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怎样挑选蜈蚣的人工养殖场地 内容: 养鸭的场地。 室外饲养蜈蚣,建场前首先要选好场址,以便安排饲养池的建造。 在场址选择上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求背风向阳。 在山地、丘陵地一定要在山的南坡向阳面建场,同时要避开风口,切忌在山口迎风处建场;平原地区建场,一定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性能良好,比较干燥的地方建场。 因蜈蚣虽然喜欢潮湿的环境,但场地不能长期积水。 地势较高地方的大环境干燥、而池子的小环境可人为地创造湿润环境。 其二,要考虑建场的环境条件。 山区要选择梯田或相对平坦的山场,周围林木要离开饲养场围墙10米以外,避免遮阴或树根扎入场区影响修建饲养池;平原地区除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以外,还要考虑周围有无产生有害气体和产生噪声、震动的工厂。 其三,蜈蚣养殖场地的土质应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好,以满足蜈蚣对温、湿度的要求。 土壤的酸碱度以微酸性和微碱性为好,中性最好,即pH值应在6.5~7.5为宜。 平原地区场地不能低洼,且应排水性能良好,周围不能有积水,以免暴雨骤降时淹没饲养池,造成严重损失。 其四,蜈蚣养殖场地的形状与大小应灵活掌握,不拘一格。 如果场地小,以后的发展会受影响;场地选得大,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可以得心应手地安排饲养池的建设,达到比较理想的规划状态。 平地建场时,宜先将场地垫平,清除小树、树根和杂草,然后建起围墙就可以规划建饲养池。 而山区建场时,最主要的是把场地进行精耕,即将场地翻耕30厘米左右深,将30厘米土层中的石块拣出,将杂草、树根清除,以免缠结耕层,影响建池。 场地平整好、围墙建好后,即可进行场地划区。 场地划区的目的是将大场地划成小场地,便于按小区营建排灌渠道,以便排水及管理,同时还便于在小区内进行规范化修建饲养池。 蜈蚣养殖小区的划分应以场地的大小、形状来决定,尽量规划得对称、形状规范。 大的场地小区划分可按10米5米,小的场地可按10米3米,或6米5米、5米5米的规格安排。 对不规则的场地可以切割取齐,在切去的部分上可建造配套设施,也可以种上花卉、草等进行绿化。 相关推荐人工养殖蜈蚣饲料怎样解决蜈蚣饲养与其他动物饲养一样,既要保证它的营养需要,又要节约成本。 因此,必须想办法开发饲料,在搞好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饲养成本。 蜈蚣食性广,动植物都可以作它的饲料利用。 动物性饲料除饲养饲料虫、诱捕昆虫以外,还可以利用小鱼、小虾、黄鳝、泥鳅、猪血、软体动物;鱼粉、血粉、肉骨粉等作为配合饲料中的动物性饲料。 植物性饲料中有各种谷物面粉、各种豆类面粉、粉碎的各种饼粕等。 植物性饲料中的青绿饲料、瓜果也可以作为蜈蚣的饲料。 优质新鲜的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有丰富的水分,洗于净可直接喂。 甜瓜、西瓜是很好的多汁饲料,进入夏季后,天气炎热,蜈蚣需要大量水分,可以把瓜类切成块放在食槽中,由于味甜、多汁,蜈蚣特别爱吃。 但由于夏季天气炎热,瓜类切开后容易腐烂,应勤检查,把腐烂的瓜块捡出,换上新鲜的瓜块。 南瓜也是蜈蚣爱吃的多汁饲料,秋季南瓜下来的时候,把南瓜切成块蒸熟放在食槽中,让蜈蚣采食。 鲜土豆也是蜈蚣的植物性饲料,秋季土豆下来的时候,把土豆切成块蒸熟,放在食槽中,也是蜈蚣爱吃的。 动物性饲料开发利用,还可以用鲜猪血、鲜鸡血、鲜羊血、骨头等,把这些东西煮熟放人食槽中,也是蜈蚣很好的动物性饲料,蜈蚣也很爱吃。 但必须注意清理剩食,防止腐烂。 还可以用豆腐渣加水放入缸内,利用夏季蝇子多的时候引诱蝇子在缸内产卵,经一星期以后,蝇卵可以生出大量蝇蛆,取出蝇蛆和发酵物,用清水洗2~3次,剩下蝇蛆放入饲料槽中,也是很好的动物性饲料。 