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龙虾养殖:小龙虾人工繁育技术 内容: 【www. ohei. cn - 养殖小龙虾技术】亲虾选择可在上年9-10月或当年3-4月选择亲虾,要求体重30-50g,附肢齐全,健康无病,活动力强,雌雄比例为2-3:1。 雌雄龙虾在外形上特征明显,容易区别。 1、达性成熟的龙虾,雄性个体明显大于雌性。 2、雄性龙足粗大,龙足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软疣,雌性龙足相对较小,大部分雌足上没有红色软疣,即便有颜色也偏淡。 3、雄性的生殖孔开口在第5对步足基部,雌性生殖孔则开口在第3对步足基部。 4、性成熟的雌虾腹部膨大,雄虾腹部相对狭小。 亲虾培育亲虾池面积以1200m2左右为宜,底质以壤土为好,水深1m左右,池埂宽1.5m以上,有充足良好的水源,建好注、排水口,四周池埂用塑料薄膜或钙塑板搭建以防逃墙,放养前7一10天池塘用50-60kg/亩生石灰干塘消毒。 消毒后经过滤(防野杂鱼入池)注水深1m左右,施入腐熟畜禽粪500-800kg/亩培肥水质。 池内放人供虾攀缘栖息的隐蔽物,如树枝、树根、竹筒等,并移栽一些水草。 亲虾池可投放亲虾40-60kg/亩,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浴10分钟,以杀灭病原体。 为充分利用水体和调节水质,同时可混养鲢、鳙鱼50-100尾/亩。 培育期间,可投喂新鲜水草、豆饼、麦麸或配合饲料,并添加一部分动物性饲料。 如切碎的螺蚌肉、畜禽屠宰下脚料等。 日投喂量:3月份为亲虾体重的2%-3%,4月份4%一5%,5月份以后6%一8%,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以傍晚为主,占日饵量的70%。 同时加强水质管理,每10-15天换新水1次,每次换水1/3;每20天用生石灰10-25g/m2兑水泼洒1次,以保持良好水质,促进亲虾性腺发育。 亲虾繁殖4-5月,水温20以上时,亲虾开始交配。 受精卵在雌虾腹中孵化为稚虾,孵化时间需40一70天。 稚虾孵化后在母体保护下完成幼虾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 稚虾一离开母体,就能主动摄食,独立生活。 当发现繁殖池中有大量稚虾出现时,应及时采苗,进行虾苗培育。 亲虾越冬龙虾的生存水温最低值为5℃。 但当水温低于9℃时,3厘米左右的虾在越冬期间死亡率很高,成虾虽能生存,但2-3个月后也会出现大量死亡。 因此,搞好亲虾的越冬工作,保证越冬期间的水温在16℃一18℃,也是整个 繁殖工作的重要环节。 亲虾越冬的方法与罗氏沼虾相同,常用的越冬方法有塑料薄膜覆盖水池保温法、电热器加温法、温泉水越冬法、工厂余热水越冬法和玻璃室越冬法等,都能达到亲虾安全越冬的效果。 育苗技术龙虾虽然抱卵量不大,但受精率可在98%以上,孵比率可达80%一85%。 问题是在出苗后仔虾生长蜕壳频繁,极易受环境条件制约而影响育苗率。 要提高育苗率,关键要做好如下几点:1、水质要求:龙虾繁育期间,要保持水体相对稳定,水质清新,pH值在6. 5-8之间;防止昼夜水温温差过大;水中溶解氧应保持5. 6毫克/升以上。 2、水体环境:水面一定要有水浮莲(占1/3),水底最好有水草,并有隐蔽性的洞穴,增加虾苗蜕壳附着物,也便于通过水浮莲洗苗检查掌握出苗时间及虾的生长情况。 进水口加栅栏和过滤网,防止敌害生物入池,同时防止青蛙入池产卵,避免蝌蚪残食虾苗。 同时要防止亲虾攀附逃逸。 3、加强检查:坚持早晚检查出苗情况,当仔虾游离母体后,及时捕捉亲虾返回亲虾池再培育,尽量减少盘点过池,操作也要特别小心,避免对抱卵的亲虾和刚孵出的仔虾造成影响。 4、保证供饲:适时培养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供刚孵出的仔。 扩展阅读龙虾养殖:小龙虾的人工养殖技术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又称克氏螯虾、红色沼泽螯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螯虾亚目,刺姑科,原螯虾属。 