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虾王养成秘籍大解密】长乐虾王连续5年高盈利模式到底是什么样子 内容: 养猪盈利模式。 文|图福建海大王福扬2016年养殖成功率不断走低,据统计,福建省南美白对虾养殖户盈利比例不高于3成。 有人说:“虾活着是个奇迹,死了是个谜”,可能说出了大多数养殖户的心声。 但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却有人连续5年保持着高盈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神秘人物。 水泥池养殖,85%的高土地利用率他叫林健青,住在福建省的省会——福州长乐。 长乐拥有水泥池养虾面积1600多亩,主要由以高盐度的鳗鱼池改造(高盐度养鳗因弧菌病多发,后来弃养),面积以150㎡到400㎡不等(新造池塘一般都是300~400㎡),水深1. 0~1. 2m,设置中央排污、排死虾,亩产6000斤以上,比较好的客户亩产量可以超10000斤。 由于这种池塘不像高位池对地势要求高,水泥池塘梗小,可利用面积又比较大,在长乐区域快速得到发展(高位池的土地利用率是60%,水泥池土地利用率可以到达85%)。 26亩两年分别盈利480万和450万林健青所在的场占地26亩,主要以324㎡每口的水泥池为主。 在2014和2015年两年行业养虾不景气的情况下,他连续2年保持了26亩盈利480万和450万的好成绩。 由于连续多年都保持高盈利,当地人戏称他为“虾王”。 对此称号,林健青本人不以为然,强调养虾没有虾王,只有硬件到位、规划合理、管理步步为营,再配合好苗种,好饲料,就能取得相当高的成功率。 面对这位自称不是虾王的“虾王”,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虾要想养好下面几点很重要! 一、做好硬件是养殖成功的前提池塘面积:面积适中,便于管理。 在池塘大小方面,每口水泥池面积控制在300㎡~400㎡,池塘面积太大不利于集污,面积太小管理起来又太累。 他们场所建设的池塘都是在324㎡,每口池塘配备1. 5千瓦和0. 75千瓦水车各一台,气泵马力1千瓦。 这样的配置,冬季每口池塘产量可以达到2吨以上。 排污口:独立双排污系统。 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减少交叉感染,还可以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每个工人可以轻松管理10口池塘。 排污口对于养虾来说非常重要,养殖高位池最辛苦的事情就是捞掉排污口的死虾和虾壳。 这件事情占据了高位池养殖大部分的时间,很多工人也是因为受不了高位池捞虾壳的高强度工作而选择离开,同时在下池捞死虾和虾壳操作中也可能会引起交叉感染最终导致虾子发病。 对此林健青想了很多的办法,经过不少于10次的改进,才终于设计出上面的排污口。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工人再也不用下塘了。 二、由于双排污非常独立,既能及时发现虾子是否蜕壳,又便于收集死虾数据,了解养殖的基本情况,以便处理,这给养殖的成功带来了极大地帮助。 设置排虾口:方便排虾。 由于长乐水泥池主要由原来的鳗鱼池改造,保留鳗鱼池的排苗口,这样方便在养殖后期排虾,或者当池塘虾子不理想的时候,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将池里的虾子全部排出来出售。 进水口:沙滤减少水中有机质。 在进水这一块,林健青每两口池塘配备4千瓦的台湾泵一台,并且深埋于海边沙滩下10米左右。 进水渠全部使用暗渠,能有效预防因为阳光直射而使进水渠道长满青苔。 充足的水源是保证虾子顺利养成的前提,沙滤不仅能够有效过滤水体有机物,而且能大大降低了弧菌数量,减少弧菌病的发生。 二、养殖规划好是养殖成功第一步1、放苗时间确定长乐在2014年以前都是在8月中旬放苗,养殖户想赶在第二年年前卖虾。 到中秋节之后,长乐昼夜气温不断扩大,台风也少,这时候大部分养殖户会选择盖棚。 