用鸡粪加稻草混合后堆积发酵,发酵后把其散开晾凉,再放人事先准备好的坑内,经过一段时期可以生出大量蛴螬,这是蜈蚣难得的好饲料。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蜈蚣饲料开发,种类是很多的,只要善动脑筋,蜈蚣的饲料也很容易解决。 而且这样开发的饲料价格低廉。 但是,不管是动物性饲料还是植物性饲料,也不管是蛋白质含量多么丰富的饲料,都不能单一使用。 必须把几种饲料搭配成配合饲料,使氨基酸互补,满足其营养需要。 不能搭配的饲料,可以把几种饲料同时投放,或一天内分几段时间分别投放。 早晨投这一种饲料虫,中午投那一种饲料虫,晚上投另一种饲料虫,也能达到营养互补的目的。 美蛙养殖场地的选择美蛙养殖场地的选择,总的原则是既要适合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又要讲究经济效益。 因此,在选择养殖场地时要注意 以下几个问题。 1. 满足美蛙生活习性的要求根据其生活习性,养殖场应 尽可能选择在僻静、温暖、潮湿、植物繁茂、食物丰富、没有污 染等接近自然环境的地方。 养殖场地形最好是稍向东南方向倾 斜,养殖池东西为长,南北为宽,以便接受更多的阳光直射,使 地温、水温上升较快;夏季可受东南风的影响,能波动水面,增 加水中溶氧。 2. 水源的选择美蛙为水陆两栖动物,因此对水质的要求 (尤其是蝌蚪)比较严格。 首先,养殖场要建在水源充足、排灌 方便、不易造成旱涝灾害的地方。 所需水源有山泉水、地下水、 江河湖泊、工业无毒无污染的废水等其次对水质的要求还包括 pH值、溶氧量、含盐量、矿物质及浮游动植物的数量等。 一般情况下凡是淡水水质均可饲养美蛙. 蝉的人工养殖技术1. 蝉的习性蝉属昆虫纲、同翅目、蝉科。 从卵蜕化为蝉蚁入土后,最少在地下生活4年,有的甚至十几年才可蜕化出土成为蝉蛹。 出土时用带锯齿的前肢从深30厘米以下的土中挖掘出地面,爬上树干或其他可攀缘物,借着风干和自身能力,从头顶到背中央的裂开线蜕化而出,变为成蝉。 再以吸食树的汁液而生存70天以上,即老化而死。 成蝉、幼虫在吸食树汁时有选择性,主要以杨树、桐树、榆树、果树为主。 蝉在树上的生命只有3个月左右,所以它们需要尽快交配产卵,1只雄蝉交配5~8只雌蝉便完成使命。 每只雌蝉可产卵800~1000个,它们常选择4~5厘米粗的嫩树枝,先用产卵器刺破树皮,将产卵器插入嫩树枝的木质部,造成爪性卵孔,然后将卵产于其中,排列成单双行或Y字形,接着又飞到另外的树枝上产卵,直到将卵产完为止,即完成使命。 所产的卵在树枝内营养30~35天,此时被产卵的树枝干枯,而卵也羽化为蝉蚁,掉在树下钻入土中,吸食树根的汁液,开始地下生活,直到4年以后才可破土而出,过地上生活,如此周而复始,所以每年都有蝉蛹出土。 据营养学专家介绍,()蝉蛹体内含有蛋白质、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钾、钙、磷、锌等多种营养成分,食用后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2. 人工养殖技术每年7月中下旬至10月底,是蝉产卵最旺盛的季节,尤其是7月中下旬至9月底,此时剪下蝉产卵的树枝,捆成小捆(两头离产卵段20厘米),立插于盛有泥土的器具内,可保持树枝的水分。 然后根据卵的蜕化情况,每天在每棵树下距离树根部30厘米处,挖深40厘米、长30厘米的坑,埋1~2根产卵树枝,土壤干时用水洒湿,再填土埋平即可,争取在10月底前后埋完。 若埋枝过晚,则蝉卵抵抗能力弱,成活率较低,产出量自然也低,且在地下生存的时间更长(至少要比正常出蛹多1年时间)。 整片的桐树、杨树、果树地,由于树根较为密集,足以供给蝉蚁吸食与蜕化所需的营养,在这种密集地方埋产卵枝,不但蝉蚁生长快,而且蝉蛹出土时便于捕捉,节省劳动力,其产量可高于零散埋枝6倍以上。 每天要勤观察产卵枝条上卵的变化情况,如发现即将蜕化成蝉蚁的枝条,应及时采集回来,立即埋在各个树根下,这样即可与第一次埋入的时间错开,使蝉蛹出土的时间有间隔,便于每晚都可以捕捉。 此次埋枝方法同第一次,只是坑要靠近树根部一些,埋好后不用采取任何措施,蝉蚁便可在树根上吸取营养,维持自身生命。 这种方法要比未蜕化为蝉蚁前埋入土中的蝉卵早出土1~2年,而且有助于提高成活率与产出量。 