原产北美洲,1918年由美国引进日本,1929年由日本引进我国,现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近年来,该虾一直市场火爆,价格攀升,供不应求,开发前景广阔。 养殖前景克氏原螯虾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病害少,耐低氧,能在池塘、河沟、湖泊、稻田、沼泽地等水体中生长繁殖,而且能较长时间离水或穴居,对不良环境的耐受力很强,运输方便,运输成活率高。 这是其他虾类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克氏原螯虾苗种易繁育,可自繁自育,不需复杂的设备,技术简便,饲料易解决,适宜人工养殖。 一般池塘精养每亩产量在400公斤、利润在1600元以上。 市场前景目前,克氏原螯虾人工养殖量少,主要靠天然捕捞应市,其自然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国际国内市场消费需求。 欧美国家是克氏原螯虾的主要消费国,在美国该虾不仅是重要的食用虾类,而且是垂钓的重要饵料,年消费量6~8万吨,自给能力不足1/3。 欧盟和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螯虾量达2万吨。 瑞典更是螯虾的狂热消费国。 每年瑞典举行为期3周的螯虾节,全国上下不仅吃螯虾,而且人们在餐具、衣服上绘制螯虾图案,情景十分隆重,瑞典每年进口克氏原螯虾就达5~10万吨。 西欧市场一年消费克氏原螯虾6~8万吨,而西欧自给能力仅占总消费量的20%。 近年来,国内克氏原螯虾消费量猛增,已成为城乡大部分家庭的家常菜肴。 在武汉、南京、上海、常州、无锡、苏州、淮安、合肥等大中城市,一年消费量都在万吨以上。 这些大中城市,一个晚上全市饭店、大排档的克氏原螯虾销售量在1. 5万公斤左右。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合肥每晚能卖出150公斤螯虾以上的饭店和排档有30余家;每晚卖50公斤的有100多家;每晚卖10~20公斤的小摊档则数不胜数。 南京市每年6~9月份,日消费螯虾达70~80吨。 从目前消费水平看,国内外市场克氏螯虾缺口极大,发展人工养殖大有钱途。 加工前景克氏原螯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达16%~20%,干虾米蛋白质含量高达50%以上,高于一般鱼类,超过鸡蛋的蛋白质含量。 虾肉中锌、碘、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高于其它食品,且肌肉纤维细嫩,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不仅如此,该虾出肉率达20%左右,可加工虾仁、虾尾,且从甲壳中提取的甲壳素、几丁质和甲壳糖胺等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烟草、造纸、印染、日化等领域,加工增值潜力很大。 形态特征小龙虾体型粗壮,甲壳厚,呈深红色。 体表披一层尖硬的几丁质外壳,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共21节组成,头胸部稍大,头部有触须3对,触须近头部粗大,尖端小而尖。 胸部有步足5对,1~3对步足末端呈钳状,4~5对步足末端呈爪状。 第2对步足特别发达成为很大的螯,雄虾的螯比雌虾的更发达。 小龙虾尾部有5片强大的尾扇,雌虾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均向内弯曲爬行或受敌害攻击时,保护受精卵或稚虾免受伤害。 生活习性小龙虾对水环境要求不严,在PH值为5. 8~8. 2,温度为15℃~40℃,溶氧量不低于1. 5毫克/升的水体中都能生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自然越冬。 最适宜小龙虾生长的水体PH值为7. 5~8. 2,溶氧量为3毫克/升,水温为20~30℃。 小龙虾喜温怕光,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光线强烈时即沉入水体或躲藏到洞穴中,光线微弱或黑暗时开始活动,通常抱住水体中的水草或悬浮物将身体侧卧于水面,并有掘洞的习性,掘的洞穴深度在50~80厘米。 