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蜈蚣吃什么?蜈蚣饲料的获取和喂食方法 内容: 蜈蚣养殖方法。 饲料是蜈蚣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工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 投喂的饲料应多样化,营养全面合理,应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以满足蜈蚣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那么,蜈蚣吃什么?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1.蜈蚣常用饲料(1)肉食类饲料:主要包括昆虫纲、蛛形纲、唇足纲、腹足纲的一些多汁软体甲虫和昆虫,以及爬行类、两栖类、鸟类等动物的肉体。 这类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质量好,适口性好,是蜈蚣的主要食料。 (2)蛋类饲料:家禽和鸟类的蛋,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特点。 如鸡蛋、鸭蛋和各种鸟蛋可作为一龄蜈蚣和体弱蜈蚣的滋补性饲料。 饲喂时,将蛋打碎拌人植物性饲料中饲喂。 (3)植物类饲料:蜈蚣,一般在食物不充足和饥饿的情况下,才摄食极少量的植物性饲料,如苔藓,青草的嫩芽和根尖,以及胡萝卜、熟马铃薯、蔬菜叶、苹果等。 这类饲料维生素含量较高,但适口性差,单一饲喂往往出现拒食。 (4)碳水化合物饲料:常用的有脱脂米糠、麸皮、面粉、玉米粉等。 这些饲料应经过蒸熟、炒黄炒香后与其他饲料混合后才能饲喂。 (5)矿物质饲料:矿物质饲料有骨粉、贝壳粉、钙、钾、磷、锌等。 (6)维生素添加剂:有维生素B真、B:、B-。 一般每500克混合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真0.5克、B:0.1克、B。 1.5克。 2.饲料获取蜈蚣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要饲料,可采用诱捕、捕捉等方法获得,也可人工养殖。 (1)诱捕①灯光诱虫:利用飞虫具有趋光的特点,在养殖场地上方装一盏黑光灯或荧光灯,灯下配装积虫漏斗,漏斗下端通入养殖室内。 每年4一10月诱虫,开灯时间为每晚8一12时,此法可获得较多蚊类、夜蛾类等鲜活昆虫。 ②食饵诱鼠妇: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挖一个坑,坑内放几个面盆,盆沿与地面齐平。 在盆内放人一些炒熟的麸皮作诱饵,盆口上面盖一些干杂草,以遮光。 到第2天早晨可捕到大量爬人盆内的鼠妇。 捕捉后将其投放到蜈蚣养殖处,供蜈蚣捕食。 ③诱蝇产卵生蛆:夏、秋季节,利用动物腐尸或鸡粪、猪粪诱蝇产卵生蛆。 每天捞取,用清水漂洗,可将其倒在有网眼的筛子上。 筛子下面放置容器,将料摊薄。 在阳光照射下,蝇蛆会自动下爬,跌人容器,供蜈蚣食之。 (2)捕捉①昆虫:选择昆虫活动频繁季节,或在昆虫较多的地方,捕捉蟋蟀、蚱蜢、稻包虫、金龟子、青虫等喂饲蜈蚣。 ②蜈蚣也喜食麻雀肉,可捕捉供蜈蚣食用。 饲喂麻雀时,先去除羽毛,然后将其剁成泥放在食盆上喂蜈蚣。 ③捕蛇:蜈蚣还食蛇肉。 喂蛇肉时,去除内脏,将蛇肉切碎后喂蜈蚣。 (3)人工养殖①养殖无菌蝇育蛆其方法是:用尼龙纱网制作成大型蝇笼,笼内放置食盘、吮水槽、产卵槽。 食盘内放置各占50%的奶粉和红糖,吮水槽内放清水,里面放一块海绵,产卵槽内放幼虫饲料,供雌虫产卵。 然后放人一定数量的无菌苍蝇,当温度在2529C、湿度在50%一80%时,无菌苍蝇即行交配,交配后一天开始产卵,16小时后蝇卵便孵化成蛆。 这时即可采集蝇蛆来饲喂蜈蚣。 一般条件下,每平方米培养盘每4天即可生成蝇蛆2公斤。 饲养500只无菌蝇,800条蜈蚣可吃一周。 ②养蚯蚓将堆积发酵腐熟的牛粪或猪粪,置于砖池、缸、木箱内,然后投放一定数量的赤子爱胜蚓或大平二号蚓饲养。 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15000条。 当温度在1530~C、湿度60%左右时,6个月后便繁殖出大量的蚯蚓,这时可随时采收饲喂蜈蚣(可参见本书蚯蚓部分)。 ③养地鳖虫砌砖池,砖池四壁上端镶砌玻璃条一圈,以防虫子逃逸。 池内铺放36厘米厚的草木灰或泥土,然后将幼地鳖虫放人池内饲养。 温度保持在30C左右,窝泥湿度保持在25%左右,每隔35天往池内投喂适量的青绿饲料和糠麸饲料。 视其生长状况,定期筛取投放蜈蚣养殖窝内,任其自由捕食(可参见本书地鳖虫部分)。 ④育蚁挖一个20厘米深的泥坑,坑底铺10厘米厚的青草和树叶,然后倒人淘米水,盖上一层泥土。 经过89天就长出很多白蚁。 开坑让蜈蚣吃完,再浇淘米水封口,以后再继续长出大量的白蚁。 //农村致富经网//⑤育虫在蜈蚣养殖池外比较潮湿的墙根下,把麦草、谷糠或牛粪、杂草混合堆在一起,洒水后用稻草包盖严使其发酵生虫。 投喂时,用筛子将虫筛出倒人蜈蚣池内,筛下的草料仍堆放起来可继续生虫。 ⑥养鼠妇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挖一个深为20一30厘米的土沟,沟的长度根据需要而定。 沟内放人米糠、碎麦秸和少量马粪或牛粪,洒水拌匀。 然后引入鼠妇饲养。 沟内经常保持潮湿,以利鼠妇繁殖和生长。 3.蜈蚣饲料的配合投喂单一饲料,不利于蜈蚣生长。 最好喂饲配合饲料。 投喂配合饲料,应根据蜈蚣的龄期、体重、外界条件、饲养方式,确定各种营养物质份量,给予不同的喂量。 一般说,蜈蚣生长需要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配合饲料中,这些营养物质要有一定的比例。 下面介绍几组配合饲料的配方,供参考。 (1)一龄蜈蚣配合饲料的配方①干昆虫粉40%,鲜蛋50%,面包屑10%,拌匀。 ②肉粉20%,牛rǔ60%,饼干屑20%,拌匀。 ③泥鳅肉50%,蛋黄粉30%,麦粉20%,拌匀。 (2)二龄蜈蚣配合饲料的配方①肉粉40%,鲜蛋30%,玉米粉30%,加适量水拌匀。 ②蚯蚓粉50%,牛rǔ5%,麸皮45%,加适量水拌匀。 ③蜗牛粉55:《,动物油3%,麦麸42%,加适量水拌匀。 (3)三龄与成年蜈蚣配合饲料的配方①肉粉30%,牛rǔ40》《,麸皮30%,加适量水拌匀。 ②蛎肉粉40%,蛋黄粉10%,牛rǔ20%,饼干屑30%,加适量水拌匀。 ③干蝇蛆粉35%,蛋黄粉35%,血粉10%,苜蓿粉20%,加适量水拌匀。 4.投喂量蜈蚣的摄食量较大,日食量为其体重的五分之一,饥饿时甚至更多。 同时要考虑不能吃的躯壳和水分损耗等,所以实际投喂量要大于五分之一。 但投喂量也不应过多,以下次投喂时正好吃完为宜,不要剩余,否则既造成浪费,还会因剩料腐败而恶化环境。 另外,蜈蚣的摄食量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增减。 春末、夏季,气温高,蜈蚣活动量大,食量也大,生长速度快,应多喂一些。 晚秋、初冬可适当减少些。 5.投喂方法人工饲养蜈蚣,可每隔23天投喂饲料一次,不需要天天喂食。 但对幼蜈蚣,要每天投喂。 蜈蚣比较耐饥,一二个星期不喂,也不会饿死。 在蜈蚣产卵前34天要停止投喂。 产卵和抱卵孵化期间应禁止投喂,否则蜈蚣吃食时因食物沾上卵粒或胚胎而将其一起吃掉。 如在冬季不加温饲养的,则在冬眠前应投喂足量的饲料,以便在机体内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保证蜈蚣在冬眠期间生存。 投喂饲料的时间安排在傍晚天黑之前。 蜈蚣在天黑后从栖息处出来活动和猎取食物,其活动高峰在晚上8时至12时,一直延续到翌日早晨4时左右,才停止活动,到穴中栖息。 因此白天不必喂食。 投喂较大食物时,可切段后分散放在养殖池内,任蜈蚣摄食。 若投喂蜘蛛,应去掉步足,以免蜈蚣被蜘蛛的有毒颚足蛰住。 投喂蛙类,则要去掉蛙皮。 如投喂活的昆虫、蚯蚓、地鳖虫等,可直接投入池中,让蜈蚣自行猎取。 相关知识蜈蚣饲料的投放方法蜈蚣在自然温度下,1年中吃食时间只有7个月,即从每年的4月初到10月中旬,也就是清明到霜降的这一段时间。 4月、10月天气稍凉,温度虽然高于10℃,但还很不稳定,白天气温可能较高,但晚上温度较低,到东北、西北和华北,温度会更低。 所以,这两个月蜈蚣吃食量很小、活动量也很小。 人工饲养时3天投1次饲料即可。 5-9月气温较高,蜈蚣进入正常的活动和吃食状态。 特别是6、7、8三个月,气温最高时,蜈蚣最活跃,吃食量较大,这时每天应该投喂1次。 喂食时间应在傍晚7-9点。 到第2天清晨,要及时把吃剩下的饲料清理出来,以免高温时有些饲料腐败变质。 但活体饲料虫不必清出。 为了掌握投饲量,避免多余的饲料在槽内腐败变质,可根据蜈蚣的放养密度和蜈蚣个体大小灵活掌握,一般放养密度大的要多投、产卵前的成年蜈蚣食量大,也要多投;幼龄蜈蚣食量小,应该少投一些。 掌握投饲量是否恰当,可在第2天早晨观察,看饲料盘(槽)中有无饲料或饲料多少来判断。 每天早晨观察都有剩食,说明投食量偏大,再投饲时可以减少一些;如果每天早晨都发现饲料吃得净光,说明投饲量偏少,可以再增加一些。 对蜈蚣投饲要遵照以下原则,灵活掌握。 (1)根据天气变化投饲春天和晚秋气温偏低时,蜈蚣活动量减少,食量也随之变小,这时的投饲量要小,3天投饲1次即可;6-8月气温高的时候,蜈蚣活动量比较大,新陈代谢旺盛、食量最大,这时投饲量要大,每天投饲1次。 即使夏、秋季气温高的时候,如遇阴雨连绵天气,气温下降,蜈蚣的吃食量也会随之减小,这时食物供给也应少一些。 蜈蚣的食量在适宜的温度下(25-32℃),1条成年蜈蚣每次的食量约1克,幼体蜈蚣食量约O. I克。 (2)不同阶段蜈蚣的饲养管理1)幼小蜈蚣的饲养刚从雌体怀抱中分离出来的幼小蜈蚣,由于身体太小,不宜一下子在饲养池内饲养,可在普通的新搪瓷盆内饲养一个时期再转入池内饲养。 在盆内饲养时,先在盆底放2厘米厚的潮土,小蜈蚣人盆后,在盆底放1块吸足水分的瓦片,盆口盖1块钻有许多小孔的塑料薄膜。 1个搪瓷盆可养幼小蜈蚣600条左右。 对小蜈蚣的饲养应特别经心,饲养土要薪、软、干净、潮湿。 刚与抱卵孵化的雌蜈蚣体边分离出来的初期小蜈蚣饲喂方法是,用几块清洁的、钻有若干小洞的海绵,放入用奶粉、葡萄糖配成的溶液中浸泡片刻,在傍晚小心地放人搪瓷盆中,小蜈蚣就会爬往海绵,吃饱后钻人海绵的小洞中休息。 第2天把海绵块夹到另一个准备好饲养土的搪瓷盆中轻轻一拍,小蜈蚣就会跌落下来。 这种方法饲养7-10天后,可改为蝇蛆、小蚯蚓、内末,再放入少许奶粉和葡萄糖,喂饲时可将饲料放在玻璃板上,晚上放人搪瓷盆,早上取出。 2)产卵前种蜈蚣的饲养管理雌蜈蚣产完卵在抱卵孵化期间不食、不饮,仅靠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 所以,蜈蚣在怀卵期间食量很大,体内大量贮存养料,以便产卵后抱卵孵化期间消耗。 因此,在产卵前要增加饲料量,并调剂饲料品种,促进雌蜈蚣多进食。 雌蜈蚣只有在体内贮存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顺利地完成抱卵孵化的任务,防止雌体吞食卵子的现象发生。 3)抱卵孵化期雌体的饲养雌体蜈蚣在产卵后在抱卵孵化期间不吃不饮,靠消耗产卵前体内积存的养料维持生命活动。 因此,这一段时间不必给抱卵孵化的雌体喂饲料,若这时给这些雌体喂食,因它们起来吃食可能会不再孵卵;另外,因吃食时会带到窝居地方一些饲料,吃这些残食时,可能把卵也吃掉。 所以这一段时间不能喂食。 常用的蜈蚣饲料配制。 蜈蚣喜欢吃什么食物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如黄粉虫、蟋蟀、金龟子、白蚁、蝉、蜻蜓、蜘蛛、蝇、蜂以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 同时还吃里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和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 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牛奶、面包等食物。 