人工养殖需要每年在各种树根部的不同地方埋1次树枝,这样可以产出更多优质蝉蛹,由于剪掉了产卵枝条,不会影响树木的生长,还能促使剪断部位发出新的生长点,可谓一举两得。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临猗县畜牧兽医局邮编:044100)竹鼠的人工养殖技术竹鼠又名竹根猪,亦称芒猪。 屑哺乳纲。 啮齿目。 竹鼠科动物。 我国野生种类有:竹鼠、中华竹鼠、花白竹鼠三种。 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东非地区。 也是湖南南部山区的特种野生动物。 竹鼠肉质细腻。 精瘦。 营养价值高。 属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食品。 且富含磷、钙、维生家E及氨基酸。 早在明代。 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食其肉滋阴壮阳.固本生津。 竹鼠肉还可治疗烫伤、烧伤及无名肿痛等;皮毛细软、光亮细润、底绒厚、是制裘的上乘原料。 是出口创汇的高档商品。 形态特征竹鼠体型粗壮。 呈圆筒形。 成体体长38cm左右。 体重13kg、头部钝圆。 吻部较大。 眼细小。 耳壳隐于毛皮里。 四肢短而粗壮。 尾短小。 成体背部毛色为灰褐色井长有白尖针毛。 两侧的毛色略淡。 身体的腹面的毛被较为稀疏。 透过毛被可以看到粉红色的皮肤。 个别个体的胸部可以出现斑点、足的背面与尾毛的颜色均为灰褐色。 幼体的毛色比成体的毛色深。 周身均为深灰色。 生物学特征1、生活习性:竹鼠喜欢在安静、清洁、干燥、光线适宜、空气新鲜的环境中生活。 野生主要在山区山坡芸草和竹林中。 穴居地下。 是夜行动物。 性情温顺。 公母形影不离。 生活温度为840℃。 适宜温度为11. 728. 5℃。 2、食性:竹根鼠是草食性动物。 多以竹子的根和地下茎(竹鞭)。 草根及植物的种子和果子为食。 3、生长规律:竹鼠生长较迅速。 幼猪自出生至断奶期约40d,体重可达0. 25kg,人工饲养2个月。 体重可达1kg、即可作商品猪出售。 4、繁殖习性:幼竹鼠45月龄性成熟即可繁殖。 年产仔45胎。 每胎48只。 多者可达10只以上。 怀孕期为2个月左右。 母猪分娩后。 1236h即与公猪交配。 受孕率在50%60%;末孕猪在哺乳期45d左右又出现发情。 自行繁殖。 产仔时不能惊吓母猪.更不能用手拿仔猪。 否则母猪将不喂自己的幼仔。 让其活活饿死。 幼猪出生25d后。 眼已睁开。 能爬行。 除吃奶外。 可进食植物的嫩根、茎等。 人工饲养则可喂饲料。 人工养殖技术1、修建笼舍少量喂养可用大水缸。 缸底垫土即可。 批量喂养。 可利用空闲的猪舍、地窖、防空洞和普通平房。 用长、宽、高为6m4m2. 8m的房舍。 按两排三层放置铁笼 。 可饲养50对猪。 笼子规格为90Cm60cm30cm,分为三格。 上面开门或前面开门均可。 如池养。 用砖砌成规格为60cm40cm25Cm,一格放一对。 池子内表面用水泥抹光滑。 底面也用水泥抹平。 以防逃跑。 2、引种初次喂养,宜养驯化好的竹鼠作种源,也可收购野生竹鼠种,但应注意,宜收购成窝成对的,并且不能把互相陌生的竹鼠混养在正直民,凡作种源应体壮无病,无外伤。 切忌收购夹伤、打伤、套伤的野生种猪。 因受伤野生种源,开始需驯化一段时间,刚到养殖笼(池)不适应家养环境,对周围很恐惧,不思食物,再加上受伤,则很易死亡。 3、喂食人工饲养时。 可以喂芸草、甘蔗、竹茎(根)、草根、山芋、山姜子、玉米馒头、瓜果皮(壳)。 现已根据饲养标准。 研制出配合饲料。 其配方为:玉米面55%、麦麸皮20%,豆饼15%。 骨粉3%、鱼粉7%。 按总重量加0. 5%的食盐和增长剂。 将饲料制成窝窝头喂养。 另加喂少量矿物质和多维。 因竹鼠是夜行性动物、多为夜间活动。 应采取上午少喂下午多喂的投食方法。 幼竹鼠月耗饲料2025g。 还应补喂250g草或竹叶、竹枝。 4、饲养管理措施①温度舍温要相对稳定。 冬季为7一10℃。 产仔室温为1720℃。 夏季室温应在27℃以下。 超过32℃。 则应采取降温措施。 ②湿度保持室内相对湿度50%一60%,地面要求干燥。 无积水。 ③饲料宜分批投喂。 