食性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各种鲜嫩水草、水体中的底栖动物、软体动物、大型浮游动物、鱼虾尸体及同类尸体都是其喜食饵料,人工投喂的饲料也很喜食。 幼体第一次蜕壳后开始摄食浮游植物及小型枝角类幼体、轮虫等。 小龙虾比较贪食,饵料不足时会同类相残,以大吃小,正蜕壳或刚蜕壳的软壳虾最易被残食。 繁殖习性小龙虾一年多次产卵,在天然环境中9~12月龄性成熟,已达性成熟的个体重一般为30~100克。 交配季节一般在4月下旬至7月,群体交配的高峰期在5月,一年可产卵3~4次,每次产卵300~800粒。 交配前雌虾先进行生殖蜕皮,约2分钟即可完成蜕皮过程。 交配时雌虾仰卧水面,雄虾位其上以螯足钳住雌虾前螯,步足抱住雌虾将交接器插入雌体,交配时间10~30分钟。 交配后3~10小时,雌虾开始产卵,受精卵粘附在腹肢上进行发育。 胚胎发育长短与水温高低密切相关,水温较高孵化时间短,水温较低则孵化时间延长。 一般5~8周后孵化出幼体。 蜕壳与生长小龙虾是通过蜕壳来实现体重和体长生长。 蜕壳后,新的壳体于12~24小时后即硬化。 蜕壳与水温、营养及个体发育状况密切相关。 幼体一般4~6天蜕皮一次。 如果水温高、食物充足,则蜕皮间隔时间短。 在水温适宜、饵料充足的条件下,虾苗经3~4个月的生长,体长可达8~12厘米,体重15~20克,最大可达30克以上。 小龙虾苗种繁育随着近两年龙虾的火爆,很多人都加入到了龙虾养殖大军中,所以在这鱼龙混杂的行业中,会有很多人不熟悉小龙虾苗种的繁育。 有的是在藕塘繁育,当然最早的是在小龙虾成虾养殖池直接开展小龙虾苗种繁育。 在现在这个阶段,小龙虾都在开始打洞繁殖,在原塘里进行苗种繁育,当然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就是投资少,管理简单。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一是繁苗数量无法准确把握,苗种繁育过多,成虾养殖规格小,水草保护难度大,养殖风险高,并且小龙虾品质较差,二是近亲繁殖,小龙虾个体会越来越小。 一、苗种繁育外部条件:1. 加强捕捞,清除池塘中的所有敌害生物。 对于小龙虾来说,池塘中所有的鱼,虾,蟹,老鼠,鸟,青蛙等都是苗种的敌害。 所以育苗前一定要除杂。 2. 施肥:小龙虾孵化生长需要营养,需要饵料,并且刚破膜出来的小龙虾不可能进食,所以需要施肥增加水体营养,培育天然饵料。 3. 水草养护,密度合适,营造好的生态环境二、种质改良:成虾养殖超过两年的,要考虑小龙虾种质退化的问题,在在7~9月份引进外源亲虾,引进的时候你定要距离远一些,确保引进的小龙虾种质优良。 在养殖两年以上的,可以考虑彻底清一次塘,将塘里的虾都清除掉,重新放种虾进行繁殖,或者第二年直接放虾苗。 三、数量控制:对于种虾数量的控制,这是不好把握的一个量,量过大,第二年种虾过多,量过小,第二年虾苗少。 但是通过前面两年对养殖塘里的情况了解,有的塘里有很多洞,但是第二年虾苗也很少,当然这基本是敌害生物的问题,出去外部因素,只要养过一年的,在7~9月份塘里有虾的,第二年虾苗基本都不会少。 所以我们在放种虾的时候,一定不要贪心。 一般塘里放种虾是雌雄比例为2~4:1,这样可以尽可能多的进行产子育苗。 淡水小龙虾成虾池繁育小龙虾种苗技术 条件不允许单独进行小龙虾种苗繁育的小龙虾养殖户也可以在成虾池进行龙虾种苗的培育工作: 1、池塘准备 在投放小龙虾亲虾前,应对池塘进行整洁和整修,清除多余淤泥修建防逃设施,清除池埂四周的杂草,这样有利于亲虾的掘穴、交配和产卵。 进行必要清野、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及疾病源,进水时要对水进行彻底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池塘,进水后要种植或移植水生植物,面积要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 同时,要增设一定量的人工隐蔽物。 初次进水,深度要稍高一些,保持在1m以上。 适当施放部分基肥,一般每亩施放腐熟有机肥200公斤左右。 2、亲虾投放 亲虾的投放要在晴天的早上进行,避免阳光直射,要注意分散和多点投放,不要集中于一点放养。 投放外购亲虾时,必须让亲虾充分汲水后方可投放,亩投放亲虾量控制在40公斤以下,雌雄比例为(1. 