蜈蚣的生活习性1、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 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 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 2、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 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 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 3、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 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 怎样获得蜈蚣的饲料蜈蚣是以昆虫、蚯蚓等小动物为主要饲料的节肢动物。 饲料开发可以分三个方面:一是诱捕野生昆虫,二是人工饲养饲料虫,三是配合饲料。 (一)诱捕昆虫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投资小、效果好。 捕来的昆虫多种多样,含有多种物质,营养物质可以互补,达到全价,能保证蜈蚣各个生理时期的营养需要。 在春、夏、秋季,当各种昆虫繁殖旺盛时期,在郊外田野接上电源,装上黑光灯,每当傍晚以后把灯打开,灯下放1个漏斗,漏斗下通1个布袋,昆虫发现灯光就飞奔而来,撞在灯泡上,掉在漏斗里,再掉在口袋里不能逃出,每天把诱捕到的野生昆虫投施在饲养池的饲料槽中喂蜈蚣,可以解决大规模饲养蜈蚣的饲料问题。 这种解决饲料的办法优越的一面是投资小、捕捉的数量大、饲料营养全价,不利的一面是刮风下雨天捕捉不到昆虫,冬季没有昆虫,只有在夏季蜈蚣才能有充足的饲料来源。 (二)饲料虫的饲养规模饲养蜈蚣,首先要解决饲料虫的问题。 饲料虫除诱捕以外,还要进行人工饲养,人工饲养饲料虫与诱捕饲料要混合使用,做到营养互补。 这里介绍目前饲养蜈蚣主要饲养的几种饲料虫。 饲料虫的营养成分饲料虫的氨基酸含1黄粉虫的饲养黄粉虫又称黄粉甲,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B、拟步甲科,是一种常见的仓贮害虫,无毒,不侵害人。 原产于北美寒温带,我国20世纪50年代从原苏联引进。 其幼虫是蝎子、蜈蚣的上等食物。 蜈蚣的饲料和配方 蜈蚣养殖问答第二集主持人:早上好,听众朋友! 欢迎您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我是田园。 近期由于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特色养殖被农民朋友所关注。 其中蜈蚣具有祛风、镇惊、抗癌、解毒散结,通络止疼等功效,被人们所关注。 人工养殖蜈蚣投资少、见效快、易饲养、获利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致富门路。 在上周的节目时间里,我们初步为大家介绍了蜈蚣养殖技术方面的一些要点,那么今天我们还是邀请到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王健诚研究员来到我们的演播室,继续给大家介绍蜈蚣的养殖技术。 好,现在王老师再一次来到了演播室,王老师您好! 专家:田主持人你好! 听众朋友大家好! 1. 主持人:王老师,在上一期节目中您给我们介绍了蜈蚣的生长习性以及养殖蜈蚣的几种方法,今天您给我们讲一下蜈蚣对饲料有什么要求吗,我们要给它吃什么呢? 专家:我们知道蜈蚣是夜行性、肉食性的动物,它的食性很广的,根据这个特点,我们要喂给它肉食性饲料。 在自然状态下,蜈蚣主要捕食各种小的昆虫如蠕虫、飞蛾、蟋蟀、黄粉虫、蝇蛆、蚯蚓等,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可以给蜈蚣投食动物的内脏及肉食下脚料,如鸡血、鱼虾类、杂骨等,也可以喂它植物性饲料,如黄瓜、西瓜皮等。 如果饲料供应短缺,蜈蚣会自相残杀。 2. 主持人:看来蜈蚣的食性的确是很广的,那它最爱吃什么呢? 专家:实践证明,虽然蜈蚣食性很杂,但是还是有喜欢吃的和不喜欢吃的东西,蜈蚣对鸡架、鱼肉、青蛙内脏和蝌蚪最喜欢,葡萄糖、奶粉次之,牛肉、猪肉、黄粉虫的适口性较差,所以其对食物的适口性排序是鸡架、鱼肉、青蛙内脏和蝌蚪、奶粉、葡萄糖、牛肉、猪肉、黄粉虫,也就是说蜈蚣喜欢吃带有腥味的食物,如鱼类和蛙类,还有就是甜味的食物,如葡萄糖,还有就是带有rǔ香味的食物如奶粉。 3. 主持人:那么在喂食蜈蚣时,有什么比较合理的配方吗? 专家:在这里可以给大家推荐几个配方,供参考。 在饲料的要求方面,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辅助以植物性饲料,光喂植物性饲料是不能满足蜈蚣需要的;在使用时要投喂新鲜的饲料,切忌投喂变质的、发霉的饲料,否则会导致蜈蚣疾病的发生;就是蜈蚣最爱吃的饲料,也不要长期使用,饲料单一了,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营养会不全面的。 配方有各种小昆虫占到60%,昆虫在夏季也可以使用灯诱捕获得,面条30%,青菜叶10%;再一个配方是可以各种小昆虫70%,熟的马铃薯20%,青菜9%,矿物粉1%,效果也不错。 如果全部喂给面条吃,可以加5%的白糖;还可以喂给熟鸡蛋,占到75%,大米占到25%的比例,效果也不错的;对于各种鲜鱼、肉类及动物内脏,可以随时供给,直接投喂。 在旺食期,各种瓜果菜叶可以随时保证供应。 