但由于盖棚时间和虾的“转肝期”在同一时间,很多养殖户有可能会在盖棚后发病排塘;同时这段时间也是白斑高发季节,部分养殖户也会因没有早盖棚而感染白斑排塘。 长乐林健青经过多年摸索后发现,中秋节后盖好冬棚放苗,不仅可以有效预防白斑,也因为低温季节弧菌数量少,而容易养成,所以林健青一般都是在中秋节后盖好棚再放苗。 到第二年的四月份,虾子养殖到30条/斤左右才可以抓虾,每口池塘抓虾3~4次,逐渐抓到第二年的8月份,虾子清塘时规格一般可以达到8-10条。 由于虾子数量和质量都有保证,也让他们的虾子价格一般比其他小养殖户高5-10元,效益既稳定又可观。 2、放苗密度确定林健青每亩投放25万。 如果投苗密度太低则没有产量,太高则严重影响生长。 三、苗料必用大厂家,产品质量有保证由于小厂家的虾苗和饲料质量很难保证,林健青表示,这几年虾苗和饲料都是用海大的,海兴农虾苗保证了养殖成功,“虾康宝”饲料让虾低温季节也能快速生长。 四、日常管理有方法,养殖成功有保障1、前期瘦水控弧菌很多人对肥水放苗还是瘦水放苗方面都比较纠结。 肥水放苗容易出现死藻,弧菌又大量寄生在死藻上面,虾子因为吃了含有大量弧菌的死藻而容易出现问题;瘦水放苗又会因为池底容易长青苔活泥皮而导致虾苗成活率不高。 林健青这几年都是用瘦水放苗,但从来没有出现青苔和泥皮。 主要是他使用了海联科“水精灵”染色,有效抑制了青苔、泥皮和藻类的生长。 而在高温季节则不用考虑藻类生长情况,只要控制好弧菌就可以了。 林健青通过补充大量“虾多宝”发酵液和“倍生源”,利用大量的总菌控制住了弧菌。 林健青表示,他每三天就会全场检测一次弧菌和总菌数量。 虽然日常方案能有效控制弧菌,但是天气如果多变,弧菌就很容易反弹。 如果出现了大量弧菌,他都是用“海联科靓底”消毒后,再重新补菌。 林健青表示,“海联科靓底”不仅能够及时杀灭弧菌,而且它的强氧化性,能让还原性的藻毒素变性,达到控制藻毒素的作用。 2、后期中药内服加补钙到了养殖后期,随着换水量不断增加,水温不断降低,很多菌类活性开始降低。 到了70天以后,林健青除了注重换水,最重要的就是补钙和内服他自己配的中药了。 他在每月的农历十三、十四、十五和农历的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连续三天都用海大的“钙速补”补钙。 他说,虽然海水里的钙,镁数量很多,但是在虾的蜕壳期时不够虾子的吸收,同时吸收方面不如“钙速补”。 在内服上,他还是每天给虾内服自配的中药,据说他的中药兼顾解毒、抗菌、抗寄生虫、抗病毒。 3、养虾就要多交流,技术藏着不会升值林健青表示这个年代是信息时代,很多事情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你不和别人分享你的好东西,别人也不会把他的好东西拿出来和你分享。 只有我们养虾的人在淡季多交流,才能共同进步,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林健青在养虾淡季经常去湛江、海南、漳浦甚至山东等地和各位养殖高手交流,他希望通过不断的向其他“虾王”学习,提高自己的养殖成功率。 如果别人来他这里学习,他也绝对不会保留。 在漳浦佛昙养殖的柯姐,原来在政府工作,后来投身养殖业,在漳浦养了6口高位池,但是一直都不是很顺利。 后来在海大公司的组织下柯姐去长乐参观,认识了林健青,在参观会后他们不断沟通,取长补短。 2016年12月在周边7成以上养殖户养殖不成功的情况下,她的6口池塘每天吃料1000斤左右,95天时间虾子已经长到了30条。 柯姐认为今年的养殖成功,主要功劳是林总不断的指导。 小编推荐模式为王:子母塘罗氏沼虾养殖的关键点究竟在哪里? 文|图南通海大马明硕坐落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的高邮区域,又是一年高温来袭,每年的7月份,对扬州区域的沼虾养殖户都是一份煎熬。 今年7月份的天气略好于20xx年的同期,并没有出现4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却依然难以给数以万计的沼虾养殖户带来福音。 气温高达35℃10天以上持续,对7月份沼虾又是一番新的考验。 20xx年对于高邮沼虾养殖户而言,是真正沼虾养殖的分水岭! 