5-2. 0):1,也可直接投放抱卵亲虾,亩投放量控制在30公斤左右,适当搭配5%雄性亲虾,防治抱卵亲虾经过搬动后受精卵脱落,放养雄性亲虾可以再次交配产卵。 也有在前一年养殖的基础,有意识地留下部分成虾不予捕捞,作为亲虾在池中饲养后繁育种苗,关键是留下的数量要估算准确。 3、日常管理 投放亲虾后,必须加强投喂动物性饲料,以保证亲虾繁殖对营养的需求。 经过一至两个星期的精心培育,亲虾会逐步掘穴交配产卵。 一旦大部分亲虾进洞后,可逐步排出部分池水,水深控制在60cm左右。 在加强投喂饲料的同时,要经常检查亲虾的抱卵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适时追肥培育水质,使早期繁育后离开母体的稚虾能及时得到充分适口、营养丰富的天然饵料。 当发现亲虾大量抱卵或有一定量的仔虾时,要及时捕出雄性亲虾及产过苗的雌雄亲虾,尽量减少亲虾的存塘量,为抱卵亲虾受精卵的孵化和离开母体的稚虾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到11月份,气温逐步降低,大量的亲虾及大规格的幼虾已陆续进洞,有的洞口甚至已经用泥土封死(整个越冬期间洞口都是封闭状态),此时应逐步加深池水,直到加至比洞口稍低的部位,力保洞中有一定的水位或相对潮湿。 小龙虾苗种人工繁育技术的五个关键措施1. 亲虾选择:可在上年9~10月或当年3~4月选择亲虾。 亲虾宜挑选10月龄以上、体重30~50克、附肢齐全、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躯体光滑、无附着物、活动能力强的个体,雌雄虾比例为2∶1或1∶1。 同龄虾雄性个体明显大于雌性个体;体长相近的虾,雄性的螯足粗大,螯足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软疣,雌性螯足相对较小,大部分雌虾在螯足上没有软疣,即使有颜色也偏淡;雄虾的生殖孔开口在第5步足基部,雌虾生殖孔开口在第3步足基部;性成熟的雌虾腹部膨大,雄虾腹部相对狭小一些。 2. 亲虾培育:亲虾培育池一般采用土池,面积视规模而定。 池水深0. 5~1米,池埂宽1. 5米以上。 建好进排水系统后,四周池埂用塑料薄膜或钙塑板搭建防逃墙。 亲虾培育池须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且溶氧高,特别是强化培育期间的水体溶氧量要求在4毫克/升以上。 池中开挖几条小沟渠,方便收集虾苗时操作。 亲虾放养前15天,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消毒,同时施入500~800公斤腐熟畜禽粪培肥水质。 然后,经过滤(防野杂鱼入池)注入新水,在池内放入供虾攀缘栖息的隐蔽物,如树枝、树根、竹筒等,并移栽一些水草,水草面积约占培育池面积的1/3。 3. 亲虾放养:放养密度应适当,通常9~10月选留的亲虾每亩放养100~150公斤,3~4月选留的亲虾每亩放养80~100公斤。 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浴虾体10分钟。 培育期间要加强饲料投喂,可投喂新鲜水草、豆饼、麦麸或配合饲料,并添加一部分动物性饲料,如切碎的螺蚌肉、畜禽屠宰下脚料等。 3月的日投喂量为亲虾体重的2%~3%,4月为4%~5%,5月为6%~8%,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傍晚投饵量占70%。 同时加强水质管理,视水色、透明度及天气情况加水和排水。 一般每隔10~15天换水1次,每次换池水的1/3。 每隔20天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25克化水全池泼洒1次,以保持良好水质,促进亲虾性腺发育。 4. 繁殖与孵化:4~5月,水温达18℃以上时,亲虾开始交配。 交配时,雄虾将精子排入雌虾纳精囊内,并保存到产卵前。 受精卵在雌虾腹部附肢游泳足的刚毛上孵化为稚虾,适宜孵化温度为22~28℃。 水温在18~20℃时,孵化期为30~40天;水温在25℃时只需15~20天。 当发现繁殖池中有大量稚虾出现时,应及时采苗。 5. 虾苗培育:苗池以20~40平方米、水深0. 6~0. 