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穿山甲用什么捕食? 内容: 不管是什么动物,它都是要吃食物的,要吃食物就必须要去捕食。 穿山甲大家都不太熟悉,它是吃什么的呢? 如何捕食? 人工养殖穿山甲要注意什么? 这些问题想知道的话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穿山甲用什么捕食穿山甲舌细长,能伸缩,带有粘性唾液,觅食时,以灵敏的嗅觉寻找蚁穴,用强健的前肢爪掘开蚁洞,将鼻吻深入洞里,用长舌舐食之。 穿山甲捕食方法一、将善于伸缩的长舌头伸出嘴唇外,置于地上,让嗅觉灵敏的蚂蚁爬满舌头,然后将舌头突然一缩,便将贪腥的蚂蚁全部吞入肚腹。 二、将遍身的鳞片张开,同样让贪腥的蚂蚁爬满身躯,然后往水里一钻。 让蚂蚁见水浮出水面,然后舔食,一只不剩。 三、破土打穴,捣毁蚁巢连锅端,一齐吃下。 除了这三种捕食方法,有时它也上树寻找蚁巢,然后捕食。 穿山甲食性食物以白蚁为主,亦食黑蚁、蚁的幼虫和其他昆虫的幼虫。 觅食时,先用前肢的长爪抓住蚁巢,然后用嘴插入蚁洞内,用黏性及善于伸缩的舌头舔食白蚁或其它蚁类。 穿山甲的食量很大,一只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纳500克白蚁。 据科学家观察,在250亩林地中,只要有一只成年穿山甲,白蚁就不会对森林造成危害,可见穿山甲在保护森林、堤坝,维护生态平衡、人类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穿山甲的洞穴穿山甲平时独居于洞穴之中,只有繁殖期才成对生活。 穿山甲往往选择坡度为3040度的山坡筑造洞穴,常常随着季节和食物的变化选择不同的洞穴结构,一般有两种主要形式:1、夏天住的,叫做夏洞,建在通风凉爽,地势较高的山坡上,以免灌进雨水,洞内隧道较短,大约为30厘米左右,里面结构比较简单;2、冬天住的,叫做冬洞,筑于背风向阳,地势较低的地方,距地面垂直高度有4米多,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道用土堆起的土墙,长度可达10余米,还经过二、三个白蚁的巢,成为其冬季的粮仓,洞的尽头有一个较为宽敞的凹穴,里面铺垫着细软的杂草,用以保暖,是其越冬期的卧室,也用作育婴室。 穿山甲的力气很大,如果在洞口抓住它的尾巴,很难把它从洞里拉出来。 穿山甲擅长挖洞,一天可以挖一条5米深,10余米长的隧道。 每小时可以挖土64立方厘米,所挖出的泥土的重量相当于它的体重。 为了适应洞穴里氧气不足的环境,穿山甲的耗氧量大大小于其他哺乳动物。 穿山甲的日常管理1、刚到养殖场的穿山甲,一般都会拒食,这时应该采用灌服的方法,灌服有时2-3天即会食,有时长达7-10天才会食。 灌服食品有葡萄糖水、盐水、猪肝(应粉碎)汤,溪鱼(应粉碎)、鸡蛋(应打碎)汤等,每天 适时更换。 2、穿山甲的灌服、育肥,商品穿山甲待出售均可笼养。 笼养方法是1笼1 只,每天 灌服1-2次,一个月后饵料放在笼内,让其自由吃食,饵料要新鲜,可口,不宜过咸,笼中设置水槽。 3、在饲料中,适当加入:①多种维生素,②微量元素如锌、铁、锰、硒等,③香味诱食剂于催情中药等。 能提高食欲,加快生长、繁殖。 4、平时以投放的饲料吃得完为准可逐日增加。 5、注意饲料多样化,饲料适时更换。 6、养繁过程中防止外界的长时间噪声,防逃跑,保持水池有长流水。 穿山甲形态特征穿山甲属包括分布在亚洲的四个物种。 形态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 不同个体体重和身长差异极大。 头呈圆锥状,眼小,吻尖。 舌长,无齿。 耳不发达。 足具5趾,并有强爪;前足爪长,尤以中间第3爪特长,后足爪较短小。 穿山甲的外壳是由被称作角蛋白的有机骨骼结构组成,它大约占穿山甲总体重的20%。 全身鳞甲如瓦状。 自额顶部至背、四肢外侧、尾背腹面都有。 鳞甲从背脊中央向两侧排列,呈纵列状。 鳞片呈黑褐色。 鳞有三种形状:背鳞成阔的菱形,鳞基有纵纹,边缘光滑。 纵纹条数不一,随鳞片大小而定。 腹侧、前肢近腹部内侧和后肢鳞片成盾状,中央有龙骨状突起,鳞基也有纵纹。 尾侧鳞成折合状。 鳞片之间杂有硬毛。 两颊、眼、耳以及颈腹部、四肢外侧、尾基都生有长的白色和棕黄色稀疏的硬毛。 绒毛极少。 成体两相邻鳞片基部毛相合,似成束状。 雌体有乳头1对。 穿山甲全身有鳞甲,像是盖了瓦一样,由上可知,它是用舌头来捕食的。 穿山甲主要以白蚁为食,是保护森林的功臣。 所以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要爱护野生动物。 看完这篇文章大家对于穿山甲又多了一些了解了吧,保护穿山甲人人有责。 发布时间:2025-01-25 07:09:36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2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