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池塘鳜鱼生态养殖技术的六大关键点 内容:   一、池塘条件池塘要求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规定(NY5051~2001),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 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为1. 5~2. 0米,池底基本平坦,土质以沙壤土为佳。 在池四周需开挖50厘米左右,深30~40厘米的浅沟,以便鳜鱼的集中捕捞。 池中还应根据养殖生产实际配备增氧和抽水等机电设备。 二、清塘消毒冬季抽干池水,修补、加固池埂,清除杂草杂物和过多淤泥后,冻、晒池底整个冬季,以加速底泥中有机物氧化,减缓池塘老化。 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带水消毒,用量为125~150公斤∕亩左右,以杀灭病原体、寄生虫卵等敌害生物。 三、鳜鱼种放养放养规格为5~7厘米,密度为900~1000尾/亩,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 鱼种放养前,需用3%~4%的食盐水浸洗消毒10分钟左右,以杀灭体表细菌和寄生虫。 四、饵料鱼投喂鳜鱼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终身以活鱼、虾为饵。 因此,养殖全程应投喂适口的鲜活饵料鱼。 养殖初期投喂规格为1. 0~1. 5厘米的鳊、鲢、鳙、鲮等饵料鱼,每隔4~5天投喂1次。 养殖中、后期投喂体长为鳜鱼体长的30%~50%的草、鳊、鲫、鲢、鳙、鲮等饵料鱼,中期2~3天投喂1次、后期7~10天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池中鳜鱼总重量的5%~10%。 池中饵料鱼的数量多少可以通过观察鳜鱼捕食的情况进行判断,若发现鳜鱼在池水底层追捕饵料鱼,则说明池中饵料鱼的数量比较充足;若发现鳜鱼在池水上层追捕饵料鱼,则说明池中饵料鱼的数量不足,应适当补充;若发现鳜鱼成群在池边追捕饵料鱼,则说明池中饵料鱼的数量已所剩无几,应及时足量投放饵料鱼。 饵料鱼在投喂前需经严格消毒杀虫处理。 一般自培饵料鱼在准备过塘投喂前2天泼洒水产硫酸铜(主要成分:硫酸铜、螯合剂、碳酸氢铵),水温低于25℃时用量为80~100毫升/亩米、水温高于25℃时用量为40~50毫升/亩米;购买的饵料鱼用3%左右的食盐水浸浴10~15分钟后再行投喂。 五、水质管理每5~7天加水20厘米;每10~15天换水30%,保持透明度在35~40厘米。 经常开启增氧机,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为鳜鱼创造舒适快乐的生长条件。 当增氧设备因故障不能使用时,可采取全池抛洒粒粒氧(主要成分:过氧碳酸钠、缓释包膜、增效剂)的应急措施,用量为200克∕亩米。 每15天左右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为10公斤∕亩米,调节PH值在7. 5~8. 5之间。 每20~30天泼洒1次水质解毒霸王(主要成分:黄腐酸胺、复合微生物、果酸钠、季铵酸、吸附剂等),用量为150~200毫升/亩米,以分解残饵,粪便及动植物尸体等,改善水质,避免底质腐败。 六、病害防治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针,严格控制鱼病的发生和漫延。 主要防病措施有:一是在池中移植部分水花生,水葫芦,为鳜鱼栖息、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是坚持鳜鱼种放养前用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 三是坚持饵料鱼投喂前用水产硫酸铜或食盐水溶液进行消毒。 四是每月使用桂花虫菌净(阿维菌素、曼尼期碱精素、菌毒净、合化剂、增效剂)消毒杀虫1次,用量为15~20毫升/亩米。 一旦发现鳜鱼生病应及时进行镜检,仔细分析诊断病因,对症选用药物及时治疗,并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科学计算下药量,以确保鳜鱼的用药安全和健康生长。 发布时间:2025-02-05 08:30:03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