也就是掌握一个原则,动物性饲料占主要地位,辅助以植物性能量饲料,矿物质和维生素类的保证供给。 4.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蜈蚣的养殖技术,为此我们请到了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王健诚研究员。 在刚才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了解了蜈蚣对饲料方面的需求,就是我们要给蜈蚣喂它吃什么。 看来蜈蚣的饲料是比较好解决,那么,在繁殖方面,蜈蚣都有哪些习性需要掌握呢? 专家:蜈蚣是雌雄分开的低等级动物,异体受精,卵生,也就是产卵后孵化,雌性蜈蚣具有孵卵和养育幼小蜈蚣的习性,就像是老母鸡带着小仔鸡一样。 这也是蜈蚣的群居性的具体表现。 蜈蚣的繁殖期是每年六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之间,也就是每年气温比较高的时间段,此间进行交配产卵并孵化,一般产卵的时间是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之间。 成熟的蜈蚣一年一般产卵一次,个别饲养条件好的,有可能产卵两次。 5. 主持人:王老师,蜈蚣是如何交配、产卵的呢? 专家:雌雄蜈蚣一般都是在晚上八点到次日凌晨四点间进行交配,性成熟的蜈蚣具有发情求偶的表现。 交配开始时,雄蜈蚣表现的极度不安,不断摇动双侧触角,爬爬停停,当闻到雌性蜈蚣的气味后,立即向雌性蜈蚣爬去,雌性蜈蚣开始躲闪周旋,但是很快雄蜈蚣便爬到雌蜈蚣的背部,立即将生殖肢插入雌蜈蚣生殖孔内,经过微微振动后,慢慢注入精液,大约2~5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雌雄蜈蚣交配一次,雌性蜈蚣可终生产出受精卵。 交配后雄蜈蚣很快会因精疲力竭而死亡。 交配怀孕后的雌性蜈蚣有大量进食和积蓄营养的习惯,故这时应投喂足够量的高营养的混合饲料,使蜈蚣吃饱吃好,便于多产卵和提高孵化率,同时不要翻动其窝穴,以免蜈蚣受惊而影响产卵及孵化。 一般交配后三十天左右受精卵发育成熟,不久就产下卵。 雌性蜈蚣产卵前会选择安全、舒适的场所进行筑巢,用虚土将其巢穴的洞口堵住,此时的蜈蚣不吃不喝也不出来活动,之后雌性蜈蚣即在其窝内产卵。 产卵时蜈蚣的身体盘成S形,尾部翘在自身背部的中段,卵粒由生殖孔一粒一粒排出来,最后蜈蚣用身体和步足将卵粒全部抱在怀里孵化。 一次产卵一般四十粒左右。 这期间雌性蜈蚣很容易受到惊吓,所以这时千万不要惊动它,更不能扒开巢穴偷偷看它,也不要增加光照,否则它会吃掉所产的卵。 6. 主持人:雌性蜈蚣是变温动物,那它是怎么样孵化卵的呢? 专家:雌性蜈蚣用身体和步足把卵团团包住,这时的蜈蚣不吃不喝,并分泌唾液用身体前端的颚爪舔舐卵团,以保持卵的清洁,防止卵受到侵害。 这样的状态维持十五天左右,蜈蚣的幼体破壳而出,此时的幼体尚无生活能力,依靠体内的卵黄囊存活,依然要在母体的怀抱里生活一个月左右,然后开始自己独立生活。 独立生活前幼体蜕皮两次体长达到二点四厘米。 7. 主持人:看来雌蜈蚣养育孩子还是很辛苦的,光产卵后的孵化和育子时间就达到了一个半月。 专家:是的。 就是长到了2. 4厘米以上的小蜈蚣开始独立生活了,还是围绕在母体的周围,聚集在一起。 当体长达到近3厘米时,才开始真正的独立生活。 小蜈蚣长到第3年的秋天才达到成熟,到第4年才可以交配产卵,雌性蜈蚣可以连续产卵3年,整个生命周期也就是六七年时间。 8. 主持人:王老师,在繁殖管理方面,除了上面咱们说到的这些内容,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专家:繁殖管理是饲养管理的核心内容,要引起高度重视,除了以上所说的外,还应该注意到:第一,蜈蚣产卵前20天要投食高营养的饲料,以便让蜈蚣储备足够的脂肪供产卵时消耗;第二,降低密度,做到养殖池里的蜈蚣数量不超过养殖池中巢穴数量的90%,也就是说有宽松的产卵筑巢空间,宁可有富余,也不要短缺了;第三,蜈蚣孵化期间虽然不投食,但是必须定期喷水,并保持饲养土湿度达到百分之二十;第四,在温度方面,保持32℃到20℃之间,如果超过了32℃,蜈蚣不产卵,低于20℃受精卵发育受阻;第五,孵卵期间喷水时不要把水喷到卵上,尽可能的把水喷成细雾状。 9.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今天我们请到了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王健诚研究员,来给大家介绍蜈蚣的养殖技术。 在刚才的节目时间里,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蜈蚣在繁殖管理方面的内容。 那王老师,蜈蚣的饲养管理上,是不是要求很严格呢? 专家:应该说蜈蚣的饲养管理不是很复杂,所以也谈不上严格。 只要是注意一些基本的问题就可以了。 在蜈蚣的日常管理上,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最适宜的饲养温度是饲养池25℃,饲养房子之内22~32度。 入冬后饲养土的厚度可以增加到20厘米,湿度降低到15%;夏天要注意通风降温,可以利用早晚时间向立体养殖模块喷洒冷水,并适当减少饲养土的厚度。 第二,饲养土的适宜湿度是20%~25%,入冬后空气不畅,可适当降低饲养土湿度,维持在15%-20%;第三,喂食频率,幼小的蜈蚣每天投食一次;成年蜈蚣2~3天喂一次;孵化期间不投饵料。 喂食要定时、定点、定量,不能长时间使用一个饲料品种;第四,保证充足干净的饮水;第五,定期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如土霉素等,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第六,在管理上,大小蜈蚣最好分群饲养,以减少互相残食。 第七,注意做好防逃工作,经常检查四周的围墙等。 10. 