8米的水泥池为好,也可选择面积1~3亩、坡比1∶2、水深0. 5~1米的土池,水源须充足,水质较好,进、排水方便,防逃设施较好,稚虾放养量一般为每平方米150~230尾。 小龙虾的人工养殖技术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又称克氏螯虾、红色沼泽螯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螯虾亚目,刺姑科,原螯虾属。 原产北美洲,1918年由美国引进日本,1929年由日本引进我国,现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近年来,该虾一直市场火爆,价格攀升,供不应求,开发前景广阔。 养殖前景克氏原螯虾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病害少,耐低氧,能在池塘、河沟、湖泊、稻田、沼泽地等水体中生长繁殖,而且能较长时间离水或穴居,对不良环境的耐受力很强,运输方便,运输成活率高。 这是其他虾类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克氏原螯虾苗种易繁育,可自繁自育,不需复杂的设备,技术简便,饲料易解决,适宜人工养殖。 一般池塘精养每亩产量在400公斤、利润在1600元以上。 市场前景目前,克氏原螯虾人工养殖量少,主要靠天然捕捞应市,其自然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国际国内市场消费需求。 欧美国家是克氏原螯虾的主要消费国,在美国该虾不仅是重要的食用虾类,而且是垂钓的重要饵料,年消费量6~8万吨,自给能力不足1/3。 欧盟和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螯虾量达2万吨。 瑞典更是螯虾的狂热消费国。 每年瑞典举行为期3周的螯虾节,全国上下不仅吃螯虾,而且人们在餐具、衣服上绘制螯虾图案,情景十分隆重,瑞典每年进口克氏原螯虾就达5~10万吨。 西欧市场一年消费克氏原螯虾6~8万吨,而西欧自给能力仅占总消费量的20%。 近年来,国内克氏原螯虾消费量猛增,已成为城乡大部分家庭的家常菜肴。 在武汉、南京、上海、常州、无锡、苏州、淮安、合肥等大中城市,一年消费量都在万吨以上。 这些大中城市,一个晚上全市饭店、大排档的克氏原螯虾销售量在1. 5万公斤左右。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合肥每晚能卖出150公斤螯虾以上的饭店和排档有30余家;每晚卖50公斤的有100多家;每晚卖10~20公斤的小摊档则数不胜数。 南京市每年6~9月份,日消费螯虾达70~80吨。 从目前消费水平看,国内外市场克氏螯虾缺口极大,发展人工养殖大有“钱”途。 加工前景克氏原螯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达16%~20%,干虾米蛋白质含量高达50%以上,高于一般鱼类,超过鸡蛋的蛋白质含量。 虾肉中锌、碘、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高于其它食品,且肌肉纤维细嫩,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不仅如此,该虾出肉率达20%左右,可加工虾仁、虾尾,且从甲壳中提取的甲壳素、几丁质和甲壳糖胺等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烟草、造纸、印染、日化等领域,加工增值潜力很大。 形态特征小龙虾体型粗壮,甲壳厚,呈深红色。 体表披一层尖硬的几丁质外壳,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共21节组成,头胸部稍大,头部有触须3对,触须近头部粗大,尖端小而尖。 胸部有步足5对,1~3对步足末端呈钳状,4~5对步足末端呈爪状。 第2对步足特别发达成为很大的螯,雄虾的螯比雌虾的更发达。 小龙虾尾部有5片强大的尾扇,雌虾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均向内弯曲——爬行或受敌害攻击时,保护受精卵或稚虾免受伤害。 生活习性小龙虾对水环境要求不严,在PH值为5. 8~8. 