从20xx年底到20xx年初的暴雪推迟放苗、从年初“今年无铁苗”到“XX苗铁怂、XX苗变铁了”、从5月份的低温天气虾不开口、到6月份的虾价持续下滑,几个变化让养殖户的心无比累。 当沼虾再不复以往的荣光的时候,“铁虾多”、“料价高”“利润少”,“沼虾没搞头”的言论甚嚣尘上。 难道高邮的沼虾养殖真的要走向“消亡”,变成历史?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还有一小撮人,悄悄地改变了、升级了自己的传承了好些年养殖模式,在不变中求变,在困境中求突破,他们获得了阶段性第三网的最高产量,也打破了高邮历年以来最高产量的神话。 他们也着实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一、困难重重:7月温高出虾难应时20xx年高邮7月份天气统计罗氏沼虾是一种亚热带虾类,喜暖怕冷,对水温有颇强的敏感性。 一般来说,罗氏沼虾生存的水温范围为15-35℃,生长最适水温为25-30℃,致死温度的上下限分别为38℃和14℃。 但温度超过33℃或低于18℃则活动减弱,摄食减少,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大。 在致死温度下限以上低温会延缓生长或停止生长,但不会造成永久性的生长抑制【摘抄自:农业百科】。 虽未达极端,但仍属高温天气,带来的水温过高,直接减少了沼虾的摄食量,据小幅度数据统计,高邮市场客户8月初的亩投喂量在6-8斤/亩的占比54%。 相对低的亩投喂量,直接导致第三网出虾时间不断推后。 客户第三网出虾产量也不达预期。 截止8月初,从市场基础统计情况来看,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好的沼虾苗种目前产量达到450斤/亩以上均为目前高邮市场较高亩产。 然而海大客户三网持续的高产,继续打破了这种平静! 新纪录:第三网沼虾亩产,累计亩产613斤、623斤! 截止8月10日,客户陈老板三网累计亩产已经达到695. 4斤,市场最高峰产量,远大于一般三网亩产400斤! 这一切都是模式变革的力量! 精细化管理:沼虾新子母塘模式! 二、子母塘模式的发展高效的子母塘沼虾养殖模式,真正的精髓其实和普通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一致。 虾和人一样。 要想虾生活的好,可以将虾对应成普通人对生活品质提高的向往。 1、建美屋:种植水草等提高塘口利用率人住的好,要建一座大房子。 沼虾也是如此。 沼虾本性残杀,有领地特征。 要想沼虾养的好,一定要给沼虾创造一个大塘口,这个塘口就是高利用率的池塘。 有高效的通风系统表层水温37-38℃,底层温度在33℃左右;1. 2-1. 5较浅池塘米禁开增氧;最好进水设施同步减少,以免温差刺激对附近沼虾影响蜕壳和生长;增氧机选择晴天近午开1-2小时(上午的10-12点之间)或者干脆傍晚提前开启增氧机和8寸泵。 2、备好应急性增氧、抗应激产品,组合如下常规改底增氧:202+粒粒氧组合,应对虾苗突然浮头;应对当天出虾,晚上必须要用;或使用氧化底改:底倍健+粒粒氧组合;虾已经游塘:201+502组合,打破水体表面张力,加速水体溶氧、减轻虾苗应激,可以30分钟作用达到游塘虾苗下沉效果;3、经常浮头塘口及时疏虾经常浮头或虾很早就浮头的塘口要提前开启增氧,加大增氧效率和功率。 壳口好转及时出虾,减少载塘量,减轻压力。 4、拉虾后及时消毒、补菌肥正确的拉网步骤遵循减损耗的原则。 拉网第二天注水后再进行消毒。 如选用刺激性消毒(二氧化氯等),要控制剂量和避开大蜕壳情况,减少虾损耗。 正常消毒后6-12小时后均可以及时补充菌肥,建议晴天上午8-9点及时补充,生物肥用量为5月份放大水的一半用量,以减轻蓝藻的发生几率。 20xx年是“变革”的年份。 高邮沼虾养殖开始走向下坡路。 又有一批“高手”在逆境中不断的吸取经验,将“子母塘模式”升级、强化。 他们才是沼虾产业最可爱的人,向他们致敬! 南通海大沼虾技术服务团队也会进一步加深对沼虾养殖模式的探索与观察,收集沼虾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数据,以提高养殖户的效益为己任。 我们以开放性的眼光看待这条虾,这个行业,积极践行对养殖有益的调整和实践,不断积累经验。 