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鹦鹉幼雏病毒感染症的主要防治措施 内容: 1. 病因此病是由鹦鹉幼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主要传染源是病鹦鹉、带毒鹦鹉和野鸟。 病毒随分泌物、排泄物排出,污染环境、空气、饲料、水和用具、笼舍、垫料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直接、间接接触传染。 此病传染迅速,在短期内会传播开,且接连不断。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夏季为多。 2. 症状病雏鸟出壳1周后开始精神萎靡,肚胀,皮肤发红,下痢、瘫痪,1-2天后即死亡。 病死前1天,会出现呼吸困难、皮下出血。 有的头颈震颇、歪斜,后肢弯曲呈八字形。 15日龄以后的雏鸟羽毛发育不全、长势很差,身体瘦小,无观赏、经济价值。 3. 防治此病无药物治疗,只有采取综合措施,预防病毒的传人和感染。 一是严禁从疫区购种鸟,防止病毒传人;二是凡从外地购进的新鸟要隔离饲养,经一段时间观察,确实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三是按鹦鹉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别采取相适应的饲养管理方法,确保生长发育对温湿度、饲养密度、通风要求的需要:四是做好日常卫生防疫工作:定期消毒,及时打扫,保持舍、具清洁,防止污染;五是经常进行灭鼠、杀虫和防止野鸟进入,杜绝传染源;六是如发现疑似病鹦鹉应立即焚烧掉,并对饲养的场所、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对被污染的饲料、饮水也应清除干净。 发布时间:2025-01-25 09:26:36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