主持人:在具体的管理上,不同大小的蜈蚣、还有不同的季节是不是要区别对待呢? 专家:原则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对幼小的蜈蚣应该提供新鲜营养的食物,如肉类等饲料可以做成粥糊状,小蜈蚣应注意防逃跑;成年蜈蚣饲料中加入骨粉;无论大小,都要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在季节方面,冬季加温饲养时,要注意利用中午的时间通风换气,如果是强制换气,时间不要超过一刻钟;加温饲养时,如果遇到某种原因使室内气温降到了10度以下,那就需要重新提高温度。 要特别注意////,提升温度时不可以升温过快,每天不要超过7度,如果是冬季引种,或者初次引种,应该将蜈蚣引进后再升高养殖房舍内的温度,同样,温度不可以升得过快,每天不超过7度;在夏季,一定要保证饮水的供应,不可以中断;夏季气温高,要注意及时清除没有吃完的食物,防止食物腐败污染养殖环境;对于怀孕待产的蜈蚣,要提供足够的做巢空间,并保持安静、降低光照强度。 11.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蜈蚣的养殖技术,为此我们请到了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王健诚研究员。 王老师,蜈蚣在养殖中都有哪些疾病容易发生啊? 专家:人工饲养蜈蚣的实践证明,蜈蚣也患病,其病害有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及生理性病害。 现将几种常见的病因及症状简单介绍如下。 第一个是胃肠炎。 其发病病因是由于饲料腐败变质,滋生有大量的致病细菌,蜈蚣吃后受细菌感染而致病。 此病多发生在气温偏低而潮湿的季节以及在气温高、饲料残渣腐败变质的季节,那些饲养管理差的饲养池,容易发生。 12. 主持人:王老师,如果发生了胃肠炎,蜈蚣会产生哪些症状呢? 专家:该病的症状是腹泻。 由于炎症产生的有毒物质的刺激危害,使患病蜈蚣消化不良,必然导致腹泻,少吃或不吃饲料,其次,全身发生内中毒,头部充血呈紫色,行动缓慢,最后,常因体弱消瘦,无力爬行而死。 剖检死蜈蚣可见肠粘膜潮红,脱落,体腔内有淡黄色的粘液,肠内粪便稀烂恶臭。 13. 主持人:看来胃肠炎的危害还是很大的,那么如何防止胃肠炎呢? 专家:除了改善环境,提高饲料品质外,在治疗时需要做的是及时地更换饲养土;水泥模块、瓦片等蜈蚣生存空间材料要进行消毒;在用药方面,可以使用黄连粉2克,酵母片1克,全脂奶粉5克,溶于100毫升的温水中,摇匀后让蜈蚣饮用,每天1次,连用3天。 也可以将抗菌素等药物,再配合使用复合维生素,加到食物里,一起研细,喂给蜈蚣吃。 第二个是绿僵病。 绿僵病俗称绿霉病。 由于栖息的环境潮湿或被霉烂变质的饲料和污秽的饮水污染,使绿僵菌在此大量繁殖后,蜈蚣身体被绿僵菌感染寄生而得病。 本病多发生在6月中旬至8月底,这时由于气温的变化,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更容易使蜈蚣受到绿僵菌的感染。 14. 主持人:绿僵病在蜈蚣身上的表现是什么症状啊? 专家:受感染的蜈蚣,初期主要在腹部、步足的关节皮膜上等处出现黑色小斑点,随着绿僵病的扩散、浸润,蜈蚣体色失去光泽,有些地方还会出现绿色的孢子群。 后期由于绿僵菌在体表大量繁殖而侵入体壁,不但引起蜈蚣的步足僵硬难于爬行,还会使食欲消失,活动失去规律,最后因停食身体消瘦而死亡。 死亡的蜈蚣大部在瓦片上面也是一个特征。 15. 主持人:那王老师,绿僵病如何治疗呢? 专家:除了消除病因,改善管理外,在使用药物方面,以下方剂供参考。 第一就是青霉素0. 25克,加温水1公斤,喷雾或者饮水。 也可以同时使用。 第二就是金霉素0. 25克,葡萄糖5克,复合维生素B片0. 5克,用五百克饲料拌匀喂给蜈蚣吃,每天一次直至痊愈为止。 16. 主持人:王老师,除了上面咱们说的胃肠炎和绿僵病这两种病症,还有什么疾病是在养殖蜈蚣时需要预防的吗? 专家:那就是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蜈蚣消化道机能发生障碍的一种生理性疾病。 是由于饲养管理不良所引起的疾病,如投喂饲料不规律,时多时少,致使蜈蚣突然吃食过多,或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其中有毒物质对消化道的不利刺激。 此外由于饲养土温度过低,饮水温度太低也容易导致此病。 17. 主持人:消化不良也需要预防,那消化不良有什么症状表现呢? 专家:患病蜈蚣因为消化道中停留了大量的饲料,饲料在肠内过度发酵而产生大量的气体,这样蜈蚣的肚大似腰鼓,腹部突起,活动迟钝,采食停止,严重时也会因过度膨胀而死亡。 防治的办法就是加强管理,不喂给变质的饲料。 18.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蜈蚣的养殖技术,为此我们请到了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王健诚研究员。 在刚才的节目时间里,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在养殖蜈蚣的过程中//农村致富经网//,蜈蚣容易发生的疾病,有胃肠炎、绿僵病还有消化不良。 除了细菌性疾病,蜈蚣还有什么虫害疾病没有呢? 专家:有,主要是两种。 第一个是天敌蚂蚁。 蚂蚁是蜈蚣蜕皮和产卵孵化期的最大敌害。 因为正在蜕皮的蜈蚣无反抗能力,新皮鲜嫩,容易招惹大群蚂蚁叮咬至死。 同时蜈蚣在抱卵孵化中成半睡眠状态,行动迟缓,易受蚂蚁群攻击而咬死蜈蚣,或把蜈蚣赶走,蚂蚁则聚集在蜈蚣的卵团上吃食蜈蚣卵。 19. 主持人:那对于蚂蚁,应该如何防治呢? 专家:第一,一旦发现蚂蚁,可把猪骨放入池内,诱杀蚂蚁。 如果蚂蚁太多时,应立即把蜈蚣转移,然后用开水泡杀池中的蚂蚁。 第二,定期用生石灰或灭蚁药50份,碎锯木250份混合在一起拌匀,制成毒铒,撒在养殖池周围,防止蚂蚁进入。 