2,温度为—15℃~40℃,溶氧量不低于1. 5毫克/升的水体中都能生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自然越冬。 最适宜小龙虾生长的水体PH值为7. 5~8. 2,溶氧量为3毫克/升,水温为20~30℃。 小龙虾喜温怕光,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光线强烈时即沉入水体或躲藏到洞穴中,光线微弱或黑暗时开始活动,通常抱住水体中的水草或悬浮物将身体侧卧于水面,并有掘洞的习性,掘的洞穴深度在50~80厘米。 食性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各种鲜嫩水草、水体中的底栖动物、软体动物、大型浮游动物、鱼虾尸体及同类尸体都是其喜食饵料,人工投喂的饲料也很喜食。 幼体第一次蜕壳后开始摄食浮游植物及小型枝角类幼体、轮虫等。 小龙虾比较贪食,饵料不足时会同类相残,以大吃小,正蜕壳或刚蜕壳的软壳虾最易被残食。 繁殖习性小龙虾一年多次产卵,在天然环境中9~12月龄性成熟,已达性成熟的个体重一般为30~100克。 交配季节一般在4月下旬至7月,群体交配的高峰期在5月,一年可产卵3~4次,每次产卵300~800粒。 交配前雌虾先进行生殖蜕皮,约2分钟即可完成蜕皮过程。 交配时雌虾仰卧水面,雄虾位其上以螯足钳住雌虾前螯,步足抱住雌虾将交接器插入雌体,交配时间10~30分钟。 交配后3~10小时,雌虾开始产卵,受精卵粘附在腹肢上进行发育。 胚胎发育长短与水温高低密切相关,水温较高孵化时间短,水温较低则孵化时间延长。 一般5~8周后孵化出幼体。 蜕壳与生长小龙虾是通过蜕壳来实现体重和体长生长。 蜕壳后,新的壳体于12~24小时后即硬化。 蜕壳与水温、营养及个体发育状况密切相关。 幼体一般4~6天蜕皮一次。 如果水温高、食物充足,则蜕皮间隔时间短。 在水温适宜、饵料充足的条件下,虾苗经3~4个月的生长,体长可达8~12厘米,体重15~20克,最大可达30克以上。 池塘提早繁育小龙虾苗种技术小龙虾交配繁殖的适宜水温为15~25℃,在高温季节,通过人工措施降低池塘水温,可以促使小龙虾提早繁育,进而达到小龙虾提早上市,为养殖户获取更多经济效益。 小龙虾池塘提早繁育苗种技术要点如下:1、清整消毒6月底、7月初,对小龙虾苗种繁育池进行清整消毒,清除杂鱼及存塘小龙虾。 2、放养亲虾7月中旬~8月上旬,每亩放养亲虾75~100kg,雌雄配比为(1. 2~1. 5)︰1。 3、采取降温措施,强化亲虾培育亲虾投放后,采用池塘上架设遮阳网、通过池塘喷雾、通过加入地下水(井水)降温或者将繁育池塘选择在有高大树木且通风的地方等人为措施,降低池水温度。 同时,做好水草养护,强化投饲管理,提高亲虾体质。 4、产卵孵化9月份,小龙虾雌虾开始产卵孵化,到9月下旬,拆除繁育池降温设备。 5、培育幼虾通过投喂饵料、调控水质,对孵化出的幼虾进行培育。 6、幼虾捕捞10月下旬开始捕捞小龙虾幼虾,捕小留大,将捕出的小小龙虾幼虾移到大棚中,用以培育大规格苗种。 畜牧疾病治疗:小龙虾苗种人工繁育五要点1、亲虾选择可在上年9-10月或当年3-4月选择亲虾,要求体重30-50g,附肢齐全,健康无病,活动力强,雌雄比例为2-3:1。 雌雄龙虾在外形上特征明显,容易区别。 ①达性成熟的龙虾,雄性个体明显大于雌性;②雄性龙足粗大,龙足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软疣,雌性龙足相对较小,大部分雌足上没有红色软疣,即便有颜色也偏淡;③雄性的生殖孔开口在第5对步足基部,雌性生殖孔则开口在第3对步足基部;④性成熟的雌虾腹部膨大,雄虾腹部相对狭小。 小龙虾养殖:淡水龙虾苗种的繁育方式2、亲虾培育亲虾池面积以1200㎡左右为宜,底质以壤土为好,水深1m左右,池埂宽1. 5m以上,有充足良好的水源,建好注、排水口,四周池埂用塑料薄膜或钙塑板搭建以防逃墙,放养前7-10天池塘用50-60kg/亩生石灰干塘消毒。 消毒后经过滤(防野杂鱼入池)注水深1m左右,施入腐熟畜禽粪500-800kg/亩培肥水质。 池内放人供虾攀缘栖息的隐蔽物,如树根、树枝、竹筒等,并移栽一些水草。 亲虾池可投放亲虾40-60kg/亩,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浴10分钟,以杀灭病原体。 为充分利用水体和调节水质,同时可混养鲢、鳙鱼50-100尾/亩。 