少喂勤添。 吃不完的饲料在第2d应及时清扫干净、以免动物吃变质饲料而生病。 ④要经常清除粪便。 以保持笼(池)清洁:平时添喂草(竹)时。 不必加喂水。 而且饲料的含水量也不宜过高;应注意关好笼舍的门,以防逃跑。 饲养场内不得养狗,以免惊扰等。 4配种母猪120d左右,公猪140d已性成熟,即有配种能力。 母猪性周期3050d,平均为41d,发情期可持续23d。 发情时活动增强,有时可见在笼中翻滚,不时与公猪逗逐嬉戏,或爬跨公猪,或外阴肿胀。 公猪无明显阶的性周期变化。 常年可配种。 ⑤人工配种,采用一公一母为笼(池)混养,自行交配。 母猪配种受孕后,在阴道口有似明栓状的栓塞,这种栓塞是公猪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的混合物。 根据栓塞有无,可以判断母猪是否已经受配。 栓塞在阴道口,可以阻止精于向外滑出而达到受精目的。 竹鼠有血配习性,即产仔后1236h,与公猪交配。 利用这一配种习性,大大提高受孕率。 竹鼠配种是公母驯化后能混养在一起时才能配种,不能随便近亲、远亲交配。 一旦不合笼,则不能配种种养在一起,以免互咬致死。 5、疾病防治竹鼠抗病力强,很少生病。 但因饲料、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可见如下几种疾病:①便秘发病初期轻度减食、排粪减少,粪球干硬细小,常伴有高烧,病期较长时,食欲锐减、拒食,精神不振,逐渐消瘦。 可灌服510ml植物油(菜油、花生油、菜油等)。 ②腹泻症状为拉稀,肛门周围及后肢被稀粪污染,初时头下垂、眼无神,尾巴拖在地板上,行为迟缓。 可内服磺胺类药,或内服土霉素。 另添喂一些23年生竹子。 ③气胀病症状为胃部膨胀,精神不振,萎缩在笼舍内,此病常见于断奶后的仔猪。 治疗可内服磺胺类药物,另促使病猪跑动,常可自己恢复。 ④食毛症症状为自咬其毛或互咬,治疗可肌注复合维生素,对外伤涂消炎膏防止发炎。 ⑤更多竹鼠疾病知识请阅读《竹鼠养殖常见的十种疾病防治》一文。 海蛇的人工养殖方法介绍! 海蛇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爬行动物,虽然它身具剧毒但由于其肉味鲜美,是海味中的珍肴美味,而且功效与作用非常大,是一种滋补壮身的佳品,因此而深受很多人的喜爱,外加上其市场经济价值可观,而且养殖前景也比较好,这也使得很多养殖户想尝试人工来养殖,那么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海蛇的人工养殖方法吧:一、海蛇准备工作海蛇的毒液可以说在蛇毒中排上前10位,所以人工养殖海蛇再怎么小心也可能会有被咬伤的危险,所以这么来看的话在开始养殖时要加强对海蛇的了解并且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其次就是要备好海蛇的抗蛇毒血清,然后还要准备好适合海蛇生存的水域和适合饲养海蛇的饲料。 二、海蛇种选取选择蛇种时首先需要挑选体格健壮有力而且活泼爱动的,另外蛇种不要太大,而且还要仔细观察看它是否灵活和自由伸缩,选好蛇种在放入养殖场中需要进行药浴,在药浴时要不断的动蛇袋以免它将药水误食。 三、海蛇场建设海蛇场建好之后要对蛇场和蛇窝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尤其是饲养过别的生物的场地更应该多消毒几次来防止其被病菌感染,最后在蛇场内的水池和水沟内放入适合海蛇生存的水,也可以放入鲜活的小鱼来等待海蛇的入场,以此来使得它们能够更快的适应环境。 四、海蛇的疾病预防海蛇和其他生物一样也是会生病的,尤其是当大规模饲养的时候还会出现各种病症,这就和其他的生物养殖一样,所以要有专门的兽医,并且时刻根据海蛇的不同表现来判断海蛇的健康状况。 五、海蛇的饲料选择在饲养海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大量的饲料,海蛇最喜欢吃海鱼和海虾等小动物,但由于大规模的饲养海蛇的话成本太高,所以一般情况下可选用蛙类和淡水鱼以及虾类来作为海蛇的饲料。