第三,用25份蜂蜜、25份硼砂、25份甘油、250份温水混合拌匀,放在饲养场的四周蚂蚁经常出没之处诱杀。 20. 主持人:看来灭杀蚂蚁的方法还是很多的。 王老师,除了蚂蚁,还有什么虫害? 专家:粉螨。 粉螨,体长不到一毫米,容易寄生在蜈蚣的腹部及腿上,尤其是刚蜕皮的蜈蚣,身体幼嫩更容易被粉螨寄生。 如果饲养室或饲养池内湿度太大,在气温高的时候,就容易招来大量的粉螨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从而危害蜈蚣。 被粉螨寄生后,不但阻碍了蜈蚣的活动,而且粉螨产生的毒素的刺激,使蜈蚣不得安静,更严重的是粉螨吸取了蜈蚣的大量的营养物质,致使蜈蚣身体瘦弱而死亡。 防治方法是:首先处理好饲养土,更换饲养土,或者用热开水泡和曝晒的方法杀灭粉螨和它的卵。 其次,把猪骨头放进池内,诱集粉螨,每天清除2-3次,效果很好。 21.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蜈蚣的养殖技术,为此我们请到了河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王健诚研究员。 在刚才的节目时间里,王老师在讲完蜈蚣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疾病之后,又给我们讲了威胁蜈蚣的虫害及防治方法。 王老师,讲了这么多关于蜈蚣的知识,但蜈蚣毕竟是有毒的,养殖人员如果被蜈蚣咬伤了应该怎么办呢? 专家: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被蜈蚣咬伤并不鲜见,因为蜈蚣的毒液里含有组织胺和溶血素,毒液呈酸性,所以被咬伤后应立即挤压伤处,尽可能的把毒液挤压出来。 另外就是尽快在伤口处敷上3%的氨水或者5%的小苏打水。 实在没有这两种药物,也可以使用洗衣服的碱性肥皂涂抹上。 严重者需就医并口服蛇药。 22. 主持人:王老师,很多的农民反应,少棘蜈蚣个头小,想借用大个的蜈蚣改良现有种群,鉴于大家的这种说法,您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啊? 专家:我不反对改良种群,因为蜈蚣的售价和体长有关。 但是必须注意,传统中医使用的是少棘蜈蚣,并且他的药力是确实可靠的。 如果进行了改良,很可能药力下降或者失去药力,到时候没有地方收购,那损失会更大。 所以建议在改良时一定要稳妥进行。 结束语:好,听众朋友,我们节目结束的时间到了,蜈蚣的养殖技术今天就为您介绍完了,我们感谢王健诚老师的介绍,同时也感谢听众朋友您的收听。 蜈蚣怕什么? 蜈蚣的天敌是什么? 很多人都怕蜈蚣,因为蜈蚣会咬人,有毒,如果被咬伤了很痛,特别是小孩,有时候还有生命危险,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在想办法杜绝或减少蜈蚣出现在家里,那么,有些什么办法呢? 蜈蚣怕什么呢? 了解蜈蚣: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蜈蚣喜欢生活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 蜈蚣的天敌:在自然界,蜈蚣的天敌其实很多,比如说公鸡,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其实,食虫的鸟类、哺rǔ类、爬行类、两栖类都会吃蜈蚣,就连蝎子都会捕食蜈蚣。 还有一种大家可能都感觉会有些不可思议的家伙,那就是蚂蚁,蚂蚁也是蜈蚣的天敌哦。 别不相信,蚂蚁可是蜈蚣蜕皮与孵化期的最大敌害。 在蜈蚣蜕皮的时侯,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且新皮鲜嫩,蚂蚁很喜欢,遇见了蜈蚣那就死定了,所以在人工养殖蜈蚣的时候,蚂蚁也是做为一种重要的害虫来杀灭的。 蛇与蜈蚣:两个人是天敌,蛇要是见到蜈蚣绝对是一个不落地统统吃掉,当然,也有可能会被蜈蚣咬死,这就要看谁厉害了。 鸡与蜈蚣:蜈蚣和鸡是天敌,鸡看到蜈蚣就会吃掉,而蜈蚣会往鸡肉上撒尿,并有毒,但蜈蚣又怕酒,顾一般杀了鸡以后如果吃不完,要在鸡肉上抹些酒,防蜈蚣。 而如果不慎被蜈蚣咬的话可以用鸡的口沫来止痛。 蜈蚣怕什么药:雄黄:是一种含硫和砷的矿石,溶液呈黄色,主要为硫化砷AsS,尚含硅、铝、铁、镁及镍等。 可以把雄黄泡酒的溶液撒在蜈蚣有可能经过的角落、门边、下水道等,蜈蚣对雄黄很敏感,闻到味道就不敢过来了。 偻蓝草:这是一种草药,晚上睡觉时泡到水里(1个小时以上),然后搽遍全身,蜈蚣就不敢接近你了,因为你身上散发这令它讨厌的气味,这种气味不对人不刺鼻。 除虫菊酯:药店可能有卖,在蜈蚣经常出现的地方洒上一些,下水道入口也撒一些,可以杀或驱逐蜈蚣;石灰粉:在门口和窗口及另外有可能爬入蜈蚣的地方撒石灰粉,因为蜈蚣喜欢潮湿的环境。 敌敌畏:这是一种剧毒农药,可以用它的稀释溶液,在屋里的地面和角落里喷洒以后,闭门至少半日,效果据说不错。 家庭预防:关好门窗,定期整理房子,特别是角落、厨房间别留死角。 注意下水管道,特别是一楼的住户要把浴缸的出水口塞住。 //农村致富经网//蜈蚣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家庭预防中,应注意保持室内的清洁与干燥,也可在墙角喷一些消毒液、雄黄酒溶液或杀虫剂,注意要清除窗外的爬山虎等植物。 蜈蚣咬伤的应急冶疗:一旦被蜈蚣蜇咬,不要试图将毒液挤出,用力挤压会使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导致毒液扩散,引起伤口肿胀。 正确的方法应该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用医用氨水或肥皂水涂抹伤口,或将10粒牛黄解毒丸捣碎,用食醋调和后敷于患处,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 蜈蚣的毒液亦有致敏作用,若紧急处理之后伤口出现局部灼热,剧痛或红肿,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蜈蚣饲料配方及配制方法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情凶猛。 