培育期间,可投喂新鲜水草、豆饼、麦麸或配合饲料,并添加一部分动物性饲料。 如切碎的螺蚌肉、畜禽屠宰下脚料等。 日投喂量:3月份为亲虾体重的2%-3%,4月份4%-5%,5月份以后6%-8%,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以傍晚为主,占日饵量的70%。 同时加强水质管理,每10-15天换新水1次,每次换水1/3;每20天用生石灰10-25g/㎡兑水泼洒1次,以保持良好水质,促进亲虾性腺发育。 3、亲虾繁殖4-5月,水温20以上时,亲虾开始交配。 受精卵在雌虾腹中孵化为稚虾,孵化时间需40-70天。 稚虾孵化后在母体保护下完成幼虾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 稚虾一离开母体,就能主动摄食,独立生活。 当发现繁殖池中有大量稚虾出现时,应及时采苗,进行虾苗培育。 小龙虾养殖可以自己繁育龙虾苗吗? 小龙虾养殖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水产养殖,我们知道,小龙虾需要繁育苗种的,那么小龙虾养殖可以自己繁育龙虾苗吗? 如何自己繁育小龙虾苗呢? 下面都一起来了解一下。 养殖小龙虾当然可以利用小龙虾特殊的繁殖习性进行自己繁殖的。 但想在塘口自行繁育出优质龙虾苗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小龙虾的苗种生产,不是简单的繁殖问题,而是针对小龙虾特殊的繁殖习性,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苗种生产规模化问题。 目前养殖户采取的小龙虾塘口自繁殖模式,主要依靠养殖池成熟小龙虾自然状态下自繁自育,解决苗种供应问题,以节省养殖成本。 这种苗种生产方式,由于小龙虾繁殖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分散,造成繁殖时间难以控制,导致繁殖后代规格不齐、收集难度大,数量难以控制。 那么我们养殖应该如何利用土池对小龙虾进行半人工繁育呢? 一. 育苗池构建及技术要求1. 繁育池选择:选择交通便利,水源丰富、清洁,土壤为壤土或黏土,繁育池与养殖集中区相对分离,具有独立进排水系统。 2. 繁育池技术要求:繁育池不宜过大,一般面积2-5亩,水深0. 8-1. 2米,池底淤泥厚度小于15厘米,池底平坦。 为增加亲虾栖息面,需要人为增加繁育池塘圩埂,并在池底铺设微孔增氧设备。 二. 养殖环境要求1. 清塘:每年8月初将池水排干进行晒塘及清塘工作,进水时用100目以上滤网过滤,严防杂鱼及鱼卵混入。 2. 栽草、施肥:以栽种伊乐藻、轮叶黑藻为主;并依据养殖池塘情况进行必要施肥。 三. 亲虾选择与放养选择个体大的亲本,雌虾35克以上,雄虾40克以上。 体表颜色暗红或黑红色,附枝完整,雌虾比例(2-3):1。 四. 加强亲虾培育及时科学的饵料投喂,确保养殖池塘水环境优越,加强水体循环与水质监测。 日常管理做到“三勤三防”,勤换水防水质变化,勤清死虾、剩饵防止细菌传播,勤巡塘防止敌害及逃逸。 五. 越冬管理保持水体合适肥度及透明度;保持养殖池塘水位稳定,维持洞穴温度,提高亲虾越冬成活率。 六. 春季管理当水温回升到10℃以上,及时加深水位,强迫小龙虾出洞;提早投喂,水温达10℃以上时既可以开始投喂;及时捕捞产后亲虾,当产后亲虾占六成以上时需要使用大眼地笼大量捕捞。 七. 及时分塘当幼苗生长到4厘米以上时,为减少苗种之间相互干扰,需要及时分塘,按计划放养。 以上就是对小龙虾苗半人工繁育的方法要求了,对于养殖户来说,如果自己掌握了小龙虾苗的繁殖方法,那就省去了很多的麻烦,对于小龙虾苗的繁殖方法,你看懂了吗? www. ohei. cn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龙虾养殖:小龙虾人工繁育技术》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养殖小龙虾技术”专题。 发布时间:2025-02-08 08:30:04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3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