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罗非鱼养殖,养罗非鱼技术是什么? 内容: 罗非鱼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强、疾病少、雄性率高、群体产量高、肉质好等优点,在广东已全面推广养殖。 随着罗非鱼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出口量的增加,人们对罗非鱼产品的质量安全日趋重视,对罗非鱼品质要求更高,开展罗非鱼无公害健康养殖是势在必行。 步骤/方法池塘基本条件选择良好水源、水质清新、无工业污染、土质良好、交通方便的地方建池,池面积5——20亩,水深2. 5——4米,池底平坦,塘基坚固,保水性能好,四周通风无高大挡阳物。 塘基不建猪栏和三鸟棚(鸡、鸭、鹅棚),如确实建猪栏和三鸟棚,其动物粪便也不能直接排进鱼塘,要经无公害处理后,在合适时期适当投放。 放养前的准备1. 整池、清塘。 池塘在放养前应排干塘水,曝晒1周以上,并在晒塘期间修补、加固塘基。 干池清塘用生石灰225毫克/升,或把塘水保持1米,亩用茶麸50公斤,打碎浸溶后全池泼洒。 清塘后三天内不要进新水,以免影响清塘效果。 2. 施肥、培育水质。 池塘后7天左右,待药物毒性消失,用6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70——80厘米,亩施有机肥300——400公斤,培育浮游动植物饵料。 随着水转浓逐渐加注水至1米。 带育苗入池塘后,随水温增高和鱼体长大,逐步加注水到池塘蓄水深度。 池塘育苗的放养1. 育苗的选择。 选择体表光滑无伤、体质健壮、鱼体丰满、规格整齐、雄性率高、规格为5厘米左右的罗非鱼苗,经5%的食盐水或5——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后,放进鱼塘。 2. 放养密度。 池塘水经试水无毒性后,按1尾/立方米水体的原则投放罗非鱼苗,适当搭配50克/尾的大头鱼40——50尾/亩,30克/尾的鲢鱼 30——40尾/亩,待罗非鱼生长至100克/尾规格后,适时投放南方大口鲶30——50尾/亩或配养适量的大口黑鲈。 饲养管理1. 配备增氧设施。 按每5亩配设增氧机1台的原则配备增氧设施,以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所养殖的罗非鱼不出现浮头现象。 确保高产稳产。 2. 投饲。 在养殖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同时也符合无公害原则,在罗非鱼达到150克之前,采用肥水养殖,依靠动物粪便肥塘培育生物饲料养鱼,一般情况下,每周施肥1次,每次每亩施放100——150公斤。 2——3月后,待所养的罗非鱼达到250克/尾的规格后,进入中期养殖,改变养殖方式,投放全价配合罗非鱼饲料养殖,这时,理论上的投喂原则是坚持“四定”投喂,一般情况下每日投放饲料2次,每天上午9——10时,下午5——6时各1次。 日投放量时鱼体重的 3%——4%,投放银翔牌罗非鱼饲料0. 75——1公斤可养成0. 5公斤成鱼。 实际上,很多养殖户在投放饲料时,只要鱼群能摄食,在不浪费饲料的原则上,鱼群能摄食多少就投多少,所养的罗非鱼生长更快,7——8个月左右能养成至1公斤/尾以上。 中后期,要保持水质清新,确保鱼类有良好的食欲,以达到快速生长。 水质管理保持良好的水质能刺激罗非鱼的食欲,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 在养殖前期,为节约成本,采用肥水养殖。 但在中期开始要适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 逐渐养殖水体水质符合我国GB11607-1989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NY5051-2001)》的有关规定。 适时换水、加注新水、机械增养是调节水质的重要手段。 因此,每隔3——4天要向池塘内加注新水,每次20——30厘米。 水质变坏时,应赶快换水,先将池塘水排掉1/3——1/2,然后加注新水,直至水质变好为止。 每隔一段时间也可通过用生石灰10——15毫克/升全池泼洒,使池水pH值始终保持在 7. 5——8. 5之间,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 在加注新水时,要注意过滤新水,将野杂鱼滤掉,严防其它罗非鱼进入塘内繁殖、混杂。 影响罗非鱼的生长和产量。 鱼病防治罗非鱼抗病力很强,一般很少出现鱼病。 只要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在投放鱼苗进塘前把好清塘和鱼苗消毒关,是不会出现鱼病的。 如有出现鱼病,大多数是由于运输或捕捞擦伤而引起细菌感染,尤其是天气寒冷时,运输后容易染上水霉病,水霉病可用氯杀宁200——250克/亩,全池泼洒即可。 在使用外用泼洒药及内服鱼药时,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规定。 注意事项罗非鱼按上述方法经约1年时间的养殖,亩产量在1. 5——2吨是很普遍,当罗非鱼尾重达0. 75——1公斤时,即可全部起捕上市。 发布时间:2024-12-28 09:30:16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