱼吃食量明显减少,病鱼体色加深,鱼群不安地浮在水体上层漫游,病情严重者跳跃,上下窜动,狂游打转,最后游动缓慢,呼吸困难,浮在水面死去。 发病后期,整塘基本不吃食,每天死鱼一二百尾。 发病前后有二十多天,损失较大。 取病鱼检查,肉眼可见鱼体表黏液较多,有掉鳞充血的现象;鳃部乌红充血,肿胀,黏液较多;有的病鱼双眼突出,眼晶体混浊、瞎眼。 镜检发现鳃上有大量车轮虫和较多指环虫,鱼体表也有许多车轮虫。 根据症状判断,该病主要是由车轮虫感染为主,指环虫合并感染的并发病,有的鱼因伤口发炎表现为赤皮病症状,有的双眼突出或瞎眼是因池塘上长期覆盖塑料大棚,里面空气不流通,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含量过高所致。 二、治疗方法①白天打开池塘四周覆盖的薄膜,让池内外空气流通交换;②立即用0. 7g/m3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同时显微镜观察施药前后杀虫效果;③当发现泼洒和浸浴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基本无效后,马上用45%代森铵乳剂先作小水体药效和药害试验,证明有效无害后,再对全部发病池用0. 5ml/m3浓度的代森铵全池泼洒,施药12小时后再镜检,车轮虫和指环虫全被杀死;④施用代森铵2-3天后,池塘换水,再用0. 3g/m3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防治赤皮病和其他细菌性疾病。 通过上述综合治疗,此次罗非鱼车轮虫和指环虫并发病及其他综合症得以痊愈。 三、防治体会①越冬前对越冬池最好能干塘曝晒,彻底清塘消毒,杜绝病原虫体;②罗非鱼下塘前应用高锰酸钾20毫克/升(20℃)浸浴20-30分钟,或30毫克/升聚维酮碘(1%有效碘)浸浴5分钟下池。 用食盐消毒效果不佳;③坚持每天巡塘检查,发现异常病鱼应马上观察镜检,确诊病因,及时对症下药防治;④目前在华南地区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治疗车轮虫病基本无效,用0. 5ml/m3代森锌泼洒效果特好;⑤也可用0. 3ml/m3代森锌粉剂全池泼洒,疗效同代森铵。 罗非鱼养殖之越冬技术要点罗非鱼越冬,关键要掌握越冬入池的时间、鱼池消毒、放养密度、水质和水温的调节、饲养管理、病害防治等技术。 一、入池时间应在低温到来之前,抓紧完成入池工作。 二、消毒越冬前,应对鱼池及管道、渠道先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他消毒药物进行处理。 三、越冬鱼的选择应选择体质肥满、鳞片无损伤、体表富有粘液的鱼。 在塘泥中捡来的鱼切勿入池。 四、水温及其调节鱼由池塘进入越冬池后,在开始的7天~10天内,应尽量将水温调节在20℃~25℃之间,越冬期水温宜保持在16℃~20℃之间,应防止水温的突然变化,更应防止水温降到致死温度之下。 另外,还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做好必要的增温准备。 五、增氧越冬期内要经常进行水质分析,注意观察鱼群的浮头情况,及时采取增氧措施,溶解量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 六、排污与换水越冬期内应定期排污和换水,以保持较好的水质。 每周应吸污或冲污1次~2次,每3天~4天换池水30%左右。 七、放养密度一般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养亲鱼15尾~25尾或放养10厘米以下鱼种200尾。 条件好的池子,每立方水体可放养亲鱼30尾~40尾或放养鱼种400尾~500尾。 八、节制喂食应根据水温高低、鱼群的摄食活动情况适当投饵。 饵料以青糠为主,并投喂青菜。 但罗非鱼贪食,排便多,易污染水质,因此应适当控制饵量。 九、预防鱼病进越冬池前应对鱼体进行消毒,用1千克~1. 5千克食盐加50千克清水浸洗。 每月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轮流泼洒消毒1次~2次。 适当控制越冬池的放养量,过高的放养密度必须相应增加投饲量,池水转肥易造成缺氧。 罗非鱼养殖之溃烂病防治技术罗非鱼溃烂病(溃疡症)此病由细菌引起,为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 发病早期,在鱼头部、躯干和鳍条等处有不同程度地充血、出血病灶,病灶周围鳞片松动,并有部分脱落,随着病情发展,病灶逐渐溃烂,严重时可烂及骨骼。 肝呈褐色,胆囊肿大呈墨绿色。 这种病是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和越冬期间,由于放养度高、水温变化大、水质差、饲养管理不好所致。 从鱼种到亲鱼都可以患此病。 防治方法:(1)加强饲养管理。 越冬期间水温要保持在20℃左右,同时还要保持优良的水质,增强鱼体抗病能力。 (2)鱼池在放鱼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3)室外水温下降到20℃左右时,必须及时将罗非鱼搬入越冬池。 鱼进越冬池前,必须用盐水(每100千克水含盐4干克).浸浴5—10分钟,以消除体表病原体(4)越冬期间.每月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体用生石灰量为20克,以改善水质。 (5)越冬期间,每月还需泼洒漂白粉I次,体用漂白粉量为2克。 治疗方法:(1)在疾病早期,将病鱼转入水质优良、水温稳定的水体中,并投喂优质饲料,病情会逐渐好转。 (2)亲鱼可在背部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干克鱼注射量为20毫克,即可治愈。 发布时间:2025-02-10 08:43:05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3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