它具有能射出毒汁的颚爪.可捕食比它大得多的各类小型动物。 蜈蚣的食性广泛,其饲料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类是各种昆虫,如蝗虫、蟋蟀、金龟子、稻苞虫、牛角虫、蝉、蚱蜢、蜻蜒、蜘蛛、蝇类和蜂类等的成虫、蛹、幼虫和卵,另一类是蠕虫、蚯蚓、蜗牛、蜻蜓等无脊椎动物及蛙、蛇、壁虎、麻雀、鼠、蝙蝠等动物的肌肉、骨骼、内脏等,第三类是在以上食源不足时,也可食少量青草的嫩芽、枝梢、根类和西瓜、黄瓜及蛋类、牛奶、面包等熟制品。 人工饲养时,可喂给泥鳅、黄鳝、小虾、小蟹及人工饲养的黄粉虫和以动物肌肉为主的配合饲料。 较常用的饲料配方如下:配方一:鲜肉70%,蛋白20%,淀粉食物IO%,糖少许;配方二:鲜肉70%,蛋白20%,胡萝10%;配方三;鲜肉70%,蛋黄20%,多纤维蔬菜10%。 蜈蚣饮料配方中的各种成分磨碎、混匀,加水适量,调成糊状或松散粒状,趁鲜喂给。 人工养殖时,必须每隔2-3天投喂一次新鲜饲料,投料前必须彻底清除前次剩余的食料。 蜈蚣一次食量大,耐饥力强,一次进食量可达体重的1/5-3/5,食饱后,IO-15天不给食也不会饿死。 蜈蚣的和冬季加温饲养方法蜈蚣是低等冷血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到了气温比较低的冬季,蜈蚣蛰伏在地下不吃不喝,体内物质代谢水平相当低,这是对它自身的一种保护。 蜈蚣的冬眠在中原地区,从寒露开始,身体物质代谢开始降低,活动减少,停止生长。 到霜降时,开始冬眠。 到翌年清明以后,方能恢复正常的生理代谢,食量增加,开始活动。 1.蜈蚣冬眠前的活动规律在野生条件下,蜈蚣冬眠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在冬眠以前,从生理上到行为上都是在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利越冬,增加起蛰后的抵抗力。 首先,冬眠前蜈蚣身体要做好充分的营养贮备,以供冬眠期的代谢消耗。 尽管冬眠期间蜈蚣的代谢水平很低,但毕竟没有停止,仍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 半年时间必定要消耗占体重一定比例的物质。 如果冬眠前体内物质贮存不足,冬眠时把体内的营养物质消耗完了,第2年春季出蛰时体质很弱,抵御不了天气的变化刺激,就会死亡。 所以,蜈蚣在进入冬眠以前吃食量增加,食物以脂肪、蛋白质的形式贮存在体内。 饲养生产中,在冬眠前1个月,就应该供给蜈蚣充足的饲料量,并且饲料的营养价值要高,使蜈蚣很快肥胖起来,体重迅速增加,以备冬眠期体质消耗。 其次,蜈蚣冬眠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般来讲,冬眠场所温度最好在1~3℃,环境湿度在30%,饲养土的湿度在11%~15%为好。 温度低于0℃时,可能会把蜈蚣冻死,温度超过10℃,蜈蚣生理代谢加速,体内贮存的物质很快就消耗完,又会造成死亡现象。 越冬环境中湿度过大,会降低蜈蚣冬眠时的耐寒性,湿度过小,蜈蚣体内水分散失较快,也会影响冬眠时的成活率。 根据以上情况,蜈蚣在野生情况下冬眠前要寻找最适的地方冬眠。 中原地区要寻找地下10厘米以下的地方冬眠,在东北要寻找地下70~80厘米深处的地方冬眠。 2.冬眠期特征冬眠完全是由季节变化、天气寒冷引起的蜈蚣对低温的一种适应。 每当气温降到0℃左右时,蜈蚣生理机能减弱,新陈代谢处在全年的最低水平,到翌年春季,气温回升,冬眠环境温度达到10℃以上时,再恢复正常生理代谢,这段时间称为冬眠期。 冬眠期的长短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有长有短。 一般江南地区蜈蚣的冬眠期短,而北方地区蜈蚣的冬眠期长。 冬眠期问蜈蚣的外部行为完全停止,不吃不喝也不动,静静地消耗着冬眠前贮存在体内的营养物质,内部必要的代谢活动在最低水平上维持着。 这种沉睡状态,一般在冬眠的中后期最深沉,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最迟钝,也最容易受外界不利环境的影响而导致死亡。 因为这时蜈蚣没有逃逸能力,防疫能力也很差,是最脆弱的时期。 冬眠前,蜈蚣体内营养物质贮备不足是很危险的,即使代谢水平很微弱,也不能维持到第2年春季冬眠结束。 退一步说,即使维持到第2年春季冬眠结束,由于体内物质消耗完了,还没来得及恢复,遇上恶劣环境,也会大批死亡。 在自然状态下,蜈蚣的冬眠习性,是因适应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在人为条件下,可改变这种习性,打破冬眠,加快其生长发育节奏。 3.冬季加温饲养蜈蚣是冷血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热带地区蜈蚣是无冬眠的,在北方人工饲养条件下,饲养室温度保持在15℃以上,加上保证充足的饲料供给,蜈蚣也不会进入冬眠状态。 因此,蜈蚣也可以进行冬季加温饲养。 加温饲养的房舍一定要保温性能好,这样可以节约燃料,同时要有通气换气的条件。 室内空气不新鲜时,可以在不大幅度降低室温的前提下进行换气。 饲养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室内加温饲养可以用缸养、池养、架养等各种形式,饲养密度以容器面积计算,一般为600~1000条平方米。 根据这一密度规划饲养规模。 加温饲养室温度经常保持在15~25℃,生长发育的最好温度为20~25℃。 空气湿度保持在15%~20%,饲养土的湿度应保持在10%~15%。 要准备好饲料,特别是动物性饲料。 