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鲟鱼养殖的水质控制技术介绍 内容:   养殖鲟鱼对水质控制当中最主要的是水温和溶氧的控制。 本文介绍了鲟鱼对水质的要求以及水温的调节、冬季的水质管理等工作。 养殖鲟鱼对水质控制当中最主要的是水温和溶氧的控制。 鲟鱼是广温性鱼类。 可存活温度为0~30℃,如史氏鲟最适生长水温为18~22℃。 因此,低温时适当增加水温是必要的,鲟鱼最高耐受温度为33℃,在夏季,养殖池需有遮阳或降温设施。 鲟鱼需要高溶氧,在鱼苗、鱼种阶段养殖一定要保证全池溶解氧均达到6毫克/升以上,水流速度要控制在0. 2米/秒之内。 1、水质要求在一些地区,面临着水库水或河水水源缺乏或地表水质污染的情况,如果地下水丰富可用,可以使用地下水或井水养殖鲟鱼。 以井水养鱼首先必须充氧曝气以增加溶氧、排除有害气体、使铁等离子沉淀出来。 充氧可以用气泵,也可以注入6~12毫克/升的臭氧。 臭氧除了快速增加溶氧外,也有杀灭细菌的效果,采用石灰沉淀法,也能去除水中氯化物。 鲟鱼苗对酸性水比较敏感,死亡率高,水中含氨态氮在0. 5毫克/升以上时,食欲减退,应时刻保持水质清新,水源应无污染。 鲟鱼对水质的要求有:透明度30厘米;溶氧量6毫克/升;pH值7~8;温度18~28℃;氨氮0. 5毫克/升。 2、水温调节需特别注意的是,鲟鱼对氯特别敏感,池水中不能过量放入含氯分子的物质,如漂白粉等。 生产商品鲟鱼时,为了加快生长,要将水温尽力调节在最适水温区间18~25℃。 秋、冬季水温最好不低于4℃;夏季池塘水温不要超过28℃,28℃是鲟鱼停止摄食的温度。 如果发现水温过高应及时注水,昼夜加大供水量,停止投饵,以恢复水质的良好状态。 冬季水温低,鱼类的免疫力下降,加上长期得不到食物,会逐渐消瘦,并容易感染各种细菌。 因此,越冬前应强化培育,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增强鱼的体质和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 只要水温不低于5℃,都应该坚持投喂。 为防止鱼带病越冬,应在越冬前进行鱼病的检查和治疗。 发布时间:2025-02-10 08:20:19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3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