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罗非鱼鱼病常见的有哪几种? 内容: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 因其适应性强、产量高、病害少、肉昧鲜美而受到消费者和广大养殖户的欢迎,现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现在对罗非鱼的一些主要病害做一总结。 一、运动性气单孢菌病病因:由嗜水气单孢菌感染引起。 病症: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症状,即肠炎型和体农溃烂型。 肠炎型主要表现为肛门发红,肛门附近的皮肤发红;解剖观察可见肠道无血却发红。 体表溃烂型表现为病鱼体表呈现斑块状溃烂,并可遍及全身,体表充血,鳞片脱落,肌肉外露,呈红色斑块状病灶,严重时可溃烂成洞穴状,因此又称溃疡病、溃烂病防治:1)池养用“鱼用博灭”或“色菌清系列消毒剂”全池泼洒;网箱养殖用“药浴博灭”2pp m浸20分钟;2)同时投喂“鱼皆乐”或“强克33”等内服药,效果更传;3)池养的定期洒些生石灰,使水保持弱碱性,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 二、假单抱菌病病因: 出荧光假单孢菌感染引起。 病症:本病外观症状不明显,仪表现为眼球突出或浑浊发白,腹部膨胀。 解剖观察,腹腔有腹水贮积。 在鳔、肾、脾有白色结节状病灶,鳔腔内有土黄色脓汁贮积,这是典型症状。 确诊需借助细菌学或血清学检查防治:1)该菌仅感染不健康的、抗病力弱的罗非鱼,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良好,注意环境卫生,操作小心,勿使鱼体受伤;2)发病鱼网箱养殖的用“药浴博灭”2pp m浸泡20分钟;池养用“鱼用博灭”全池泼洒;3)同时投喂“鱼疾宁3型”、 “强克99”或“农福3型”。 三、爱德华氏菌病病因: 由迟钝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 病症:病鱼体色发黑,腹部膨大,肛门发红,眼球突出或浑浊发白。 此外,有的病鱼体表可见有膨胀发炎的患处,尾鳍、臀鳍的和背鳍的后端坏死发白。 解剖观察,有腹水,生殖腺特别是卵巢有出血症状,肠管内有水样物贮积或肠壁充血。 肝、脾、鳔等内脏,特别是肝脏有白色小结节样的病灶,并发出腐臭味。 症状和病程因病例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有急性和慢性型之分。 防治:1)放养密度要合理,池塘需清理消毒,经常换注新水;2)发病时用“鱼菌清系列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3)同时投喂“鱼疾宁3型”或“强克99”、 “农福4型”等内服药,每天投喂一次,连用3天。 四、链球菌病病因:因链球菌感染引起。 病症:患溶血性6一链球菌的病鱼从外观看,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出血,病鱼腹部点状出血、鳃盖内侧出血等。 患非溶血型链球菌病的病鱼,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腹腔有腹水储积,肛门周围发红,肠管弛缓。 防治:1)避免过密的养殖,加强饲养管理;2)发病时用“鱼菌清系列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3)同时投喂“鱼皆乐”或“鱼疾灵3型”,连喂3—5天。 五、水霉病病因:由水霉感染引起。 病症:水霉不感染健康无损伤的罗非鱼。 但操作、运输过程中不慎造成鱼体的受伤,或由于低温造成冻伤,或因寄生卑、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水霉袍子就会乘机侵入鱼体,在受伤或病灶处迅速蔓延、繁殖,长出许多绵毛状的水霉菌丝。 由于霉菌能分泌—种酵素分解鱼的组织,鱼体受到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开始焦躁不安,运动不正常,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瘦弱而死。 本病主要发生在20℃以下的低水温季节,刚移入越冬池这段时间易暴发水霉病。 防治:1)鱼种迁入越冬池前对池水用“鱼菌清系列消毒剂”消毒;2)鱼种用3%食盐水浸洗3—5分钟:3)鱼种在围捕、搬运等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受伤;4)罗非鱼进入越冬池后用“鱼用博灭”或“鱼菌清系列消毒剂”全池泼洒,预防细菌感染。 六、罗非鱼肥胖病病因及病症: 由于长期投喂低蛋白、高脂肪、高糖类和缺乏维生素的饵料,造成罗非鱼脂肪代谢障碍,脂肪大量贮积,鱼体肥胖,抗病力低下。 病鱼呈全身性脂肪细胞增生、脂肪浸润,特别是腹腔的脂肪组织及脏器周围的脂肪组织显着增加。 患鱼腹腔内脂肪组织可达体重的5—8%,肝脏淡黄色,肝组织高度脂肪变性,肝细胞萎缩。 将整块组织剪下放在水中,必浮在水面上,正常肝脏会立即沉入水底,患肥胖症鱼抗病能力低容易感染大肠杆菌和气单孢菌等病菌。 防治:1)改进饵料配方,尽量满足罗非鱼正常生长的需要;饵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也可增投一些天然饲料;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新鲜。 发布时间:2024-12-29 08:27:40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1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