蜈蚣室内加温饲养技术已普遍使用,饲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开展加温饲养工作,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总结出高效饲养的技术来。 蜈蚣蜇伤的预防和急救方法蜈蚣在祖国医学上称五毒之一,毒性物质有两种,即组织胺样物质和毒蛋白。 它的毒性超过蜂毒和蝎毒,被蜇伤后便会疼痛难忍。 并出现局部红肿、头痛发热、眩晕、烦躁、恶心、呕吐,甚至惊厥,一般半天左右即可恢复,不会致命。 蜈蚣饲养场的工人整天与蜈蚣打交道,自引种开始,一直到最后的活捕、加工,饲养管理人员一不小心都有被蜈蚣蜇伤的危险,其安全保护自然十分重要,这里对保护和蜇伤后的治疗介绍如下:(一)饲养人员自我保护饲养人员与蜈蚣打交道,必须学会自我保护,以减少或避免被蜈蚣蜇伤中毒。 自我保护包括两个方面,即设施保护和行为保护,而这两个方面又必须以思想重视为前提。 1.树立防毒意识首先,管理人员必须对蜈蚣的构造和行为特征有一个基本了解,弄清蜈蚣毒的危害性和施毒方式。 其次,要对蜈蚣毒伤人有正确认识,既不能麻痹大意,持无所谓的态度,也不能过分惊恐,如临死神一般。 认识到蜈蚣毒性剧烈,但也能顺利解毒。 最后,严格遵照蜈蚣饲养场的各项操作规程及安全制度工作。 2.设施保护在饲养管理和捕捉加工过程中,注意配备相应的保护设施:①进人工作间要穿戴整齐,用衣物保护自己。 一般应穿长筒袜、长筒裤、长袖衣,不穿带洞的鞋,并扎紧袖口、裤腿。 ②戴好防护手套。 ③配备各种必要的物品,如长把扫帚,用以清扫及收捕;竹片制作的夹子,竹片夹子宽夹蜈蚣时着力面大,不容易夹伤。 内壁光滑的容器,用以临时装蜈蚣,或转移、运输蜈蚣。 ④建造安全的蜈蚣饲养房,饲养池上要罩上网罩,以防蜈蚣逃出。 ⑤其他各种可以防止蜈蚣侵犯的保护措施,都应该使用。 3.行为保护设施保护可以大大降低蜈蚣对饲养人员侵害的可能性,但仍难以完全消除危险。 因此,除设施保护以外,还应该注意行为保护。 行为保护是饲养人员在饲养过程中,尽量做到行为规范化,避免因自身的行为、动作不当导致被蜈蚣蜇伤而中毒。 因此,要求饲养、管理人员在接近蜈蚣群时,尽量减少对它们的刺激,并减少用手及身体其他部位接触蜈蚣。 另外,注意对所戴手套进行去毒处理,以防手套带毒后被手及其他部位的皮肤接触,尤其是被伤口接触而毒素进入体内中毒。 同时,必须强调的是,非饲养人员一般情况下不要进入蜈蚣饲养场的饲养区或饲养室,尤其是不能徒手抓蜈蚣。 各方面有可能接触蜈蚣的人员进入饲养区或饲养室,都要设法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偶然事件的发生。 (二)中毒后的救治尽管饲养场在各方面都采取了防范措施,饲养人员也很谨慎,但仍难保证不发生被蜈蚣蜇伤中毒的情况。 1.中毒的临床表现饲养者容易接触蜈蚣的部位是手、脚及小腿等部位,这些部位最容易被蜈蚣蜇伤。 被蜈蚣蜇伤部位一般表现灼痛难忍,并迅速红肿甚至肿块膨大发亮。 蜇伤部位感到麻木,随后肿块出现水泡,水泡破损者流出黄水或血水。 多数情况只表现局部症状,并不扩散全身,一般1天后会自行消散,不会危及生命。 但是,也有个别人出现急剧全身中毒反应,除了局部症状外,还表现头晕、胀痛,全身不适,并发出汗、尿少、嗜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心律紊乱、肌肉刺痛、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 有的甚至胃肠出血、肺水肿,在抽搐、痉挛中死去。 2.中毒后急救中毒后应首先找到被蜇伤的部位,迅速挤出毒液,防止向体内其他部位扩散,处理蜇伤部位有以下几种方法:①用氨水涂于蜇伤部位止疼,也可用碱水洗患部。 在没有氨水、碱水的情况下,可抹清凉油或大蒜汁,同时口服止痛药。 氨水的浓度为3%,碳酸氢钠的浓度为5%,用0.25%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可以止疼还可防止毒素扩散。 ②用蜗牛捣碎糊在被蜇伤部位。 //致富经//③用醋磨附子汁涂于伤口,可以止痛。 ④用冰块、冰水涂擦伤口,用冰镇止疼也很迅速。 ⑤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部,可清除剩余的毒汁。 ⑥缚住伤口靠近内脏的一端,切开伤口吸出毒液。 ⑦在伤口处皮下注射3%土根碱l毫升,或麻黄素注射液(1:1000)0.5毫升,可以止痛并中和毒液,消除症状。 ⑧在伤口处皮下注射用酒精稀释的普鲁卡因2毫升,可以解毒止痛。 ⑨对出现全身症状的可以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或用10%的水合氯醛15~20毫升灌肠以防伤者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并发症;用可的松100毫升,混入5%的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000毫升静脉滴注,促使毒素分解排出。 滴注时,为防止心肌受损,可配合服用甲硫丙脯氨酸12.5毫克;肌肉注射1~2毫克阿托品;注射抗组织胺药物,防止低血压、肺水肿。 ⑩蜈蚣蜇伤也可以注射抗蝎毒血清,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⑾中药口服法,即行之有效的中药验方:其一是,银花30克、半边莲9克、土茯苓15克、绿豆15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2次,可中和毒素,起解毒作用;其二是,五灵脂9克、蒲黄9克、雄黄3克研成粉末,用醋冲服,每日3次,有抗毒、解毒功能。 ⑿用中药解毒剂涂敷伤口,如南通产的蛇药、万应锭、二味拔毒散,效果也很好。 ⒀食盐疗法,即饱和食盐溶液滴到伤处,并用饱和盐水2~3滴滴入眼中,刺激结膜,也有一定疗效。 发布时间:2025-01-02 08:43:38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