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牛球虫病怎么防治 内容: 牛球虫病是由牛的球虫寄生于牛的肠道上皮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发生于犊牛,临床上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 一、症状。 潜伏期2~3周,有时达1个月,发病多为急性型。 急性型的病程通常为10~15天,病初精神沉郁,被毛松乱,体温略高或正常,粪便稀,稍带血液,母牛产乳量减少。 约一周后,精神更加沉郁,身体消瘦,喜躺卧,体温升至40~41℃,瘤胃蠕动和反刍停止,肠蠕动增强,病牛排出带血混有纤维性粘膜具恶臭的稀粪。 病末期粪呈黑色几乎为血液,体温下降,由极度贫血和衰弱而死亡。 慢型的病牛下痢和贫血症状可缠绵数月。 也有因高度贫血和消瘦而死亡的。 二、病理变化。 剖检主要病变,小肠有出血性炎症,淋巴滤泡肿大突出,有白色和灰色的小病灶,同时这些部位常常出现直径4~15毫米的溃疡,其表面覆有凝乳样薄膜。 肠内容物呈现褐色,带恶臭,有纤维性薄膜和粘障碎片。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三、治疗。 1. 磺胺二甲嘧啶(SM2)。 每千克体重0. 1克,内服,每天一次,连用3~7天。 如配合使用酞酰磺胺噻唑(PST)每千克体重0. 18克内服,效果更好。 2. 氨丙啉。 每千克体重25~50毫克,每天一次,连用5~6天。 3. 林可霉素。 每天每头牛1克,混入饮水中饮用,连用21天。 除治疗用药外,贫血严重时,应考虑输血,并结合应用止泻、强心和补液等对症疗法。 四、预防。 应采取隔离、治疗、消毒的综合性措施。 成年牛多为带虫者,应与犊牛分开饲养,放牧场也应分开。 犊牛哺乳前,母牛乳房要洗拭干净,哺乳后母牛、犊牛要及时分开。 牛圈舍要天天清扫,粪便和垫草等污物集中无害化处理。 每周用沸水,3%~5%热碱水或1%克辽林对地面、牛栏、饲槽、饮水槽等进行消毒一次。 饲料和饮水要严禁牛粪污染。 变换饲料种类时,注意逐步过渡,不可突然。 加强营养,饲料多样化,增强机体抵抗力。 何时还可进行药物预防。 发布时间:2024-12-16 09:08:20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20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