沼虾产业一定可以重现辉煌! 海大人,一直在行走在为养殖户差异化价值创造的路上! 一年之季在于春,养虾盈利在于管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小龙虾的科学养殖方法。 一年之计在于春,养虾的技巧在于管。 作为一个养殖水产人,我们都知道,养殖小龙虾最主要的就是在于管理,而小龙虾的收益基本来自于春季,在春季的管理就非常重要。 接下来就给大家说说,一些关于老养殖户的塘口和新开挖的塘口情况等等。 对于老养殖塘口,目前的管理要点首先就是要检查小龙虾的存塘情况,要根据天气情况来及时加水,至少要保持现有的水位加深20cm以上,至此把冬季躲藏在洞中的小龙虾全部淹出来,然后通过观察巡塘等方法判断其数量,最后结合当地销售市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决定补苗数量的多少或不补苗。 由于在春季气温上升并不是太稳定,所以我们也建议适当的提升水温,其次要投喂饵料,一般在淹水出洞后,小龙虾的体质比较差,所以要进行营养的补充,饵料是可以对小龙虾进行补充,建议大家,可多补充一些蛋白质比较高的饵料,例如动物饵料。 可灵活搭配冰鲜小鱼虾,螺蚌肉、动物的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投喂效果会更佳。 还有就要注意池塘的改底和杀菌,由于小龙虾是底栖爬行动物,而良好的底部环境对龙虾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所以建议从未改底的虾塘可以尽快改底一次。 一般改底后建议大家要清塘解读,杀毒的话一般要用生石灰进行全塘泼洒,可以提高小龙虾的应激能力,虾塘一定要经常解读调水。 2019年注定是餐饮火爆的一年,小龙虾和大闸蟹作为网红产品,必当是餐饮的头牌美食,开一家龙虾店,是很多创业者梦寐以求的选择,在口味为王的时代,食材至关重要,掌握美食小龙虾核心货源就是开启餐饮财富大门的钥匙! 希望广大养殖户在追求小龙虾的路上提前做好各种预案,养殖小龙虾的老百姓基本上都是赚点辛苦钱,功夫在平时,在于日常的点点积累。 虾稻共养模式有没有成熟化,成功盈利了吗? 毫无疑问,这个模式很成熟,采用这个模式的绝大多数老养殖户都成功盈利了。 为什么说虾稻共作模式很成熟呢? 一、虾稻共作模式是从实践中提炼而出,得到了权威部门和专家的高度赞誉。 2011年我带领团队经过3年艰苦探索,创新出了虾稻共作模式,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虾稻共作技术规程》。 2013年5月7日,中国渔业协会组织专家对规程进行评审。 全国淡水养殖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王武教授,全国淡水螯虾养殖首席顾问、湖北省水科所研究员舒新亚,中科院无锡淡水养殖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鑫等众多国家级权威水产专家参与评审,一致认为此项技术代表了我国稻田综合种养最高水平,是现代农业的一次“革命”。 2013年5月16日,中国渔业协会正式将《虾稻共作技术规程》作为行业技术规程予以公布实施并向全国推广。 二、虾稻共作模式种养效益稳定可观,得到了绝大多数养殖户的实践检验。 虾稻共作模式是在稻田开挖环沟,全年养虾并种植一季水稻,一年可以收获一季稻二季虾。 上半年收获亲虾和虾苗,下半年收获成虾和水稻。 平均亩产小龙虾150公斤、稻谷500公斤,亩平收入4000元,比单一种植中稻增加3000元。 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两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的目标。 潜江本地虾农赶上了小龙虾消费火爆、养殖面积扩张的大好形势,通过虾稻共作模式出售虾苗,近几年的确赚了不少钱,亩平收入少则三四千,高的七八千都有。 外地虾农养殖早的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三、虾稻共作模式短期内大面积扩张,得到了养殖户和各地政府的一致推崇。 