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海蛇的人工养殖方法的相关介绍了,需注意的是虽然海蛇的养殖前景还是挺大的,但是由于其成本比较高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小编建议养殖户在没做好准备之前还是就只要想想就好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蜈蚣养殖场的建设方法蜈蚣饲养场小区内部设计与建造饲养场规划完毕以后,即着手修建饲养池,然后修建配套设施,每个小区自成一体。 下面向读者介绍饲养池的修建规格要求。 每个饲养小区可分为两部分,即由饲养池和遮荫棚组成。 饲养池的规格没有一定的要求,但构造基本一样建池的面积可根据小区的长度和宽度而定。 建池的长度可根据小区长度设定,宽度要以方便操作为原则。 例如6米5米的小区,饲养池长可设定6米,宽度可设定1. 8米,两个池并排修建,中间共用一道隔壁,两个池子周围留出走道和排水沟的位置,便于管理和排水。 池子的总深度l米左右,地上部分0. 4米,地下部分0. 6米。 池子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如在室内修建也可以是正方形。 池子底铲平拍实,用砖铺平,砖缝用水泥沙浆勾严,防止蜈蚣钻入缝中。 池壁的地下部分厚度24厘米,地上部分厚度6厘米,地上部分池壁的下部内面镶20厘米宽的一层环池壁的玻璃,防止蜈蚣逃跑。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结合部的池壁内面,环绕池壁修两道槽,第一道槽为食槽,第二遭槽为水槽,食槽宽度7-8厘米,水槽宽度10厘米,深度6-7厘米。 水槽通向槽外留有排水孔,换水时可把排水孔打开,让水排出再换新水。 水池内要经常注满清洁的水,一方面供蜈蚣饮用,另一方面是蜈蚣饲养场防逃的第一道防线。 池子修好后,池面上还要准备好铁纱网或窗纱准备做盖,在开始饲养后要在池子上面加盖,以免老鼠侵害。 池内加饲养土和瓦片。 饲养土:用70%的细土、20%的细沙、10%的锯末混合而成,也可以根据季节适当调节。 夏季,蜈蚣活动量大,新陈代谢旺盛,饲养土既要做到保持一定的湿度,又要保持一定的通气性,所以锯末要相应多一些;秋季、冬季和春季蜈蚣的活动量比夏季相对减少,冬季不加温的情况下,蜈蚣没有活动,饲养土中锯末的比例应保持在10%左右。 冬季蜈蚣处于冬眠状态,饲养土的细度要好一些,这样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饲养土配好以后,喷洒一些清水,搅拌均匀,达到手握时成团,松手时能散开的程度、有潮湿感。 然后平铺在饲养池的底面,厚度10-20厘米。 饲养瓦:饲养蜈蚣离不开瓦,因蜈蚣独居性较强(也能几条十几条生活在一起),把小瓦片重叠铺垫起来,空隙多、空隙大、吸水性好。 这样就给蜈蚣栖息、交配、产卵、抱卵孵化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但注意不要用下房瓦或长期露天堆放的瓦,这些陈旧的瓦里,可能有一些病原体,容易使蜈蚣感染疾病。 饲养砖:有的用砖垛代替饲养瓦。 即把砖码成垛,砖与砖之间、上下砖之间都留有1厘米左右的缝隙,在砖垛从池底垒至与池壁的水槽与食槽平,这样饲养面积大大增加,可以充分利用饲养池的面积。 蜈蚣饲养小区要留排水孔,排水孔与周围的排水沟相通,捧水沟与外界水渠相通,形成畅通的排水系统。 在蜈蚣饲养小区上可以盖遮荫棚,遮荫棚可以因陋就筒,盖成半坡形的。 一般遮荫棚后坡向北,高15米,前坡向南,高25米,15米以下用砖砌成实墙,上面的1米做成统窗。 窗框冬季上好玻璃或塑料薄膜,在太阳斜射的情况下可以射进大量阳光,提高棚内温度,这样可以保证遮荫棚内温度不能低于0℃。 夏季太阳直射,遮荫棚内也进不了阳光,把玻璃或塑料薄膜拆去,可以通风。 遮荫棚的顶可以在里条上铺上帘子,帘子上铺上麦秸,厚度10-15厘米,麦秸上铺一层塑料薄膜,上面再抹一层混有短麦草的泥。 这样既能防止麦秸被风刮走,又能防雨,冬季可以保暖,夏季可以隔热,比较实用,而且成本还低,可以节省投资。 发布时间:2024-12-26 08:43:17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