虾稻共作对潜江乃至全国的小龙虾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2014年到2018年短短5年时间,潜江本地从最初的7万亩发展到80万亩,全国虾稻共作面积保守估计超1000万亩。 在这5年中,潜江接待了无数个党政、企业、协会、民间的参观访问,进行了无数次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 地理条件允许的各地政府在看到虾稻共作这种既能保障粮食安全、又能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大规模发展的模式后,都将其作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纷纷出台政策予以支持、鼓励发展。 四、虾稻共作模式参与者日益增加,技术上也得到了不断地充实和完善。 虾稻共作模式推广5年来,得到了百万养殖户的使用,涌现出了一批实操高手、土专家;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水产科技人员也开始加入其中展开研究,虾稻共作模式得到更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当然,在虾稻共作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养殖户技术掌握不够、不法商贩坑农害农、经销商假培训实推销等导致养殖亏本的情况。 而且,经过8年的生产实践以及虾农的生产反馈,我们也发现虾稻共作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虾苗数量较大,以出售虾苗获利的局面难以持续;成虾数量少,且季节性太强,五六月份扎堆出货,7月份以后无货可售,难以卖出好价格。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推动虾稻共作模式更加成熟完善。 什么样的农田适合稻田养虾模式,我们应该如何改造呢? 什么样的农田适合稻田养虾模式,我们应该如何改造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说说。 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农田适合稻田养虾模式? 这个我的个人建议是要找地势比较平(好施工,省工省钱),田块比较大(3~5亩也行),阳光比较充足,附近水源丰富,水质比较好,防涝又防旱的田,保水不漏水,土壤以粘性土质或壤土土质为最好。 我们应该如何改造呢? 在田块选好后,我要请挖机开田间沟,田间沟宽3~5米,绕田块四凡周开挖,深1~1. 2米,坡度1:2. 5。 特别大的田块还应该在田中挖“+字”或“#”形田间沟。 首次养殖建议将2~3亩划分成一个田块比较好。 另外还要加固、加高、加宽某些不牢固的堤埂,并装好进排水管,装好防逃墙。 把上面的工作做好了后,然后消毒、种草、肥水,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之后,有适合的虾苗就可以投苗了。 其实这些工作说简单也不简单,但是只要搞明白了,它的养殖原理,及习性,也还是好操作的。 总之,现在已经4月中旬了,今年已经错过了稻田养虾妀造的时机,只有等下半年收完晚稻后再把田块进行改造会比较好。 再说今年开春的虾苗也确实是太贵了,有很大的风险。 从今年忽高忽低的小龙虾价格表现看,小龙虾市场目前还极不稳定,风险明显大过往年,所以养殖小龙虾的朋友一定要慎重考虑好。 www. ohei. cn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虾王养成秘籍大解密】长乐虾王连续5年高盈利模式到底是什么样子》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养猪盈利模式”专题。 发布时间:2024-11-26 08:42:10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9663.html